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为何那么爱读书?临终前,工作人员还托着书坚持读了7分钟|延安

 旷达致远 2024-11-01

1976年9月8日清晨5点50分在北京,已经83岁的毛泽东主席平静地躺在那里。因病情突然恶化,医护人员正在想方设法地与死神搏斗,挽救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与神色紧张的医护人员不同的是,毛主席反倒不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双手已经不能自由活动的情况下,他请身边的工作人员托着书,吃力地读了7分钟的《容斋随笔》。(《容斋随笔》是一本宋朝典籍,属于历史笔记类)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平生最爱读书,但却不知他老人家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卷不离手”。

那么,毛泽东主席为何这么喜爱读书?他又是如何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一滴的时间用于读书的?



毛主席与书结缘的缘由,还要从他青少年时期说起。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小山村里。年长些后,拜亲戚毛宇居为师。

据毛主席回忆,青年时期的他受到民间故事影响,接触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国演义》。我们普通人喜欢读《三国演义》,无非是想体会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雄的乱世格局。

但毛主席却有选择性地读《三国演义》,他从这本书里既学习到了领兵打仗时的基本要领,还有各政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1928年4月,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成功会师井冈山。为了能更方便地阅读《三国演义》,在“打土豪”期间,毛主席还亲自到井冈山的一些地主家里搜寻有没有《三国演义》。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第二年10月,毛主席一行顺利抵达陕北延安,刚刚安顿下来,他就如饥似渴地找书来读。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形成第二次合作。1938年,毛主席向全党提出了“学习三大任务”。1939年,他在陕北延安的“干部教员动员会”上,具体回答了广大干部同志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习、如何推动学习等5个重要问题。

这一时期,毛主席得到了一套精装版的《鲁迅全集》,他十分珍惜,对其爱不释手。之后数十年间,毛主席将这套《鲁迅全集》视如珍宝,从延安带到西柏坡,再从西柏坡再到北京中南海。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更加繁忙了,但他无论是在外出,还是在火车、飞机上,或者是在驻地的会客厅、书房,甚至是在与别人交谈吃饭时,都会拿起书。

一边念一边还用笔在书上批阅,写下满满的后感。

至于为什么读书?毛主席是这么认为的:无论是在任何岗位,哪怕是农民师傅,都要尽可能地读书学习知识。领导干部不用说,想要从事好革命工作,没有学问是不成的,共产党人应该懂得各种各样的事情。



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突出强调,各位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大学问,学好了就能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

此外,毛主席还向身边人竭力推荐《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让他们多读读这两本书。

多学习除了能领导革命,还能在日常工作中克服一切缺陷。毛主席说过:我们的革命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更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说白了,毛主席认为不少领导干部看上去很懂,其实就是半瓶子醋,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本领,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

想要建设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那社会各界领导,包括普通人都应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培养起大批有学问的干部和有知识的普通人,在思想与政治上完全巩固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我的理解,毛主席之所以会向身边人倡导要多读书,多学习本领,无外乎还是想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间接推动中国的受教育率。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毛主席就已经为《新青年》杂志撰写文章,深刻意识到学习知识对国人的重要性。

在投身革命工作之后,毛主席愈发感觉到:“武装一个人不仅仅是强其筋骨,同时还要武装他的大脑,没有知识的政党绝对不可能在日后的革命工作中取得成功。”

因此,毛主席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一直坚定地坚持读书学习,它也是我党一以贯之的重要准则。

那毛主席是如何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进行学习的呢?



按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要“挤”和“钻”,全面抗战时期,在延安的干部要管理生产,还要执行作战任务以及其他日常工作。

劳累了一天之后,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这都是干部不学习的理由。

针对这一点,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共产党员不学习理论是不对的,有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这才是共产党员的真精神

至于如何解决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毛主席认为“挤一挤”是很好的办法。

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个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排一排,一个往上,一个往下,形成交错,就一定可以挤出两个小时学习。

有时间学习还不行,部分党员干部说自己识字水平不够,看不懂这些天文。

毛主席给出的办法是:看不懂的东西就要持续钻研,一直“钻”到懂为止。如果对于我们不懂的东西采取保守态度,不主动出击,那么就像战场上的敌人一样,你永远也无法战胜面前的这一个强敌,正面攻不下来就从四面包围、旁敲侧击。



故此来说,毛主席鼓励大家学习是要从“挤”和“钻”两个方面开始着手,他本人也是同样如此。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毛主席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先去操场跑步。为了集中精神,还会洗一个冷水澡,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念书。

搬到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居住后,毛主席更是抓紧一切时间念书。他的板床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籍,包括毛主席会客、活动区域都摆放了各类杂志,诗词和经典著作。

就连毛主席睡觉时,枕头两边都摆放着他经常阅读的书籍。

外出任何一个地方时,毛主席会让工作人员专门用小箱子,单独地把他最近阅读的书籍全部带上,到达驻地后先把书摊开,整齐摆放在床铺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不断恶化,毛主席在读书时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但他仍然经常靠在沙发或躺在床上读书。

实在抬不起书,他就请工作人员念书给自己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毛主席还请工作人员帮他举着书,吃力地读几段,真正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壮言。



那么读书带给毛主席哪些帮助?我们就以毛主席爱读的《三国演义》作为例子。

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毛主席至少读了70多年的《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战争时期,毛主席把从《三国演义》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战争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因时因地,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用来指挥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读其他的古文诗词,则可以帮助毛主席陶冶情操,加深文学修养。不然的话,他老人家如何能写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皇皇巨作?

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则是毛主席主持革命工作的重要方针,他会从中学习到更多前辈的宝贵经验,用于实际工作中。



总之,毛主席信奉“开卷有益”,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规避前人踩下的“坑”。读外国文学著作时,则是把它“洋为中用”。

毛主席从来不盲目读书,他会结合中国革命、政治环境,从实际角度出发,选择性地读书学习。

书读得多了,毛主席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想体系。

心情好时可以读书,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读书。只有把读书学习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血液中,把它化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使每一个人更加从容坦然地面对将来以及复杂的形势。

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学习和思考,永远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好榜样。就连基辛格都曾经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过:“毛的著作激励了一个民族,改变了世界。”



毛主席曾经说:“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毛主席一生干成了许多大事、难事,至今还影响了中国,他由此成为一部读不尽的大书。

为什么学习最重要?为了造福天下百姓为目的的学习,才是学习的至高境界。毛主席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读的每一本书对人生、对前途、对国家命运都有帮助。

如今他老人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毛主席勤奋刻苦的读书精神至今留存于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学习毛泽东读书的精神,作者申晚香 林义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0年05月04日

[2]浅谈毛泽东读书方法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作者陈佳,山西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