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其实,在古代,我们祖先是把险补节约作为良训的。甚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诚子书》中宣称:“失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检以养德。”把生活俭朴上升到了道德层面。 汉朝初年,每年六月,是政府规定的严查奢侈违禁的固定月份。臣瓒注《双书·武帝纪》日:“汉帝年记,六月禁逾侈,七月大搜。”——禁逾侈,就是禁止社会上的超标消费、过度奢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代有些明智、有为的君王为了限制奢侈行为,常常率先垂范。警如光武布建立东汉后,经过一番励精图治,国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其时,各地各郡国纷纷向朝廷进贡奇珍异味,名贵礼品,有日行千里的名马,有价值百斤黄金的宝剑等等-这都是当时人珍爱的好东西,但是,皇帝刘秀意识到,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这样一来不只是接受一件两件宝贝的问题,而会使得大臣与富人们都逐渐效枋,形成崇尚奢侈的社会风气,以宝剑名马山珍海味为消费时尚,从而,必将造成百姓的沉重负担,影响更治,产生腐败。于是,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下语书:“郡国献异味,其令大官勿复受!”同时,皇帝刘秀从不恣意放纵、豪华奢侈,更从来不手拿珠宝王器玩赏,于是,各地再不敢进献美味珍玩给皇宫了。所以,刘秀统治时期,百姓得以修养生息,安居乐业,创造了一段繁荣局面,史书褒称为“光武中兴”。 南北朝时,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叫陈朝,它因末代国君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以及许多穷奢极侈的轶事而在中国历史上格外引人注目。其实.陈代早期的皇帝是非常俭朴的。《陈书·世祖纪》中说:“维雕镂淫饰,非兵器及国容所须,金银珠玉,衣服杂玩,悉皆禁断。”从中,可以看出陈代早期是严禁奢侈行为的。到了陈宣帝年间,陈朝皇宫就开始“颇事经营,去泰去甚,犹为劳费。”而,《陈书·宣帝纪》载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至今贵里豪家,金铺玉舄”-可见,当时的官宦贵族以及有钱人家已经引奢侈享受为时尚之举了。再到陈叔宝即位后,更是极尽奢华,从他为贵妃建造的临春、结绮、望仙三座楼阁就可见一斑:“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干之类,并以沉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现奇珍丽,尽古所未有。”陈叔宝还以“狎客”的生活方式,纵情声色,奢靡无度,耽于长夜酣饮,加速了陈朝的败亡。 清朝道光皇帝十分节俭,整天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弄得大臣们也都不敢当他的面穿新衣服,据说还闹出个历史有名的大笑话,是他老人家为了补一个小补丁,内务府收了他四两银子。也许,道光帝有些迂腐,或者说是作秀嫌疑居多,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着意倡导引领俭朴的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总比历史上那些醉生梦死、挥金如土,纵情于奢侈糜烂生活的帝王要好得多。 古今中外,都有奢侈行径。对于奢侈消费,十六世纪的法国思想家蒙田的看法很独到,他说;“真正的办法是唤起人们对黄金、锦缎的蔑视,让人把东西看得一钱不值。而我们为了让人讨厌这些东西,却在抬高它们的身价,提高它们的价格……比如,规定君王才能吃大菱鲆、穿天鹅绒、配金饰带,又禁止老百姓这样做,这不是抬高这些东西的身价,吊众人的胃口又是什么呢?” 如何限制奢侈消费呢?洋先生蒙田认为君王们要让国家停止奢侈消费的方法很简单,他“贡献”了一个办法-保证能在一个月内就能达到目的——只要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穿红衣,不得披金挂银,除非妓女和街头卖艺人。查莱库曾用这种巧妙的办法治好了洛克里人的腐败风气。”并且,可爱又可敬的蒙田先生还介绍了查莱库所制定的反奢侈的具体规定:“不是妓女者,周身不得佩金饰银,也不得穿绣花裙子;男子不是皮条客,不得戴金戒指,穿精致袍子。”-这样一来,他们国家的百姓再也不“追求那些毫无用处的物品和十分有害的乐趣了。”蒙田说的古代西方制止奢侈的方法很俏皮,也很简便-但是,现在看来让人难以接受。 相信,一切总归会有个好办法的。 文/李晓巧 摘自《通辽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