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是一个婆罗门的儿子,他聪明、强壮、英俊,对经文很有研究,为人和善,是父母的骄傲、朋友的偶像、女人的白马王子。所有人都爱悉达多,他使所有人快乐,但是,他自己并不快乐。 他虽然精通经文,但是他不知道经文里所说是不是真的,他没有在现实中遇到一个达到经文中所说的那种至高境界的人。他想让“我”死掉,体味空无心灵的平静。 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加入了沙门(苦修者),他的朋友歌文达也跟随了他。在苦修中,他终于能够在几小时、几天的时间里,达到无我之境,但是到头来还是回到自己。他的老师已经六十岁了,还没有达到涅槃,而且悉达多认为他永远都达不到,而老师达不到,自己这个弟子也不可能达到。 3年后,他和歌文达听说了佛陀,于是他们决定离开沙门,去找佛陀。但是这个时候,悉达多已经几乎没有信仰了,不再相信任何教义。 虽然有无数的和尚,但是他们一眼就找到了佛。在佛的身上看不到寻求、欲望、刻意,没有任何努力的痕迹,有的只是光明与安详。悉达多立即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圣人。 听了佛讲道后,歌文达皈依了佛,但是悉达多没有。他并不怀疑佛的教义,但是他认为佛是经过自己的经历才达到开悟,而不是别人的教导,同样他也需要去经历才能开悟,虽然佛是真正的圣人,但是真正的智慧是无法教授的。于是他跟歌文达告别,离开了佛。 这时他发现,他一直想从“我”中解脱出来,想征服“我”。但是其实是害怕和逃避,他并不了解悉达多。他决定从此不再研究经文,不再禁欲。他要从“我”中学习,做“我”的学生,要从“我”中学习悉达多的秘密。意义和真实不是躲藏在种种事物的后面,而是在它们的里面。他感觉到自己刚刚苏醒过来,是一个方才呱呱坠地的人。他不再是婆罗门,不再是宗教信徒,他仅仅是悉达多,此外,什么都不是。 除了内心声音的命令,他什么也不去努力;除了内心声音的建议,他什么地方也不停留。 他经过一个渡口,摆渡人免费把他送过河去。 他到了一个城市,在城外看到一个坐着轿子的女人,他被她吸引住了。他打听到她叫甘玛拉,是一个高级妓女。 他找到甘玛拉,想请她做朋友和老师,他要向她求教爱情的欢乐。甘玛拉说做她的朋友需要有钱,甘玛拉向他介绍了一个大商人,她要求悉达多去帮助那个商人,但是不要做仆人,要平等相处。 他找到那个商人,他说他会思想、等待、斋戒,经过一番对话后,商人让他念一个契约和写字,他做得很好,商人把他留了下来。 商人向他讲授做生意的知识,他多听少言,始终记住甘玛拉的话,从来不卑躬屈膝,而且商人也渐渐将他敬为尊长。 商人小心翼翼的经营买卖,悉达多只是把它当作游戏。所有商业上的知识他都认真去学习而且学得很好,不过他对于生意本身毫无兴趣。他每天去见甘玛拉,学习爱情享受情爱。 他做生意很成功,商人评价他“他不是一个生意人,也绝不会成为一个生意人,他从来不会全神贯注在生意上。然而他似乎有自己的秘诀,成功总会凭空降临到他身上。他处理买卖一直像是在游戏,生意从来没有给他什么影响,也从来没有左右过他。他从来不害怕失败,也从来没有为损失操过心。” 他同任何人谈话,与任何人一起生活,向任何人学习,但是他也明白,就是在人们与他之间,总是有样东西形成一种隔膜。他虽然友善但是并不爱,他看待别人像无知的孩子或动物,他觉得他们的苦恼根本就不值一提。游戏的生活确实很快乐,但是真正的生命却在飞快的流逝。 时光荏苒,悉达多发了财,有了自己的房子和一群仆人。他渐渐的成了一个普通的富人:满腹牢骚、病恹恹、不高兴、懒惰、无情,他开始了赌博。他输了又赢,赢了又输。他喜爱那种焦虑,那种可怕的、压迫人的焦虑。这种焦虑只有在掷骰子的时候才领略得到,只有在满场下了大注而胜负未分的时候才享受得到。跟随赌博的就是情欲、酗酒。他终于把自己消耗到了颓唐不堪的境地,他老了。 在最后一次和甘玛拉在一起时,他看到了甘玛拉的皱纹。在最后一次狂醉之后,他极度的厌恶自己,他觉得自己已经在一种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生活中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他明白这个游戏该结束了,他离开了他的花园,离开了城市。而甘玛拉发现自己怀孕了。 悉达多流浪到森林,来到年轻时经过的那个渡口。他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他没有目标,只剩下一个渴望,渴望结束这辛酸痛苦的人生。就在他要跳入河中的那一刹那,灵魂中传来一个声音,只有一个字,一个音节。他不假思索的跟着念出“唵”。他的灵魂苏醒了,他坐在地上,靠着树,进入了很久没有的酣睡。 醒来后,他发现有一个和尚在守护他,正是歌文达。他们进行了一场谈话。摘录两句: “那么现在你干什么,悉达多?” “我不知道。我跟你一样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自己是在旅途上。” 他又什么都不知道,不拥有任何东西了。他已经不再年轻,头发已经花白,但是现在竟然又开始像个孩子了。“难道我不是在历经了许多歧途之后慢慢从大人变成了孩子?难道我不是从思想者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了吗?”“以前我曾经愚蠢地以为我悉达多是个很聪明的人,将来绝不会这样地想了。然而有一件事我做得很好,令我喜欢,我必须赞扬自己,那就是对于自我的厌恶终结了。”他发现今天终于死去的就是那个他一直斗争的“我”。 事实上他已经死了,一个新的悉达多从他的睡眠中醒过来了,这个新人也会变老,死去。悉达多是空幻无常的,所有的形象都是空幻无常的,可是今天,他是年轻的,他是个孩子,他是新的悉达多,他也很快乐。 他听到内心的声音:“爱这条河,住在它身边,向它求教。”他找到原来那个摆渡人,请求让自己留下来。摆渡人叫瓦树地瓦。 他把自己经历跟瓦树地瓦叙述,瓦树地瓦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抱着期待的心情静静地听。他毫不厌烦,对事情既不赞美,也不责难,只是仔细倾听。听完后,瓦树地瓦说:“是这条河教会了我倾听。你也向这条河学习吧,我无法告诉你你还能学到什么,将来你自己会发现的。” 悉达多不断地向那条河学习,尤其是向那条河学习如何倾听,如何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倾听,如何用一个等待的、开敞的灵魂去倾听,没有激情,没有愿望,没有判断,没有意见。他还发现了没有时间。 渐渐的,悉达多和摆渡人越来越像,他们同样孩子气,同样的年迈。他们很少说话,一起倾听流水,不时产生同样的想法,相互对视。许多来往的旅人不由自主的就会向他们倾诉,有人将他们视为两个圣人,有人专程过来向他们问问题,他们从来只听不答。 又过去了许多年,有一天传来一个消息,佛重病,将不久于尘世,很多他的门徒渡河去看他。悉达多很怀念佛,虽然他无法接受佛的教义,但他知道自己同佛之间并没有什么阻碍。 一个真正的探求者,如果真诚希望去找到一些东西,就不能接受任何教义。然而,一旦他已经找到了,他就能对每一条途径、每一个目标表示认可。 甘玛拉带着她和悉达多的孩子也来朝拜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无法忍受路途的辛苦。在渡口边,甘玛拉被一条毒蛇咬了,摆渡人把两人带到了住所,悉达多认出了甘玛拉,也知道那是他的儿子。甘玛拉和悉达多互相凝视,甘玛拉去世了,悉达多通宵未睡。 悉达多尽心照顾儿子,但是孩子并不领情,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 瓦树地瓦告诉悉达多,应该放孩子回到他原来的生活。悉达多明白所有的道理,但是他仍然做不到,他无法放弃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他回想起甘玛拉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不会爱任何人。”他之前确实是这样,可是现在,面对孩子,他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盲目的爱,为了讨儿子喜欢,他糟践自己迁就孩子。 有一天,孩子爆发了:“我知道你不会打我,然而你却不断地用你的虔诚和宽容来惩罚我,令我感到自己渺小。你想要我变成像你一样,那么虔诚,那么温和,那么聪明,但我偏不听你的话。我宁愿变成个小偷,宁愿变成个杀人犯,宁愿下十八层地狱,也不愿意像你。”第二天,他偷走他们的钱,跑了。 悉达多去找他,他回到了城郊甘玛拉的那个花园别墅门口,在门口伫立许久之后,他领悟到自己不应该强制儿子顺从自己的意志去生活。他很悲伤,感觉到有一样东西在自己心中死去了。他任凭自己陷落到虚无里,不寻求解脱的途径。他回到了渡口。 悉达多的创伤痛了很久。当看到带着孩子的旅人,他不由自主的羡慕。他不再认为自己很聪明,也不骄傲了,不再觉得自己和商人、士兵、女人有什么不同。在悉达多眼中,他们的虚荣、愿望和琐琐屑屑,已不再显得可笑了,它们都变成了可以理解的可爱的东西,甚至很值得自己尊敬。在人们的欲望和需要中,他看到了生命、活力,也看到了生命的不可磨灭和永恒的梵天。他终于明白了万物的圆融如一。 他还是想念孩子,有一天,他又划船过河,想去寻找孩子。他听到河水在愉快的笑他,他弯下腰想听得清楚一些,他看到了水面上他的脸孔,这张脸很像他父亲的脸孔。他想起他当年是如何迫使父亲允许他离家,并且一去不复返,现在同样的事情来到了他身上。天道轮回,一切都顺理成章。 他听到了河水所有的声音,再也分不清哪一个是欢乐的声音,哪一个是哭泣的声音,分不清老成持重的声音和天真幼稚的声音,它们互相融入彼此,一切一切交汇在一起,就是生活之流,就是人生的音乐。他停止了和自己命运的抗争。在他们最后一次交流后,瓦树地瓦到树林中去,到万物的圆融统一中去了。 歌文达也老了,他恪守戒律,深受尊敬,可是在他心中仍然有着不安,他的探求也没有得到过满足。他听说河边有一个摆渡人,很多人认为那是一位圣人。他来找到悉达多,没有认出他是悉达多。他希望知道悉达多的寻求。 悉达多说:“也许你是寻求得太多了,在寻求的过程中,你却没时间去发现。”“一个人在寻求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寻求的东西,结果发现不了任何东西。寻求的意思是设定一个目标;而发现是自由、包容和不设立目标。” 在离开时,歌文达想再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一种尊奉的教义、信仰或知识,它们能帮助你正确地生活,正确的处事?”悉达多说:“虽然我有过许多教师,然而教我最多的却是这条河,还有我的前任摆渡人。我是有很多思想,可是若要我把它们讲述给你听,却是件困难的事。有一个思想给我印象很深,智慧是不能言传的。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不能。我那些'糟糕’的经历是必需的,为的是学会不抗拒这种种,为的是学会去爱这世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歌文达说:“世尊宣扬慈善、自制、同情、耐心,但是不宣扬爱。” 悉达多说:“你看,现在我们陷入语义的迷宫中,陷入文字的争论中去了。我不想否认,我所说的关于爱的话明显与佛的教义相悖,这种矛盾只是一个幻象。关于这位伟大的教师,我也是认为事实比语言文字重要得多。在我看来,他的行为和生活比他的语言重要,他手的姿势比他的意见重要。我之所以把他看成一个伟大的人,不是在于他的讲道和思想,而是在于他的行为和生活。” 歌文达想:“悉达多的想法也许是奇怪的,他的话听起来也许很愚蠢,然而他的眼神和他的手势,他的皮肤和他的头发,都闪烁着纯洁、平和、宁静、优雅和高尚。自从我们最伟大的世尊逝世以后,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人身上看到过这些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