“万象归春——刘少白贺岁书画作品展”于2024年1月1日15:00在北京杏坛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道邦艺术馆、博观书画院主办,杏坛美术馆承办,广东和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展览展出刘少白书法、绘画、瓷器、紫砂、旗袍等百余件。其作品笔墨生动、取法高古、苍厚浑朴、郁勃动健,体现出刘少白的综合修养与追求。绘画有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以隶书及题跋作品为主,涵盖了屏风、条屏、中堂、对联、斗方、小品、册页等不同形制、尺幅悬殊的近百幅作品。 嘉宾合影 展览由刘少白三位恩师吴悦石、刘绍刚、崔志强题字,展览主题为“万象归春”,寓意所有的好事情都来了,就像春天一样萌发最好的状态,希望通过展览促使自己在创作上有激情、有新意,有新的精神面貌,面对新一年的生活,以及一个新的时代。 展陈布置亦也是此次展览的用心之处,作者根据展览环境和作品主题、形式,逐个设计陈列方案,为观众提供了人文欣赏视角与审美感受,演绎出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风貌与感染力。 开幕式现场, 著名画家吴悦石先生,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刘绍刚先生,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墨先生,北京杏壇美术馆执行馆长丁俊文分别致辞。 吴悦石先生指出,院校教育和师生相授的山堂教育,这在中国传统当中是两条并行的形式,但是近百年来师生相授的这种形式其实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因为它是在长期熏陶的过程中,在耳提面命的过程中,在先生言教身教的过程中传承下去,少白在这个过程中领悟能力很强,并且对于艺术的真切的追求都很纯粹,所以我从今天的展览可以看到40岁的青年有这成绩,相当可观。 刘绍刚老师认为,少白在书法、绘画和印章各方面都有追求。他写隶书,大气磅礴,印章融入古文字的元素,在齐派印章的风格上别出心裁,有了自己的面目;绘画技法非常精熟,这跟他长期的艺术实践,艺术教学很有关系。少白教学能让学生很快就对书画产生兴趣,这是很多专业教授都达不到的,希望他精进不缀。在书画印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刘墨先生谈到,写意的本质是自由,写意要从很多东西里头摆脱出来,如果没有摆脱的话,那可能这个写意的精神就会变成桎梏。少白是是八零后写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能写能画能刻,还对传统文化也有全面的认识,他带着学生游学,这个游学没有相当的文化积累,是不能带学生游下去的。另外从他的画面上看得出来有才气、有才情、画的生动,画面甚至有很漂亮的东西。但是,在这种漂亮、这种熟练的背后,就像吴先生讲的,写意的文化性在哪里,以及怎么让他的绘画在技术性的背后更加文化。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修炼。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就是早熟而晚成,十七八岁不早熟不行,八九十岁才晚成也不行,这两头都占了,而且中间还不能松懈,这是我对刘少白的期望。 北京杏坛美术馆执行馆长 丁俊文 讲话 刘少白在致谢中表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愿以本次展览,衷心感谢吴悦石、崔志强、刘绍刚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提携,向大家汇报少白一直在努力学习前进,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道路上的信心。感谢所有的长辈、朋友以及藏家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向策划、筹备、关心、支持本次展览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参加本次展览的嘉宾有:著名画家吴悦石先生,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刘绍刚先生,崔志强先生夫人朱树梅女士,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丁向阳先生,国家画院画家邢少臣先生,当代大写意代表画家范存刚先生,美协副主席徐里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花鸟画创作研究室主任张泽石先生,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公者先生,广东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铁林先生,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墨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先生,国家画院画家袁学军先生,九三学社书画院副院长洪亮先生,《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康守永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主任冯宝麟先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妙染先生,荣宝斋书法馆经理宋涛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徐右冰先生,一得阁董事长孟繁韶,著名作家安意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高军法,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教师任剑银,中国国际青年旅舍总部CEO尹忱,江西石巩寺法师崇度法师等刘少白老师亲朋好友。 采访视频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梅派传承人董飞老师表演《贵妃醉酒》 崔师母携梦华堂弟子观展合影留念 广东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铁林先生 当代大写意代表画家范存刚先生与杏坛美术馆馆长黄和平先生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画院院长林阳先生 著名书法篆刻家翟为民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主任冯宝麟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教师任剑银、荣宝斋美术馆馆长王祥北 九三学社书画院院长洪亮先生 展厅效果 展览作品 刘少白,号乐水山房主人。1983年生于山东黄县,现居北京。自幼习书画,启蒙于梁永卓先生、齐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先生。先后就读于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崔志强先生、吴悦石先生、刘绍刚先生入室弟子。九三学社社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社员、北京美学会普及美学课题组成员、《收藏拍卖》书画鉴定部副主任。 刘少白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中国美协、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展览中获奖,发表于《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东方艺术》《西泠资讯》等专业期刊,并被中央电视台、美国蓝海电视台、《新周刊》、《荣宝斋》、网易艺术、喜马拉雅城市服务商等媒体作专题报道。2008年神舟七号太空飞行艺术之旅搭载刘少白篆刻作品并被国家收藏。 其近年来致力于传统艺术教育普及,开设的线上线下课程受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喜好者欢迎。2019年初,在北京荣宝斋总部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印展,成为荣宝斋350年历史上最年轻登上北京荣宝斋举办个展的艺术家,并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参与中日韩BESETO美术节,被认为是“当代最值得关注和最具升值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之一”。 先后出版有《少白刻画》《澄怀观道》《念真醉蝶》《春满玉壶冰》《刘少白瓷绘作品选》《不器》《中国当代绘画范本——刘少白花鸟画精选》《汲古得新》《华枝春满》《清正富贵》《荣宝斋<艺术品>期刊推荐艺术家·刘少白专辑1、2》《美意延年》《初生》《皆大欢喜》《无上清凉》《墨光》《万象归春》等作品集。 我很庆幸,少白一点没有沾染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习气,丝毫没有流俗。古人将传统托孤于我们,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了背弃,唯独这个年轻人把这个传统毕恭毕敬地双手接下。他不是学院里出来的。他跟韩寒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脱离体制教育;他跟韩寒不一样,他走了一个传统的私塾式的教育。他16岁即拜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先生为师,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不受一点现代风潮的侵染。一群搞艺术的人一边哭着喊着说中国画快要死掉的时候,其实他们什么也没有做,而这个年轻画家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能坚持着老先生的东西,踏踏实实的做传统绘画的东西,这是很难得的。 刘少白的花鸟画中,就有一股生气,可谓生画,也就是气韵生动。画家作画有生气,是天赋的,孔子谓之:“生而知之”。一个人是不是画画的材料,就看他画中有无这股气,齐白石年轻时,画笔生疏,造型构图、笔墨皆不佳,但画中却有一股气,人看了并不会厌烦,有很多的人画了一辈子画,造型、笔墨、构图,似乎皆无可挑剔,但就是无法看,就因为他的画中无气,也就不生动,死气沉沉,如何能看呢?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
来自: 如水77ttdb34a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