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粥左罗说:“一个人的底层逻辑有多强大,那么他的能力就有多强,成就就有多大。” 有些人捉摸不透社会的规则,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也仍然困于底层。 有一些人却能一眼看透本质,该如何做人,该怎么行事,心底都门清,自然能拿到想要的结果。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底层逻辑中,窥见他的命运。 01 社交的底层逻辑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说,世上最紧密且最长久的关系,是泥土和树苗的关系。 树苗得到泥土的滋养,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泥土吸收腐化的落叶,从而愈加肥沃。 好的社交关系同样也是如此。 一个人若是自私自利,只顾利己,无论是谁都会敬而远之。 如果你有成人之美之心,有利他之举,别人也会愿意靠近你、结交你。 阿城圈子极广、好友众多,在影视界、书画圈、古玩圈都有各种关系。 原因就在于他对朋友极为仗义,可以锦上添花,也可以雪中送炭。 有一次,画家刘小东画完了两幅大作品《三峡大移民》和《三峡新移民》,要办一个展览,去找阿城帮他写一点东西,阿城说试试吧。 结果,没过多久,阿城就拿出了十万字的文章给他,把整个三峡的历史讲了一遍。 刘小东说,阿城是我生活中大哥的形象,我很感谢身边有这样的朋友。 后来,刘小东办了个“你的朋友”的画展,特地画了一幅阿城的肖像画,以示对这段感情的看重。 还有一次导演刘奋斗通过朋友结识了阿城,两人都爱聊天,持续见面,经常在一块吃饭。 后来,刘奋斗拍《绿帽子》,跟阿城开口,问能不能帮他来当监制。 阿城说,“你觉得用我的名字能帮到你,就用。” 后来刘奋斗又问阿城能不能帮忙联系焦雄屏,因为他知道阿城跟侯孝贤他们关系很好,阿城马上打了电话,焦雄屏就来做了制片人。 刘奋斗一直很感恩阿城对他的事业的帮助,并表示只要阿城需要,就随叫随到。 社交的底层逻辑,是利他。 一段关系的开始,关键就在于“价值提供”。 当你能为别人提供价值,就能吸引别人围绕在你周围,织好身边的关系网。 02 工作的底层逻辑 清崎在书中写道: “人之所以穷,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动。没有掌握财富的底层逻辑,一辈子也只能打工。” 有的人是打工思维:为别人干,多干不如少干,少干尽量别干; 有的人是老板思维:这也是我的事业,我是为自己的事业和使命而做。 老板思维就是工作的底层逻辑。 美的集团总裁方洪波刚进入公司时,和很多同事一样过着普通上班族的生活。 但不同于其他同事的是,他做事更踏实、更用心。 有一次,老板何享健要求大家去12个城市做市场调研。 很多同事嫌工作辛苦,报酬太低,跑几个城市就回来交差了。 只有方洪波坚持跑完了所有城市,并且对每一个城市都做了详细的调研。 何享健对方洪波的做事态度非常满意,觉得他办事靠谱,随后对他委以重任。 改变人生,从改变工作态度开始。 很多人只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觉得是为老板打工,为公司赚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恰恰是这种想法,让很多人对工作失去了热情,这也埋葬了他们的未来。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在里讲到了一个人物里柯。 里柯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他每次组装一个单元,需要43秒,而他一天的工作,就是将这样的43秒重复600多次。 很多人因为枯燥无味而跳槽,但里柯留了下来。 因为有主人翁心态,他在组装零件时,只想着全力提高速度,不断刷新纪录,最终成为公司职业模范。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那份薪水,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磨砺增值自己。 如果你始终抱着为别人做牛做马的心态去工作,禁锢的是自己的成长。 而当抱着老板的思维工作,自身的能力会水涨船高,视野格局也会有质的变化。 03 成长的底层逻辑 在一次活动的晚宴上,蒋方舟与《冬泳》的作者班宇闲聊。 漫长的酒会上,看眼前衣香鬓影,蒋方舟感慨地说:“很难想象菲茨杰拉德每天参加这种聚会,还能搞创作。” 班宇也说:“要天天这样咣咣的,活着都费劲。” 事实上,不管是菲茨杰拉德还是他笔下的盖茨比,最后都在纸醉金迷里沉沦,毁了一生。 罗翔说过一句话:所有的爽都是瞬间的东西,人类真实的快乐是恒久的努力。 两种快乐的区别,其实也是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区别。 或是灯红酒绿,或是刷视频看小说,沉迷在低级快乐中,大脑皮层就会分泌多巴胺。 学一种技能、看一本名著、完成一个长远目标,一开始虽然痛苦,但最终迎接你的却是持久的回甘,这就是内啡肽。 人生是公平的。 那些让你一时爽的东西,最终一定让你痛,而那些让你痛的东西,才会让你真正成长。 张一鸣怎么成功的? 大学的时候,别人约会谈恋爱,他看书敲代码;别人打牌玩游戏,他看书敲代码。 他说:为了避免平庸,一定要拒绝拉着你走向平庸的那些压力、诱惑。 所以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放纵,你却选择了克制;周围人都在摆烂,你却选择了奋斗。 那么日复一日,你自然能卓然出众。 远离多巴胺,追求内啡肽,你才能遇见想要的人生。 04 经营家庭的底层逻辑 2002年,钱学森先生已经卧床了,请夫人蒋英代替他去领个奖。 临出门时,蒋英开玩笑地对钱学森说:“我领来的这个钱归我,那奖给你。” 钱学森听完笑了一笑立马回复说:“这个好,'钱’归你,'蒋’归我。” 在这样有爱温馨的家庭里,儿子钱永刚受到了很好的熏陶。 钱学森忙于事业,但钱永刚却说他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因为父亲的言行给了他最基本的教育。 在央视节目《谢谢了,我的家》,钱永刚如是说:“爸爸妈妈,我很感谢你们,让我在人生当中能够站得住。” 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旺,这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底层逻辑。 一个人只有善待好家人,温暖的能量在每一个成员之间就会流动不息,家也会欣欣向荣。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陈晓卿,一直很感激父母给他提供了一个温馨的童年。 父母相处的一个细节,让他印象特别深刻。 出生于水稻之乡的母亲与北方的饮食习惯格格不入,常常念叨着故乡的吃食,腊肉、糍粑、蔬菜。 父亲暗暗记在心中。 所以,父亲蒸馒头时,会在蒸锅中间为母亲放一碗米饭。 对此,母亲也便有了另外一个习惯,自己做米饭时,总会热上两个馒头给父亲吃。 “南米北面,求同存异”的饮食习惯,父母保持了五十多年。 另外一个细节,是年夜饭的时候。 那时老家的习俗,团圆饭讲究七个盘子八个碗的“标配”。 那时候家里穷,陈晓卿的老爹便会想办法“凑盘子”——哪怕只是拿点花生滥竽充数。 陈晓卿认为父亲是一个“乐观的形式主义者”,随着年龄增长才渐渐明白,父亲只是希望可以让所有家庭成员都感受到温暖,并不是太寒酸。 父亲怎么呵护母亲、怎么照顾家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陈晓卿的人生观,也给他的成长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 特别认可心理学家恒子的一句话: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护好它,其他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当我们扛起了责任,付出了爱意,家庭才会融洽和睦,事事皆能如意。 ▽ 在商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 它分为两步: 1. 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 2. 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 所谓底层逻辑,也是万千现象背后的那个底层规律。 只要我们按照上面的4个底层逻辑来做人做事,人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