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点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本科教改 综合社会实践实习 编者按 为促进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支持院系和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大学教务部于2016年开始开展了本科教改立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了七期,涉及“人才培养”、“新生教育”、“课程建设”、“实践育人”、“教改研究”等多个类别,这些教改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北京大学整体教学水平提高,部分教改项目后来获得了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教务部特将近年来评审出的优秀结题项目案例进行汇总展示,希望这些教改项目的成果和经验能得到更好的示范和推广。 ✦ 一、设计思路 ✦ 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和乡村是国土空间要素聚集、各具特色的两类区域,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已经是空间治理框架下的关键议题,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也相应对学生的规划实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围绕上述两大议题,本项目以补充完善专业必修课程《综合社会实践学习》(1学分)为主线,基于前期的规划理论课程,将省级以下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市更新和镇级规划作为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规划实践,组织开展城市更新规划实习实践和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实习实践,弥补原有课程设计过程中暴露出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不足、教学设计弹性不足等问题。 实习实践采取“技能培训—专题设计—初调研—设计修正—再调研—成果汇报”的基本模式,强调完整的学习过程和全面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现场调查、访问、座谈、分析资料和编制方案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二、教改项目实施过程 ✦ 本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 采用“真题真做”实战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实践能力 以空间治理为引领,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利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天津武清区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契机,分别开展城市更新规划实习实践和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实习实践。 前者针对南京老城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地段,与国土空间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紧密结合,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学生规划设计能力,加强学生对城市更新及其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关系的认识。后者考虑武清区镇级规划编制实际,针对重点镇的经济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并提出发展战略,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基础层级的规划编制方向,培养学生规划分析与规划研究能力。 2. 组建校内外融合的教学团队,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实践 组织校内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专业方向的教师,邀请校外规划单位的专家,对城市更新、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实习实践的各环节进行教学指导。在技能培训中强化技术要点,在规划设计与研究设计中启发学生思考主题、确立目标、明确方法,为学生提供详实的资料与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真题实践中,在多次沟通中提出建设性建议,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规划实践成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设置全流程参与式沟通实践,不断提升学生规划实操能力 在城市更新规划实习实践部分,采取“调研访谈 研究设计 成果交流”的教学方式,创造学生与居民沟通、教师与学生互动等场景,提升学生调查研究、规划设计的能力。调研时学生通过对居民个体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居民的生活和他们的关注点及需求,为设计环节夯实基础。教师提供全流程指导,尤其是在研究设计环节,就设计主题、设计思路、设计内容、图面表达等问题,充分与学生讨论交流。 在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实习实践部分,因受疫情影响,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管理规定,调整原定的实地调研环节,采取线上交流、内业为主的工作方式,开展“技能培训 区域介绍 专题研究 报告交流”的实践训练。讲解空间治理与空间规划的辩证关系,培训学习相关技术指南,明确规划专题内容要点,提出重要资料保密要求,增强学生对基础规划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和对规划基本要求的认识。提供3个不同主导产业方向的乡镇作为“真题”规划区域,在介绍规划区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行选择研究区域,在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个空间规划主题中确定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的专题研究,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的能力。设置中期交流和终期汇报两次报告交流环节,促进学生不断完善和深化研究成果。 ✦ 三、教改项目实施成果 ✦ 1. 优化明晰理论学习与规划实践之间的关系,直接提升学生的规划实践技能 采用“以赛代练”和“真题实战”的形式,通过讨论、汇报、点评等方式,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和作业训练的形式,营造规划设计实战的氛围,帮助学生提升方案的创新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弥补一般实习实践类课程真实性不够、综合性不强的缺陷,是实习实践类课程改革的积极有益尝试。 2. 强化学生对空间治理核心要义的认识,提升系统认知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强调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促使学生自主掌握规划区经济社会、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空间规划的现状、问题及设想,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了解规划区广大市民对美丽家园的发展愿景等,深化了对空间治理内涵的系统认知。增强学生对规划设计和规划研究的原则、方法和表现的掌握,加深对规划过程的理解,提升实质性的规划设计水平。 3. 形成高质量规划研究成果,得到专业领域的充分认可 城市更新规划实习实践中形成的一等奖作品《破茧——后双减时代南京淮海路地段学习型社区的更新设计》、三等奖作品《公地悲喜剧——跨越产权的魅力社区营建》分别针对后“双减”时代不同人群互动融合、“公地”活力塑造等关键问题提出有效的城市更新方案,被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评价为“工作认真、思路开阔、分析深入、理念创新、布局合理、表现生动,……展现了参赛学生鲜活的创造思维和良好的规划设计能力”。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实习实践中形成了3份研究报告,针对武清区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对重点镇的内部发展条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受到校内老师和校外专家的认可。 学生作品《破茧——后双减时代南京淮海路地段学习型社区的更新设计》(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 4. 为当地规划实践提供有效支撑,在社会和行业产生良好影响 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的作品为当地的城市更新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关于武清镇级层面的规划研究报告为武清区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中国自然资源报》对北大一等奖获奖团队进行了专门采访,“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职业资格”“南京规划资源”等官方公众号平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很好的社会和行业影响,扩大了我校规划专业的影响力。两次实习实践的组织对于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 四、改进方向 ✦ 1. 需做好应对不确定因素的预案 受2021年暑期疫情影响,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实习实践就由线下交流、外业为主转为线上交流、内业为主。规划项目较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与线上获取数据资料相比,实地考察获取的信息和体验是较为不同的,能增进规划者对地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未来应继续加强真题真做,并做好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预案。 2. 继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实习实践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延伸与验证,在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强化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具体规划项目和规划竞赛的实习实践涉及人员众多,面对的实际情况更加全面复杂,应尝试协调更多师资力量和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践的全程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规划竞赛和规划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中得到锻炼的机会。 原文作者 | 城市与环境学院 林坚 楚建群 戴林琳 宋峰 刘涛 马亮 许立言 宫彦萍 撰稿 | 钱羽然 编辑 | 徐艺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