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开头, 我把暖阳、秋风铺在字里行间, 望你细读。 今天我们为你整理了10月新书, 有的深邃如海,激荡思想之潮, 有的轻盈如风,拂去心头尘埃。 无论是社科洞见,还是文学情怀, 艺术的韵律,还是文化的瑰宝, 每一本都如明珠般璀璨, 等待你去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我们依然遵循传统, 将新书精心分类, 社科、文学、艺术、青少儿童, 让你轻松找到心仪之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与官方微店,已为你备好这些新书。 愿它们成为你秋天最美的收获。 ▼扫码即可购买新书 #宠粉福利#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你最想读本月书单中的哪本书以及为什么 我们将在留言中结合点赞数和留言质量 抽取1名幸运读者 赠送新书一本哦~ 1.社科类 #01 《凡人琐事:我的回忆》 著者:章开沅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也是一部篇幅宏大的百年生命史。全书用60万字,100多个小节,50余幅插图,完整再现了作者从世家少年、流亡学生到民主青年,从出任大学校长而力行改革开放,再到主动辞去荣誉回归布衣学人的人生经历。书中出现的人物多达百位,长辈家人、师长前贤、中外学人,作者以流畅亲切和忠实客观的笔调写下与此有关的回忆,读来令人倍感温情。这些被作者谦称的“凡人琐事”,不仅折射了百年来的世事风云和几代人的人生际遇,也记录了近百年中国社会世变中不可抹去的亲历者的踪迹。 #02 《明清经济史讲稿》 著者:全汉昇 明清时的中国在大航海时代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近代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又是如何?一代经济史学术名家全汉昇先生以宏大的学术视野,聚焦明清中外交通与贸易、清代经济两大主题,通过讨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交通贸易与美洲白银输入等情况,以及论述清代时中国的人口与农业、货币与物价、近代工业化等问题,勾勒明清至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本书由作者在台湾清华大学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生动好读、通俗易懂,是概观明清中国经济社会演变的重要读物。 #03 《戏剧的诱惑:中国早期戏剧的生产与复制 (1300—2000)》 著者:[美]夏颂 译者:李安光 主编:张西平 《戏剧的诱惑》从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视域考察元杂剧在元明清三代不断被改写、重构的历史(版本)演变研究,是研究中国古典戏剧的西方汉学专著。作者聚焦于在印刷文化语境中文本的真实性和再生产等问题,详尽地探讨了在后期历史发展的流动语境中元杂剧文本的改写、再生产等问题,追溯了在过去五百多年间文人学士、编辑者、出版商以及翻译者给予一些元杂剧著名文本以重大影响的历史进程,从而进一步地深化了对中国古典戏剧的认知和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有关元杂剧在元明清时期被经典建构和接受的跨文化史。 #04 《中国笑话史》 著者:王学泰 主编:郑雷 这是首部以中国笑话发生、发展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是一部梳理中国式幽默的开山之作。本书共分五章,作者首先以笑、笑话的基本要素、心理基础、概念等为研究开端,继而结合《诗经》《左传》《国语》《易》《汉书》《晋书》《史记》等史料,翔实整理了自西周至魏晋的中国笑话之萌芽时期、附庸时期和自觉时期的发展脉络。在此过程中,作者史论相结合,扒梳各种常见的文学作品、历史名作、笔记杂剧等,从中发掘出笑话元素,以新的角度予以记叙和评说,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文史价值。 #05 《大变局:当代资本主义批判》 著者:张炯 本书是一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学术著作。在这部深刻且富有启发性的作品中,作者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资本积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阴暗面。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分析,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代世界的重要工具,它不仅适合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也适合对资本主义批判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06 《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著者:黄宗智 本书为黄宗智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依据实地调查资料、访谈资料、司法档案等,对清代以来民事法律的主要领域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诸如“集权的简约治理”“实用道德主义”等重要概念。通过对社区调解、离婚的法庭调解制度、民事判决等问题展开专题研究,深入考察了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过去和现在”。并从“现代性”角度出发,通过继承与赡养、典权—物权、侵权—赔偿、离婚等具体实践的分析,深入思考了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及其现在应该选择的走向。 #07 《诗话中国历史》 著者:蔡新华 《诗话中国历史》按照时间顺序,从中国历史文化的角度,吟咏了商汤革命至近代中国3000多年来的100个历史人物和50件历史大事,以及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50项中国文化、自然遗产。本书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对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和彪炳千秋的人物,以及文化自然遗产进行凝练和书写。每篇诗歌后面都有数百字的注解,使读者在吟诵诗歌的同时,对吟咏对象的情况有一些基本了解。本书兼具可读性和普及性,可以使广大读者用较短的时间,在不大的篇幅中初步理清中国历史的脉络,大致掌握中国历史的概貌,了解中国的文化,并能激发读者更深入地探寻中国历史、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 #08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著者:[日]斋藤环 译者:顾小佳 自恋是我们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情绪,甚至是健康的标志。承认并培养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自恋,比浅薄的“自我认同”要好得多。精神分析学者斋藤环梳理“自恋”概念在心理学中的定义和演变,分析当代年轻人的“点赞成瘾”“自我否定”“不配得感”“高自尊低自信”等具体现象,引导我们如何寻找“自我伤害”的根源,开创性地呼吁自恋的重要性。重新审视“没用”的自己,寻找健全的自爱方法。 #09 《论哲学家》 著者:[法]阿兰 译者:陈太乙 “阿兰哲学三书”之一。本书以“智性”、“行动”与“人”等三大主题来集结阿兰的哲学书写。关于概念、怀疑、正义、神、激情等哲学性的深度议题,通过阿兰故事性的写作,逐一寄生在不同哲学家的思想阐述上。他诙谐且富含寓意的书写不仅是阅读飨宴的邀请,也是对思考运动的邀请,并使读者在合上书页的同时,以寻获自我思想的方式从阿兰的论述中解放出来。这种积极的独立思考是对阿兰哲学的致敬,亦反映了他哲学教育的终极目的。 #10 《新生育时代》 著者:沈洋 蒋莱 生育对于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 上野千鹤子为何认为生育与否都是地狱? “社会学”x “都市妈妈” 用女性主义的眼光带你看中国女性真实的婚后故事: 孩子跟谁姓? 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生一孩、二孩还是三孩? 女性是快乐妈妈还是绝望主妇? 令人失望的是丈夫还是婚姻本身? …… 异性恋婚姻是否还值得期待?女性主义者是否能迈入婚姻与家庭?两位女性主义学者——沈洋与蒋莱,带领你一起探寻生育这个黑箱。本书不仅是一份对中国都市妈妈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多元角色的深入思考。通过这些妈妈的故事,读者得以一窥她们在欢笑与泪水、坚持与妥协中的真实生活,感受她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性别环境中应对生育抉择和母职实践的挑战。 2.文学类 #11 《牡丹亭》 著者:〔明〕汤显祖 注者:俞为民 绘者:高马得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戏剧以南宋为背景,以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为主角,讲述了大家闺秀杜丽娘与在梦中邂逅的书生柳梦梅之间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12 《真实生活》 著者:[波兰]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译者:李以亮 《真实生活》是扎加耶夫斯基于2019 年在波兰出版的单行本诗集,共收录54篇诗作。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与克制的语调,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过去,在纸上捕捉到城市街道的流动景观、时间流逝的稳定轨迹。扎加耶夫斯基选择置身于或远或近的历史之中,经由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将历史注入抒情的时刻,进而去理解现实。他还挑选了日常事物中具有意味的细节,但绝不复制庸常的片段,而是将读者从迟钝、单调的感官体验中解放出来,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刻画世情和人物。扎加耶夫斯基以坚定而温柔的目光注视精神和现实中的隐秘角落,最后一次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13 《夜晚的游戏》 著者:[瑞典]斯蒂格·达格曼 译者:虞军 斯蒂格·达格曼是谁?他是瑞典文学史上一颗炙热而激烈燃烧的彗星,曾短暂地照亮了瑞典文学的天空。他是一位一直在与孤独抗争的伟大作家,也是一个不会被迷惑的反浪漫主义的反政府主义者。 他拥有把一种孩童般的天真柔情与哲学般的睿智犀利融合在一起的奇特能量,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渺小生命中难以言表的绝望,捕捉到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的小悲剧,捕捉到'无情’者的傲慢,或者仅仅是那些从未站在失败者一边的人的冷漠”。 本书是达格曼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故事多涉及紧张复杂的家庭关系、童年伤痛、日常悲剧。他的创作手法和视角都是独特的,比如《杀死一个孩子》以电影感十足的平行叙事法和先知先觉的上帝视角讲述了一场车祸导致一个孩子的死亡;《夜晚的游戏》以一个个游戏展示了一个孩子在恐惧与孤独中夜夜无法安睡的困境;《开门,理查德》则心理剖析式地讲述了一个被丈夫和兄弟的大男子主义及不理解逼向崩溃边缘的女性……达格曼的作品集中表现孤独、恐惧、负罪感、救赎和爱,常常以令人惊异的真实、荒诞和反讽表达出一种存在主义的痛苦。 #14 《乌蒙山记》 著者:雷平阳 《乌蒙山记》是诗人、作家雷平阳一部以精神和物质地理为背景构筑的散文随笔集。书中的“乌蒙山”仍然是用来谱写个人精神史的密室或自我放逐之地。其间,雷平阳不仅不止于叹息,更多地直面现实,尤其善待笔下的每个人物,在一种犀利的隐忍静穆与深切的时代关切之中,文学化和寓言化状写人间指向未来,既是对万物、对人间、对尘世所有的生灵有着一种深沉的热烈情怀,更以一种冷静而沉潜的方式呈现精神与现实的基本状况。 #15 《爱琴海日落——读〈尤利西斯〉》 著者:张炜 《爱琴海日落——读〈尤利西斯〉》是张炜最新长诗力作。与其其他作品均不相同,这首长诗以乔伊斯《尤利西斯》及其相关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为写作背景,结合作者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写作经验及其强大的写作把控力,打造出跨越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神话文明与现代主义的长诗价值文本。这部长诗以素朴的笔法,充分利用隐喻、双关甚至歧义等手法,打通东西方两个文明共同体,使《爱琴海日落:读〈尤利西斯〉》和《尤利西斯》《奥德赛》具有一种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性,为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16 《橘灯照亮家园》 主编:吉狄马加 《橘灯照亮家园》系华夏之旅丛书之一,由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主编,张锐锋、王家新、冯秋子等著名作家和诗人到浙江黄岩采风的散文作品集,包括张锐锋《橘灯照亮家园》、王家新《新橘颂》、周晓枫《橘花之盟》、庞余亮《你,那么甜蜜》等等。这些文章围绕“橘”这一点,从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多个方面,讲述了黄岩这片善于思考、富有认知力和创造力、激情与理性交融的土地。橘乡黄岩是立体的、多面的、多元化,本书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切入黄岩的历史与现实,带领读者真正走进黄岩,了解黄岩。 #17 《上海记》 著者:汗漫 《上海记》是一部以上海为主题的长篇散文,为上海造像,也是为中国铸魂。作者以对街衢与建筑的空间勘察为经,以空间中的人物行动为纬,勾勒出关于上海乃至中国现代性进程的绚烂长卷。字里行间,历史记忆与当下经验交织,烟火日常与风云传奇辉映,于幽微之中见广大。作者的诗人身份,使这部书迥异于既往的上海叙述,角度独特,行文洒脱,显现出鲜明的个人辨识度。作为新世纪散文文体革命者之一,作者以这部书,以充满美感和力量的汉语修辞,呈现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度的精神气象。 #18 《野百合也有春天》 著者:李舫 《野百合也有春天》是李舫以西方经典电影为主题的散文随笔集。李舫以一个影评人视角中的世界电影为主线,围绕《凡·高之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勇敢的心》等多部荧幕经典作品进行影评写作,从爱看电影,到会看电影,再到很好地回答了“电影是什么”这一问题。既是“一个人的电影史”,又是探入人性深处、伦理深层,引发共鸣和思考的开放场域。 #19 《有人骑马来自远方》 著者:周涛 《有人骑马来自远方》是诗人、散文家周涛生前最后一部散文集,汇集了他近十余年的散文新作以及部分代表作。作者以诗性的方式把握观察世界的方式,书写半径主要指向他居住的新疆,主要内容便是那里的人、动物、自然与生活的故事。全书分四部分:雪原上的路、命里的街道、白羽云中鹤、捉不住的鼬鼠。既有作者青年时期在大草原的亲身经历,也有他的家人、朋友们的曲折命运。其叙事,格调雄壮冷峻,气势沉雄,意蕴深远,笔力雄健,开掘出西北土地上在历史与现实中延续的生命张力与生命韧性。 #20 《莉莉亚娜不可战胜的夏天》 著者:[墨西哥]克里斯蒂娜·里韦拉·加尔萨 译者:姚云青 1990年7月16日,莉莉亚娜·里韦拉·加尔萨,我的妹妹,被前男友杀害了。她喜欢达菲鸭、凯蒂猫,爱写作,爱抽“罗利”牌香烟;她热爱电影、游泳、街道、建筑、她的朋友,甚至爱安赫尔。这是她的超能力,也是她的致命弱点。而我被困在了内疚和羞耻的泡沫中。三十年来,我总是不断回到同一个起点: 当年究竟漏掉了什么?为什么没能保护她?我像考古学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掸去莉莉亚娜遗物上的灰尘,潜入档案、证词、信件、日记、便条的海洋,追寻她的青春,她内心那不可战胜的夏天。 3.艺术设计类 #21 《亚明传:从战士到画家》 著者:石楠 本书为中国现当代画家亚明先生(1924—2002)的传记小说。亚明先生出生贫穷,少年从军,在新四军中锻炼成长,从事文艺工作,上过前线当记者,也从事过党组织的地下工作,为抗日和革命奉献智慧和热情;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因负责文物的收藏保管工作,他接触到了传统中国画并产生兴趣,从而逐渐走上画家之路。本书真切记述了亚明从一个穷苦孩子,到新四军战士、画家、江苏省美协主席,继承并推动中国画发展的活动家和组织家的人生经历,也描绘了艺术家交往间鲜为人知的故事,体现了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真挚的家国情怀。 #22 《丹诚相许——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艺术文献暨廖安祥捐赠 书画特展》 主编:蔡显良 执行主编:王一竹 余湘智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为了营救包括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蔡楚生在内的800余名抗日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周恩来带领并部署多方力量,成功完成震惊中外的粤港“秘密大营救”。在整个行动中,人称“梅州大侠”的爱国人士廖安祥发挥了重要的协助作用。 2021年7月,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丹诚相许——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艺术文献暨廖安祥捐赠书画特展”,重现那段在现代历史中堪称奇迹的“最伟大的营救”。本书为特展的汇编结集,涵盖了展览展出的相关照片、手稿、图书、书画真迹等珍贵的艺术文献,以及廖安祥先生捐赠给嘉应学院的103件书画作品中的46件精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京津、海上等五大画派的作品,包括了何香凝、柳亚子、李可染、刘海粟等文化名人的书画精品。本书用艺术与历史结合的方式回顾了80年前那次伟大的营救,具有较高的文献与艺术价值。 #23 《鼾斋笔墨》 著者:陈文瑛 本书集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山水画作品140幅。这些作品以广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为题材,表现了它们的独特面貌和魅力。这些作品形制多样,包括卷轴、扇面、屏条等。在艺术表现方面,作者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笔墨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感受,创造了具有自身面貌的山水画风格。这些作品构图多样、笔墨丰富、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书中附有作者对山水画的思考和创作感悟以及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撰写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有助于读者理解、感受作者的作品。 #24 《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 著者: [德]康斯坦丁·弗洛罗斯 译者:何洁 庞悦 陈智 冯欣欣 校者:冯欣欣 庞悦 德国音乐学家、马勒专家康斯坦丁·弗洛罗斯代表性研究成果,“古斯塔夫·马勒系列”第II卷。书中深入解读了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的多重关系,将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与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瓦格纳、柏辽兹、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马勒交响曲的创作方法、思想及其艺术观念的来源,尤其指出标题性思维在马勒交响曲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于理解马勒交响曲作品乃至19世纪交响音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5 《超联城市——生活圈规划景观新模式》 著者:马迪菲 余淼 人们的日常生活始于家,延伸至社区,最后与各种城市空间产生联系。《超联城市―― 生活圈规划景观新模式》探讨的核心在于如何从景观规划的角度统筹、糅合家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城市之间这些贯穿于日常生活每一天的城市公共空间。本书通过对传统生活圈理论的突破、对日常的溯源、对景观的聚焦,以及对实践的推演,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生活圈规划中营造美好生活的脉络,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减少人与城市之间的阻隔,唤醒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共鸣,为城市居民带来一种新的超联生活(Hyperlife)状态。 4.青少儿童类 #26 《国宝里的汉字:寻龙记》 编著/绘者:好字在 《国宝里的汉字:寻龙记》是一本7+儿童适读的“博物馆及汉字文化”通识读物。龙是中国人的重要图腾,古人在众多的器物和建筑中都融入了龙的元素。本书介绍了52件精美的、带有龙形图案的国宝文物和古建筑,同时讲述了与之相关的、52个汉字的造字逻辑、文字演变与字义阐释。配合古文字对文物的解读,不仅可以让读者领略“文物的背后有文字”,了解“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厚重、博大的文化内涵,更让读者深刻地理解中国人的神龙崇拜,增加对于“龙的传人”的生动理解。以汉字证心,以金龙赠福,这本书把“博物馆”“汉字”和中华文化有趣地、美好地联系起来,是蕴藏着传统文化、华夏智慧、中国精神的“时光的礼物”。 #27 《寻找夜莺》 著者:[英]莎拉·安·朱克斯 绘者:[澳]莎伦·金-蔡 译者:陈宇飞 《寻找夜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每个章节以一段鸟类科普小知识作为开篇,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寻找”的故事。每年春天,贾斯珀都会和姐姐罗茜一起在自家屋后田野的树上听夜莺唱歌。但是这次,夜莺没有出现,姐姐也没回来。爸爸告诉他,姐姐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贾斯珀认为“更好的地方”就是指有夜莺的地方,因此决定自己去寻找夜莺和姐姐。在独自寻找的路上,贾斯珀遇到的每一个朋友都丢失了东西,贾斯珀帮他们一一找回,也逐渐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接受“失去”。 #28 《迷失的鲸》 著者:[英]汉娜·戈尔德 绘者:[英]李维·宾福德 译者:杨扬 《迷失的鲸》是一本关于成长、勇气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儿童小说,适合11~14岁孩子阅读。 利奥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他的人生在母亲住院后发生了转折,他从伦敦的繁华街道来到加利福尼亚的宁静海岸,与外婆一起生活。在这里,他发现了母亲留下的“欢乐盒子”,里面珍藏着关于一头名叫小白的灰鲸的图画。这些图画不仅唤起了利奥对母亲的思念,也点燃了他对海洋深处的好奇。 在海洋湾,利奥遇到了玛丽娜,一个对鲸鱼有着无限热爱的小女孩。她的热情感染了利奥,他们一同踏上了观鲸之旅。然而,当小白在洄游中遭遇困境,被无情的渔网缠绕时,利奥和玛丽娜的友谊和勇气受到了考验。他们必须迅速行动,与时间赛跑,试图解救这头巨鲸……在这场与海洋的亲密接触中,利奥不仅发现了小白对母亲的意义,也体会到了保护海洋生物的紧迫性。《迷失的鲸》不仅是一次对海洋深处的探索,也是一次对生命、爱与希望的深刻领悟。 #29 《如果你打破瓷罐》 著/绘者:木火 一天,小男孩收到一个礼物,是一个漂亮的青花瓷罐。可他一个不小心,瓷罐打碎了!好在——瓷罐里面还有一个瓷罐!可不久,这个瓷罐又打破了,瓷罐里还有一个更小的瓷罐……瓷罐继续被“不小心”打破,直到露出一座小亭子。这一次,小男孩迫不及待地打破它,结果什么都没有了!但他有了一个秘密,一个打破瓷罐不敢与外人说的秘密。为了让这个秘密永远封存,他重新把它装进一层一层的瓷罐,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朋友。 #30 《世界第一弓箭手去森林打猎——一个真实的故事》 著/绘者:木火 一早醒来,小男孩发现家里的食物吃光了!他立刻带上猎犬出门打猎。终于,一只大兔子出现了。他举起长枪迎战,又引弓搭箭,一招射中,在猎犬的帮助下擒获大兔子。他把猎物带回自己的森林之家,爸爸妈妈都很“高兴”,因为——从想象之门穿越而归的小男孩,正拎着邻居爷爷家的小兔子!而明天,还有新的冒险等着小男孩,他要去草原放鹰! #31 《帮爷爷找回丢失的羊》 著/绘者:木火 牧羊人爷爷的牧场上生活着许多奇形怪状的金绵羊。有一天,一只羊走失了。小王子在寻找羊的路上遇到了不同的动物,它们都希望羊是自己喜爱的形状。小王子也想象了诸多羊的形状的可能。可最后他找到的却是一只样子普通、毛发脏乱不已的羊。万分失望中,小王子带着这只羊回到了牧羊人爷爷的牧场。令人惊喜的是,牧羊人爷爷十分感谢小王子找回羊,妙手一挥,把羊修剪成了小王子的形状。 END 编辑|毕瑞嘉(实习) |
|
来自: 知易行难nev5ph > 《读书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