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三大平台在产品或候选产品的开发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经融合后成为强大的“设计+生产+开发”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华昊中天可持续的新药发现、快速实现产业化,以及不断延长新药生命周期等竞争优势。
在其支持下,华昊中天成功开发了公司首个商业化产品——优替德隆注射液。
合成生物学在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方面存在巨大挑战,许多合成生物学项目仍停留在实验阶段或中试阶段。但是华昊中天突破了从实验室到中试规模、再到产业化的瓶颈。据悉,早在2007年,公司就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成功开发了优替德隆原料药。华昊中天通过绿色制造、微生物工厂实现了化学药物难以通过传统化学合成方法实现的创新,这是优替德隆成功开发及其技术平台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021年3月,华昊中天首款核心产品优替德隆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一种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化疗方案并与卡培他滨联用治疗的复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该药还在2023年被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2版),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化疗方案的复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但不限制其应用于治疗特定亚型晚期乳腺癌。
优替德隆注射液是一款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新一代微管抑制剂。微管抑制剂化疗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发挥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主要原理为通过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微管解聚剂)或诱导微管蛋白一直处于聚合稳定状态(微管稳定剂),从而有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最终使细胞周期停滞,导致细胞凋亡。
根据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优替德隆展示出多项优势。在疗效上,优替德隆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相较于卡培他滨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中,治疗效果更显著,尤其是能够将其他的疗效转化为总生存时间(OS)的获益和延长。在安全性上,临床研究显示,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优替德隆的药物不良反应可控,没有明显的血液性毒性。另外,优替德隆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在大部分的药物分子很难透过血脑屏障而无法治疗肿瘤脑转移的困境下,优替德隆能够产生良好的疗效,并具有防御脑转移的潜力。同时,该药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可以解决临床耐药性问题,也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可用于开发多种剂型。
在当今国内竞争激烈的创新药赛道中,华昊中天聚焦广阔的化疗药市场,通过首款创新化疗药物的上市走上了商业化道路,有望为公司提供一定的造血能力。
根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19年中国化疗药物行业市场规模1614.57亿元,2023年中国化疗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698.84亿元。由于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且癌症日渐被视为治疗期长的慢性疾病,化疗作为癌症治疗基石的地位得到巩固。随着创新化疗药物及制剂(尤其是口服剂型)的出现,加上化疗联合其他医药使用,化疗药物市场仍在扩大。
但从事实来看,化疗药物的创新具有很大挑战性。由于没有针对性的靶点,为了确保其能够有效杀伤癌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化疗药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尤为复杂和困难,开发周期长,鲜有新分子结构的化疗药物获批上市。单从微管抑制剂来看,从2010年到2021年优替德隆上市,其中十余年全球都未有新分子微管抑制剂获批上市。
中国已获批上市的微管抑制剂药物,来源:华昊中天招股书
美国已获批上市的微管抑制剂药物,来源:华昊中天招股书
而优替德隆注射液的获批上市,可谓实现了多个创新突破,该药不仅是全球唯一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上市的化疗新药,也是10余年唯一获批上市的新分子微管抑制剂。面对紫衫类药物占据化疗药市场主导的现状下,优替德隆是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微管抑制剂新药,结束了中国近二十年来缺乏自主研发的国产一类化疗创新药的局面。
优替德隆作为核心产品上市3年,目前并未帮助公司摆脱亏损,究其原因,与医保价格谈判紧密相关。据了解,公司的核心产品优替德隆注射液于2021年获批上市时,销售均价为2388.71元/瓶,2022年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3年3月1日谈判价格正式生效,该产品价格下降超过60%。
得益于医保放量,该产品销量相应有所增长。根据招股书披露,2021-2023年及2024年1-5月,优替德隆注射液的销量分别为29750瓶、18483瓶、90021瓶、38577瓶。优替德隆注射液的销售峰值尚未到来,但已展现了发展潜力。
不过,华昊中天仍然选择主动出击,从开发新制剂、扩展适应症、建立新管线等途径入手,目前手握19条在研管线,寻找公司的下一增长点。
随着优替德隆上市并进入医保,其销售情况与应用前景备受关注。为拓展优替德隆的市场,华昊中天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了优替德隆的产业化生产中心,产能达到年产50万瓶。自从进入医保目录以后,该药已经实现了在500多个医院的销售,进入了31个省市的双通道,实现了一定规模的销售收入。
但从招股书来看,虽然已有一款商业化产品,华昊中天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至今尚未盈利。招股书显示,华昊中天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3282万元、6664万元人民币,期内亏损分别为1.61亿元、1.9亿元。2024年前5个月,公司营收为28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8%,经营亏损为5743万元,较上年同期缩窄31.14%。
如上文所提,优替德隆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基于此,华昊中天也致力于开发一系列新剂型,尤其是优替德隆胶囊,以提高疗效、安全性、依从性、可及性以及与其他肿瘤药物更广泛的联合使用,促进长期用药,使患者长期受益。
华昊中天在研管线,来源:华昊中天招股书
目前,优替德隆胶囊正在中国进行关键临床试验。据介绍,相较于难以开发成口服剂型的紫杉类产品,优替德隆不易被P -糖蛋白介导泵出,进而取得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华昊中天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优替德隆胶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pre-NDA申请。亦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向国家药监局及FDA提交优替德隆胶囊联合PD - 1治疗晚期胃癌II -III期MRCT的pre-IND申请。在美国,华昊中天已从FDA取得优替德隆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ODD批准。此外,也计划在中国递交优替德隆胶囊治疗肝癌的IND申请,以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
除了胶囊剂型外,华昊中天也在积极研发优替德隆纳米剂型,并希望入局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优替德隆抗体偶联药物已在研发计划之中,预计于2025年提交IND申请。
在适应症拓展方面,华昊中天核心产品及候选产品的现有临床试验及项目覆盖多种癌症,涵盖晚期乳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脑转移、肺癌脑转移、胶质母细胞瘤及其他实体瘤的适应症。
除从制剂创新入手,为优替德隆的市场扩张建立组合拳。华昊中天也兼顾了创新管线的研发,凭借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华昊中天自主开发了三种具有不同标靶和作用机制的候选产品以及其他活性药物成分的BG22、BG18及BG44。
其中,BG22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的非核糖体多肽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信号、抑制癌症干细胞而具有抗肿瘤活性。BG18是天然化合物的新型衍生物,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抑制活性的蛋白磷酸酶抑制剂。BG44 则是通过基因工程菌生产的优替德隆的衍生物 。
随着华昊中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不断深耕和创新,公司在化疗创新药物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也将继续依托其强大的技术平台和研发实力,推动更多创新药物的上市,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