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露香梨的培育者——邹乐敏研究员

 晋南道 2024-10-31 发布于山西
玉露香梨

潘大丰


《黑神话:悟空》“既见未来,为何不拜”的画面取自山西临汾隰县小西天,一款游戏竟让小西天景区人气大旺,今年国庆长假每天要接待上万名游客,隰县特产玉露香梨跟着走红。

玉露香梨上了热搜,网上好评如潮:中国梨王·玉露香一口咬下去口感酥脆,鲜甜的梨汁在嘴中炸开。玉露香梨的培育者——邹乐敏老师可能也预料不到,她走后11年,玉露香梨竟如此火爆,被食客捧为挂在树梢的果汁,成为隰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邹乐敏老师是一个务实的人,玉露香梨火出圈是对她最好的回报,诠释了她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品德。邹乐敏老师退休前在省农科院信息所工作了十余年,尽管我们专业不同,课题不同,工作接触并不多,她却成为我最敬重的老专家之一,至今电脑还保留着邹乐敏老师的工作业绩和生平介绍。在行业内提到玉露香梨就能想起邹乐敏老师,她的事迹比玉露香梨更精彩。

邹乐敏老师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研究员。她1939年3月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她的父亲邹源琳(1908-1974)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教授,鱼类学家,译有《鱼类史》一书,与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朱树屏、植物学家单人骅是中央大学生物系同班同学。邹乐敏老师从小受家庭熏陶,学习成绩出众,1965年10月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工作,当年在偏僻的太谷县是响当当的高材生、高学历。

工作后,邹乐敏老师很快完成了从学生身份向科技人员的转变,选择了从事“百果之宗”梨的培育研究工作,踏下心来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工作初期,先从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梨新品种选育入手,在梨树品种资源研究、新品种培育、良种推广和杂交遗传规律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

经过几年摸索实践,1974年邹乐敏老师在以往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开始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搞人工杂交培育。十年磨一剑,1984年在山西农科院果树所农场培育了9-1、9-16、6-13和9-33等十几个优系梨新品种,并在隰县牛家沟张天生梨园布点观察筛选,其代号“74-7-8”就是后来的玉露香梨。再经过第二个十年磨一剑,2003年“74-7-8”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科研成果鉴定,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式命名为玉露香梨。

在推广种植阶段,开启了第三个十年磨一剑,玉露香梨2007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果品评比中夺得第一名,2009年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最佳科技创新产品奖, 2013年第十一届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获得“中国梨王”称号,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果树发展主导品种。

回顾玉露香梨的培育史,漫长的三十年,邹乐敏老师和她的课题组出色的完成了亲本选择、杂交授粉、种子培育、实生苗选育、嫁接繁殖、区域试验与品种比较、品种审定、推广示范及大田生产各个阶段的任务。尤其培育果业类新品种那有一帆风顺、马到成功的事情!每一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难免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炼,每一个环节都会面临技术攻关,承担试验风险,遇到实施困难,甚至还有经费紧张的困扰。

邹乐敏老师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深知搞农业科学研究,急功近利行不通。她不计个人得失,心里只有科学研究,不知攻克了多少个技术难关,观察了多少种细微变化,经过多少次试种筛选,扫清了多少个大田植树的拦路虎,只想培育好吃好种的新品种,为农民致富输送新成果。按现在的语境,邹乐敏老师一直在践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把科技成果写在农民的土地上。2013年玉露香梨终于登上“中国梨王”宝座,邹乐敏老师却不幸与世长辞。玉露香梨不负邹乐敏老师的辛苦,用其源源不断为农民致富的方式延续着她的生命。

隰县抓住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严把质量关,打好玉露香梨这张科技牌。隰县的玉露香梨先后被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组委会授予“中国大美梨”称号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特别奖”, 隰县玉露香梨已完成了有机转换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农业规范(GAP)认证和气候品质认证,成为致富一方的拳头产品。

玉露香梨不仅在山西隰县火爆,还在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有大面积种植。各地的玉露香梨在市场上竞争也相当激烈,从广告词就能感受抢占市场的火药味,“玉露香梨每一口都是甜到心里的小蜜罐。”“玉露香梨,甜而不腻,脆而不硬,入口即化,回味无穷。”“汁多酥脆,水分足,感受不一样的玉露香梨。”“师家沟玉露香梨,果肉丰厚,飙汁爽口,吃出健康。”隰县不敢慢待,以玉露香梨的原产地自居,“天上蟠桃宴,人间玉露香”的广告词直接封顶。

毛主席著名的《实践论》用梨子打比喻,浅显易懂地阐明了一个哲学观点,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2008年国庆节,我与几个大学同学到太谷果树所农场采摘,第一次品尝了玉露香梨的滋味。踏入梨园,树树挂满果,枝枝玉露香,场面确实壮观。同学摘下梨子先品尝,一口咬下去,纷纷表示好吃、好吃,伸出大拇指称赞,感觉明显比其他品种的梨水分大,梨渣少,口感脆甜以后几年,我们单位给职工发放年货福利,就有一箱玉露香梨。

邹乐敏老师搞科研的巅峰期在省农科院果树所,因为工作需要,1987年调到省农科院信息研究所。邹乐敏老师虽然离开了果树所,仍然心系梨树育种事业,依然是培育梨新品种团队的领头人。许多科研成果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陆续得到社会认可,接踵而来获得奖励。首先是她主持培育的新品种“晋蜜梨”,1988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次是她主持育成新品种“硕丰梨”,1998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个就是重点介绍的玉露香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邹乐敏老师两者兼顾。她培育梨新品种有办法,还甘为人梯,用扶上马送一程的精神,带出一支不断创新的梨新品种培育团队。郭黄萍研究员等后来人在她的研究基础上,一直延续着培育推广梨新品种事业。

邹乐敏老师在信息研究所工作期间,主持了“山西省干燥花植物资源筛选和利用研究”课题,为我省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她参加的“山西省香料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项目,1999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邹乐敏老师无论在果树所还是信息所,都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她一生兢兢业业搞科研,勤勤恳恳做试验,默默无闻度人生。在信息所,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同事皆有所闻,邹乐敏老师以身作则是表率,为人师表树榜样,关心年轻人的成长。邹乐敏老师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坚持原则的人,我年轻时曾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邹乐敏老师从工作出发主持公道,为我排忧解难,消除干扰,我才能安心搞蔬菜施肥智能咨询系统项目。由于篇幅有限,将在另一篇文章提到。

邹乐敏老师2000年12月退休。她是我们所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每年春节所里都要走访慰问。记得2010年春节前看望邹老师时,她询问所里发展,关心财务运行等情况,得知所里发展势头很好,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言谈之间,鼓励我们在职人员珍惜大好时光,脚踏实际干好工作。好人有好报,邹乐敏老师一生顺利,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子女孝顺。

邹乐敏老师是离我最近且受尊敬的科学家,她为人处世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人生的厚度。以她为例,2012年9月10日我写的《学术不端害人害己》有这样的表述:“在固定团队,只有经得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检验,才能树立威信,赢得身边人的尊重,得到社会认可。”

邹乐敏老师的工作经历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受此启发,2018年5月4日我写的《精读“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的诚信提醒”感想》有这样的论述:“科研成果需要经过历史沉淀去掉泡沫,才能留下含金量高的成分;经过时间过滤去掉短期行为,才能留下持续表现;经过回头验证去掉虚假表象,才能留下真实贡献;经过大浪淘沙去掉一时表现,才能留下持久作为。科研工作既要考察科技人员的单兵攻关能力,还要考察带领团队的协同合作能力;不仅考察每项业绩的一时之功,还要考察它的长久之功;不仅考察综合业绩的相对竞争力,还要考察它的绝对竞争力;不仅考察把科研当事业做的业绩,还要淘汰只为上职称写论文、凑条件的所谓业绩。”

邹乐敏老师是一个谦虚的人,若知道这些赞美之词,一定会推辞拒绝。组织对邹乐敏老师已有中肯评价:邹乐敏同志献身科学,她为我国在果树资源研究和梨树新品种选育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得多项省科技进步奖或国家奖励。邹乐敏同志心系农业,她为我国的果树科研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为我国的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点击链接即可下单

她严谨治学,厚积薄发,主编和参与编写多部果树专著和科普著作,作为《中国果树志—梨卷》的编委,撰写了山西省113个梨树品种十万余字的文献材料。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13篇论文,其中有2篇论文在《园艺学报》发表。这些著述,既是邹乐敏同志严谨治学精神的写照,也是她留给农业科研的宝贵遗产。

她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一生爱岗敬业,与人为善。她为人正派,作风扎实,谦虚谨慎,洁身自好,从不浮躁;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计名利。她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党和国家的荣誉,也赢得了同行和同志的尊敬。她曾多次被评为省、院优秀科技工作者,曾多次获院、所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邹乐敏同志是党和人民信赖的优秀专家,也是值得我们怀念的好同志。


行文至此,我想了解邹乐敏老师学生时代的情况,从百度搜到《鱼山路和鱼山路上的名人(之三)》,文中介绍她父亲的内容提到:“邹源琳长女邹乐敏,北京农业大学高材生,著名果树选育专家,山西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她美丽端庄,才貌出众,大学时代曾在中山路天真照相馆拍过一张大辫子青春照,被照相馆选中,大尺寸特写摆在中山路临街橱窗最显著位置,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后在邹家要求下撤出橱窗。


END

作 者 简 介


潘大丰,1959年生,1982年太原工学院电子测量技术专业毕业。退休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