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文:“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 李东垣《脾胃论》云:“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脾胃气虚,湿郁难解,郁而生热是形成阴火的病机。阴火的治疗不可单纯补和清,唯有以散为主,并结合补是正治。火易炎上,升阳散火汤用风药升阳,正合“火郁发之”之义。 “火郁发之”是中医治疗火热病症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李东垣创造性地将“火”分为阴火、阳火,并创阴火论,升阳散火汤即为治疗阴火的方剂。 升阳散火汤由生甘草、防风、炙甘草、柴胡、升麻、葛根、独活、白芍、羌活、人参组成。其中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葛根皆有辛温上行之性,用以升少阳之气。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无抑遏之患。芍药味酸,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补中州之气。生甘草泻郁火于脾,而炙甘草可健脾和中。升阳散火汤临床用于治疗脾胃阴火导致的各种本虚标实火热症状疗效颇佳。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红霞,注重“读经典,做临床”,尤其擅长经方的临床应用,形成了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相关疑难杂症的特色与优势。现介绍她临证运用升阳散火汤经验。 口疮案 李某,女,25岁。自诉反复口腔溃疡10余年。望诊,溃疡面色白,口角干裂,晨起舌尖疼,鼻衄;口干渴,恶心,咽部不适,喜温饮,大便日1行,质不成形,寐安。舌尖边红,齿痕,苔白,脉弦数。方选升阳散火汤合泻白散。 处方:柴胡10克,葛根3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炙甘草10克,生甘草30克,党参10克,白芍20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升麻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根据口腔溃疡反复10余年,口角干裂,兼见喜温饮,舌边有齿痕,可判断此患者素体中气不足,故阴火上冲。又因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则见水液不能上乘故见口干渴,继而浊湿不运,亦见大便不成形。根据症状辨证,该患者郁火之象重,脾虚轻,故用升阳散火汤发其阳郁,使清浊得运,阴火自清。因患者晨起舌尖疼,鼻衄,脉弦数,遂合以泻白散清心肺热,凉血止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