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多年不见的一个同学回来了,晚上一起坐了坐。十几个同学,大部分都在一个地方,但见面的时间也少。除了一起吃饭,有组织的活动,事宴上,平常也不常碰面。
多年不见的同学感觉生疏点正常,可同在一个地方生活的聚会场合也多少会拘谨。
这个同学那个时候是班里学习的尖子,好像考的学校也是比较好的。具体没有依据,在我的印象里是这样。
就像我们后来得出的经验和每个人亲眼看到的事实一样,学的好、考的好和发展的好不能划等号。有关联吗?有点,只能说有点,多点都不能说。但学习好、成绩好本身就是一种证明,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证明。
莫以成败论英雄,在我们的人生观里有一条这样的规则。不能说谁成了,谁败了,每个人衡量成败的标准应该不同。可是按世俗通常的以财富、社会地位为标准,成的人非常少。
如果我们换一种标准,以健康,平安,家庭和睦,子女快乐成长等等平常的标准,这样我们所有人都算是成功者。最起码,每个人都各有所得。得到的什么?都是自己想要的、能够实现东西。
感情是什么?是一种记忆,一种共同的、快乐的记忆。同学的感情就是这样。因此回忆是加深这种感情的唯一方式。包括那些当年看起来非常丢人、非常现眼的事情,今天看来都是如此的让人津津乐道。这就是快乐,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可以分享的快乐。
走出校门,几年或十几年,如果是同学第一次聚会。聚会的中心话题一定是“你过的怎么样?”或者说“你混的怎么样?”这有点像攀比,或者有点像考试。这么多年了,你考的怎么样?对你要进行一个重新评价和定位。
后来的话题会不断转化,从家庭到子女,从工作到生意,从风水到玄学。
最终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标准能恰当地评价人生。任何评价标准都无法准确描述生活。在各种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追求通达才是最终目的。
到最后看明白了,才算活明白了。活明白了,是非功过,成败荣辱,都不再是包袱,也不再是枷锁。一生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粘滞。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这个班的思想非常保守的。也许有极个别的人思想相对活络,大部分人保守。包括我,包括今天在座的人。今天与时俱进放开了没?是放开了不少,但当年的痕迹依然清晰,像一出生的胎记,携带终身。
说逗笑的话,开玩笑的话,早已磨合出分寸。基本不会过头。在很早的时候把握不好的玩笑会有急眼或翻脸的风险,现在不会了。
在人一生中能产生的各种情谊里面,人们都公认同学的情谊是其中最深的情谊之一,可以维系一生。
曾经幻想过过命的交情和两肋插刀的意气,可如论如何都经不起生活的检验,它不能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那种要求和标准是超出俗世的,向高处仰望可以,在现实实行不通。
同学的情谊是值得珍惜的,说了半天世俗,说了半天身不由己,说了半天离多聚少,欢聚还是快乐的。只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