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从《红星》走出的人 写有所得 1 红壤·映山红 ——毛泽东小传 谢馨竹 映山红蕴着赤血。绛色间,见焰光万点,亦黑土深沉。 他生于湖南农民家庭,幼年受过教育,心中早萌出抗争的初绿,只是日子也这样一天天过去。 少年。嚎哭,血污是那个时代湘江畔的暴雨,不留情面地将手中的油纸伞打破。泥水飞溅 ,使他不得不撤下眼前面对世界的最后一片滤镜——落魄,残痛,无力,湖南大饥荒。雨水湿了他乌亮的发,湿了眼。伫于时代中,他心中生了另一股力量:求学!救国!他无法忍下这样一个中国。在雨水愕然的少年,蘸墨,那混着血泪的墨,心抖着,手飞速挥落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离去。 在黑暗,坚硬的时代中,他用滚烫熔下了身旁的钢铁。惟见一点映山红。 离家的少年望向无尽的,末端被束着的长辫,剪下了长辫,无尽的文化思想韬养其为坚定的马列思想的追随者。动乱,压迫,侵略,更使他扎根,扎根向泥污下的黑土。少年的背不再单薄。映山红在暗哑中燎原,生生不息,根系深密。红艳的炙热代替沉默的黑土呐喊。 来自东海那端的暴雨再席卷这几千年来的,脆弱的土地。成熟的他已无怯色,誓要驱寇卫国。不乱的思绪,一次次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见死伤,他定是要洒泪的,泪涌下翻卷出悲愤,责任,洒泪地喊出话语,指挥着冲锋。一次次,泪未尽,映山红依旧。 待到山花烂漫时。 前夜,心在腔中跳得极快。他踱步,却是从未有的奋喜。点烟,窗棂前,万家灯火。他伸长脖颈,仿佛要将地平线那端看尽,看一看每个人民的笑颜。泪不觉落。久顷,泪止。发已疏,遥想峥嵘岁月,再观今日安世,嘴里喃喃着未改的乡音,烟雾氤氲。 次日,他洪亮地,一字一顿地向不尽的土地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人民的澎湃,阳光正好,映山红许已结出了硕果,身旁簇拥斑斓,依然深切俯身,面黑土,笑靥红。 他努力扶持这个几千年文明孕育出的新生国家。强国势力妄肆漫过汪洋,深思,却未失去毅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鸭绿江另一畔,他的骨肉离去。他仰起头,泪积满。只有被褥聆听着伟人深夜中脆弱的呜咽。而日子还是一天天过去。他未行什么特权,只是接受“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映山红亦落下几瓣,归于黑土,风过,红遍山而未动。 晚年,他亦有过错。而腐去的残叶未能掩去鲜红。山野间,映山红遍,黑土将他高举起,只因他从未忘地初生时的路不是康庄大道,而是黑土小径。履险蹈危,十荡十决,斯人往矣。 映山红,恍惚间升向高空,只见东方红,太阳升,永照神州,哪怕寸寸黑土。 2 新中国的太阳 胡敏亚 中国有两个太阳,一个长挂碧空,一个永存人们心中----毛泽东。 1893年冬,太阳初升,他呱呱坠地,革命领袖的伟大故事拉开了序幕。旧中国的硝烟隐天蔽日,作为一个富农的儿子,他是相对幸运的,不至于被时代折磨死,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被父亲顽固的思想同化,而是热忱于帮助穷苦的工人们----像他的母亲。五六岁时,他读到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心中便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十六岁,他在长沙读中学时,为杂志上先进的思想所感染,加入了黎元洪的革命军,虽仅仅只有半年,却有了革命的起势。 回归学校没多久,国民革命文化大革命爆发,他毅然加入共产党,加入了红军。“学生军的基础太混杂了,我决定改换参加正式军队,完全地帮助革命”这个苏维埃的巨头这样说道,眼里盈满对未来的热望。 1927年五月到1927年春,武汉国共合作崩溃,同年九月,毛泽东被国民党捕获,在即将被枪决时,他幸运地逃了出来,组建了井冈山第一师,次年五月,他的队伍与朱德的队伍会合,成立了六县的苏区,常领军队南征北战,力挽旧中国之狂澜,最后建立了新中国。 这,就是中国光芒万丈的太阳。 3 人民万岁 金科谕 1893年的冬天,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在儿童时期叛逆思想奇怪的人,竟然影响了中国,撼动了世界,他是毛泽东。 年少的他,常常与父亲作对,因为他常有对穷苦人饱有同情,可这与富农的社会地位格格不入,于是到长大后,他选择离开。 在一次次的学习经历与革命思想的洗礼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的工作中,他逐渐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次次的南征北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的运筹帷幄,朱德的英勇善战,硬生生将即亡的苟延残喘的中国拉回了正轨。人们说这不是用兵如神,而是神在用兵。他没有过多理会。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前,看着站得整整齐齐的人民子弟民与百姓,脸色通红,眼中放射出异人的光彩:“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人民高喊:“毛主席万岁,”他却高喊:“人民万岁!”一遍又一遍! 他没有夸耀自己的功绩,而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继续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工作。1950年,他没有面对美国而畏缩,而是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于是,志愿军浩浩荡荡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他站在黄鹤楼下,再此内心澎湃:“人民万岁!” 1973年,亲爱的毛主席最后一次参加党的十大,他极力想站起来,可他已经站不起来了!他的眼神充满了迷离与失措,他只好说:“你们先走吧!先走吧!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啊!”他显的如此憔悴,令人心痛! 人民代表们不舍地望着他,毕竟他曾经太伟大了,伟大到令人认为他不会衰老,可此时,他已是一位垂死的老人了! 人民铭记他,铭记他英雄的气魄,机智的谋略和那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如今,回望历史,我们再次高呼:“人民万岁!” 4 彭将军传 徐曼阁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1949年前后,这片东方大陆上红旗半卷,饮血长夜之时,透过那抹中国红,依稀可见他苍动有力的身躯赫立一方,忠于共党,戍我中华。 他是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总司令,身手矫健,精力旺盛。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坚毅顽强,无畏劲敌;他是底层劳动人民坚定支持的对象,坦白幸直,简朴真诚。彭德怀,他的名字会镌刻在每个国人心里。 从“得华”改名“德怀”,是他迈入革命道路的起点。生于富农,本是命运眷顾,却六岁失母,更为祖母痛恨。他并未得到原生家庭的关爱甚至险些丧命。封建束缚,总懵懂反抗,几经颠沛,失望返乡。天灾骤至,轻狂盛怒,领民抢粮,彼时年方十六,遂启军旅。 18岁当排长,刺东未果,后于长沙间谍被捕,严刑拷打,未动丝毫。释后返乡,物是人非,已而真情势利难解。年少读书,初有所悟,遂摒弃悲观,重拾信念。至1948年,方入共产党。 国共抗战中,彭德怀逐渐展露头角,共产主义革命思想也在潜移默化间深耕蒂固。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与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率红军在湘鄂赣边转战数月。期间,他曾亲自领导红军数次来江西修水。在修水县全丰镇,他们借住的大嫂家里有个教书的三儿子和一个未成年的小儿子。这位革命家便常与大嫂拉家常,给小儿子讲红军的故事,临走前还为求书的三儿子留下了不少革命书刊。他爽朗愉说的笑打动了所有村民,一声声“老总”里也裹狭几分炽热的真诚。1930年5月,修水县委率万余农民围攻县城,而修水城内,是携重武器的国民党兵。危急时刻,彭德怀部署各方退兵10多里地,而后趁深夜敌军松懈时突然袭击,并迅速打开城关,敌军大乱而败,是为“智取修水城”。湖南平江起义,彭德怀凭借极强的临敌能力和张驰有度的战术在我国革命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可谓风雷起平江,威震湘鄂赣。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新中国诞生一路走来,彭将军的步伐永远紧跟着共产党。井冈岁月,敢打敢拼,抗击日寇,镇定指挥,百团大战,与民同心,解放战争,驰骋西北,衷心向党,扬我国威!他始终坚信,那和平下的信仰一定是中国红。 昔闻井冈吞云,万里长征似阳洒光明。风云瞬起,大捷军归,铮铮铁马上,彭将军沉稳果决的目光正望向那破晓的晨曦…… 5 星星之火·目光如炬 林昱辰 四方庭院,山水环合,滚滚湘江,点燃了这星星之火——毛泽东 他的下巴上有颗痣,身材偏高,背有点驼,留了一头短发,中分,倒向两边,那质朴的笑容,只是嘴角微微上扬,粗看,与广大湖南人没什么区别。 同样,他的生活是随意的,他的住处只是两间简陋的窑洞,饮食喜辣,也不是很在意个人仪表。 可这四十多年来唯一永恒不息的只是那目光,炯炯如炬。 可以说是那奔腾不停息的湘江滋养了他,那目光就如那水般澄澈,只有一个信念,成立新中国;那目光源远流长,只有一个词,坚持;那目光深谋远虑,为红军拨开重重迷雾。 他的目光是有力的,他能够以此看透事物的本质,在危急关头,以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和正确的军事主张来纠正博古等人,挽救了中国革命。他的目光既传达了他对中国老百姓的关切,同志们的关爱,更是透露出他对未来的肯定,这也让他在中国共产党内极具影响力。 也可以说是青山孕育了他,那目光巍峨险峻,宣告着他铁打的身躯始终努力着;那目光层层叠叠,即便是满腹的爱国,也时刻体贴着妻子和孩子。 小时候,是青山绿水孕育了他这个大地之子,待风华正茂,这双奔腾的目光便支持着他为着大地付出一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确实做到了,正值红旗飞卷,格外耀眼。 6 贺龙略传 杨师懿 此人生于草莽,唇上长着两撮胡须,一脸大义凛然的傲气令反动派在他面前只能低头,这位英雄人物,就是我们的贺龙将军。 贺将军是湖南人——同许多湖南人(如毛、彭)一样,他从小就对革命“情有独钟”。不过,贺龙从小便胆识过人——传说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在桌下开了一枪,贺龙却面不改色。 他最有名的是“菜刀闹革命”。二八年时,他在村中同哥老会的几个弟兄谋划起义,就在此时,几个国民党收税的官员大声吆喝着进了村,打算好好赚一笔。贺龙便坐不住了,整了整身上的衣服,抄了一把菜刀,同其他许多村民涌到街上,一见收税的过来,便乱砍一气。接着朝着那些卫队士兵喊道:“把武器放下!”那些士兵也很怂,竟就缴了械。如此,他便武装了一支农民军。 贺龙之后领导一支贫民军革命,足以突出他的胆识与魄力,还有他厉害的兵法。至今,他还战斗在革命的第一线,他的英雄形象,也始终屹立在人民心头。 7 星出东方:伟人毛泽东 阮馨逸 千般荒际,以此为梦;万星拱月,日出东方。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1893年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不知何时起,他的名字开始响彻天地,引起国民党恐慌,以致高价悬赏他的人头。 他在8岁到13岁时,在一个小学堂中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常年第一。离开学校后,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创立了新民学会,他在那个平台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一颗革命的火种在心中渐渐燃起,成为他心中的明星。 作为最高领导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屋外,只有两个哨兵,屋内奢侈品不过是一顶蚊帐。平易近人,幽默风趣是他的风格,接待外国记者时,总是用一口不太准确的英语讲:“哈罗,你想我什么人呀”“我们应该欢迎外国记者采访!”好不惹眼地在人群中讲话。 在革命的路上,他心中装有每个人民。当战士死去时,他的眼眶总是湿润的。他愿意同大家同甘共苦,而非享福。别人没肉吃,他也不沾荤;战士们没鞋穿,他亦脱下鞋…… 他质朴、纯真、清瘦的脸上永远映着温和暖人的微笑,“欲与天公试比高”,将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放在远方,而自己坚定前行,跨过高山、大海,化作星辰,照耀人间。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