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雨意象

 佳丽世界 2024-10-30 发布于浙江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清楚记得第一次读李义山这首诗的感觉,内心一片清凉,满世界只有几片硕大的荷叶和淅淅沥沥的雨声,别的什么也没有。《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也深爱此句,颇能入境,不知道她听雨时怀了怎样的心思,入了怎样的禅境?本质上讲,义山先生并不孤单,自创作了这个名句之后,多少后来者同感共振,站在同一场雨中,感受着那一丝丝温暖的会意。

年长,又读白石道人的《平甫见招不欲往》: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又是另一番情景了。当一个人经历过大风大浪,霜打雷击,最终心平如镜,秋夜听雨,于无比的黑暗中微微一笑,那一定是精神的造化,领略了生命的深意。

进入秋天就进入了听雨的最佳时节。部队有个很大的木材加工厂,我们这些随军的孩子常常钻进去玩耍。加工厂的墙根长着一丛丛齐腰深的野草,叶子像婴儿的巴掌,巴掌间结满紫色的果实,黄豆大小,一嘟噜一嘟噜,放进嘴里一咬,酸甜酸甜。那个清苦的年月,这个印象十分深刻,几十年过去不能忘怀。

加工厂的院子里,堆着巨大的松木,山一样高,都是从小兴安岭运过来的,因为腐朽,有些松木中空了,完全可以爬进去一个孩子,钻进钻出,头上就粘满了木屑和松胶,浑身散发出独特的松香。

多少回,仰躺在空洞的松木里,泡在浓浓松香中,耳畔响着滴滴嗒嗒的秋雨声,眼角瞟着头顶深远的天空,身体不存在了,灵魂轻轻悬浮着,仿佛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受环境浸染,现在的孩子比较现实了,已经失丧了产生这种情景的条件。

宋人蒋捷写过一首《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将这首词原文抄在这里,是想尽最大能力复原每一个人的最初感受。现在各单位布置政治学习和形势教育,总在强调诵读原文,领会精神,担心群众理解不了,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模样。

一次深夜,听见熟悉的雨声,我披衣起坐,看窗外一片朦胧,昏黄路灯下,雨水像摔碎的玻璃折射出一片一片迷人的光点,微微颤动着,如最初的惊悸,好像有了生命。

那一刻安静得出奇,没有任何声音,雨水滴滴嗒嗒,清脆干净,有一种动人的韵律在里面。所谓天籁之音,也不过如此了吧,这场午夜法雨,给我不尽的启示。

竹斋枯听雨,梦里长青苔,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咱们羡慕古人,却又主动丢掉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忘形于市场经济的大潮,逞强斗狠。

淅淅沥沥,从古到今,雨声还是原来的雨声,足以动人,足以醒神、足以忘我。听雨,听雨,听出千万种意象,响在林妹妹耳边的,一定是那种本色的令人觉悟的声音。

上一篇:自驾东北|张学良家族

佳丽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