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韩凤昌《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月下花语777 2024-10-30 发布于黑龙江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作者|韩凤昌

诵读|陈鑫鹏  周小丫

      提起照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固定到移动,从室内到室外,从“喷雾”到闪光,从胶片到数码,每个时期的变化都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具体体现。不仅记录历史事件、人物和风景,还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差异。不仅可以探索和呈现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特视角,还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和分享他人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照相技术不再是摄影师的专利。现如今,手机拍摄变得更加便捷和普及,在任何一个关注的场景或事件,都有无数的手机举过你的头顶,拍照声响个不停。

      但是,对有些特定人物和事情永远没有照相的机会,成为终身遗憾,对于一些健在人群,照相机会也可能成为一种奢侈和期盼。

      今年夏天,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雨天调节了夏季的燥热,微风略带凉意扑面而来。我怀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寻和对胡达赖村深深的眷恋,在发小的陪伴下,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这趟旅程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和证实胡达赖村里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它们如同散落在时光长河中的珍珠,承载着胡达赖村的记忆与灵魂。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拜访了对我人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我的启蒙导师、银行行长殷老师和乡人大徐主席。我们相聚在殷老师家中,那温馨的场景仿佛将时光凝固,殷老师的夫人第一次用手机为我们拍照留念,而这张合影的背后,却藏着许多动人和难忘的故事。

      殷老师,他是我小学旅程的第一位引路人,如同明亮的灯塔,在我懵懂的求学岁月中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的严厉犹如一把戒尺,时刻规范着我的言行举止。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从未展露过笑脸,那严肃的神情让我望而生畏。即便我们两家有着世交的深厚情谊,他也从未对我有过特殊的关照,相反,对我的要求愈发严格。然而,正是这份严格,如同磨砺宝剑的砥砺之石,塑造了我坚韧的学习品质和对自己的严要求、高标准。

      从小学到高中,那漫长的求学时光里,殷老师的教诲如影随形。即使后来我参军入伍,投身于军旅生活的热血与拼搏之中,再到转业至市政府,开启新的人生篇章,我对殷老师的尊敬始终如一。他早已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灯塔,是我奋力追赶的榜样。

      胡达赖村,那是我们共同的根,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地方。在胡达赖村拆迁后,岁月的变迁让我们在村旧址偶然相遇。那一刻,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鼓起勇气提出:“咱们照一张像吧”。殷老师欣然答应,那笑容中似乎带着对岁月的感慨和对这份情谊的珍视。而这,便是我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合影,它定格了那一刻的重逢与感动,成为了我心中一份珍贵的回忆。

      在殷老师自己的《回忆录》中显示,几十年里,殷老师从一名代课老师成长为高中校长,培养的学生在军队、地方等各行各业都是骨干和能手;从教育事业充实到党政部门,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基层第一线,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跨行从事金融工作,从门外汉变成业务通,从基层业务做起,不断完善自我,一路升至县级银行行长,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和奖励。

      而与徐主席的情谊,则如一首悠扬的田园诗篇,描绘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醇厚。徐主席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我们的交往,却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那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光。

      记得那时我高中放假回家参与秋收,在那个大集体的时代,我们身处一个生产队。徐主席正值身强力壮的青年时期,他在农田里劳作的身影,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充满了力量与坚韧。无论是割莜麦、小麦,还是胡麻,他的速度都是出了名的快,令人惊叹不已。在弯腰开镰比赛中,他仿佛有着无穷的耐力,从不直腰杆,一口气能在几华里的田间割上几个来回。那娴熟的劳作和顽强的毅力,让我这个在校学生心生佩服和羡慕之情,他成为了我眼中勤劳与坚韧的象征。

      不仅在农田里表现出色,徐主席在大队担任会计时,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专业能力。他业务精通,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如同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在全公社都小有名气。高中毕业后,我有幸接任了他的会计工作,如同接过了传承的火炬。在这个过程中,徐主席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教我如何平衡账目,如何处理大队部事务,使我在工作中逐渐成熟。每当他休息回到村里,我们总会相聚在一起,分享着生活的点滴和乐趣,那些时光充满了欢声笑语。

      记得有一次,夜深人静之时,我们几个人心血来潮,想要购买社员家的猪肉。王姓人家养有一条大狗,为了顺利买到猪肉,我们大声把人家喊醒并说明来意。当主人看护狗的瞬间,我们几个大人像调皮的孩子一样,同时蹦到了他们炕上,鞋都来不及脱,就踩着人家的被子坐在了窗台,直至称好肉后迅速离开。如今回忆起那个场景,我们依然会忍不住笑个不停,那是青春岁月里的纯真与无畏,是乡村生活中独特的乐趣。

      几十年来,徐主席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从合同工一路提升为公社(后改为乡)人大主席。1998年冬季,张北县遭受6.2级地震,村小学震成了危房,徐主席心系胡达赖村的教育事业,心急如焚地找到我,共同商量解决方案。在他不懈努力协调下,通过扶贫渠道争取到八万多元扶贫救灾款,为胡达赖村建起了一所标准化学校,赢得了村民、教师和学生的一致称赞。今年夏天与他的这次合影,是我俩有生以来第一次,对我而言,值得炫耀、记录和收藏,且意义非凡。

      我的发小曹老师,他比我小三个月,我们邻里之间是世交,从小学到高中一直相伴相随,读高中时还在一个班。毕业后,我踏上了应征入伍保家卫国的道路,他则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教书育人。逢教育制度改革,赶乡村学校合并撤销,他始终在乡村各类学校尽职尽责,经他执教的中小学生自己都记不清、数不完。与他第一次照相还是在1976年夏天,我们三个同班同学,借了军服上衣和领章,可惜没借到军帽,拍了一张半身“军人”照。这次是我俩第二次合影,此时的我们已步入花甲之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次合影,就像是时光的琥珀,将那些珍贵的瞬间凝固其中。其背后的故事,是岁月的笔触勾勒出的深情画卷,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情谊与人生的轨迹。现如今,每张脸庞都布满深深的皱纹,那是蹉跎岁月留下的印记,那是工作经验留下的体现,那是生活磨练留下的荣耀。这些故事,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内心深处最温暖的角落,让我在回忆的长河中,始终能找到那份最初的感动和美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情和真挚的友谊。

      这次拍照,不仅仅是一张合影,更是一段段故事的交织,是一份份情感的凝结,是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珍宝。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而这些瞬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惜和拥有。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