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分辨出谁在胡说八道。 这句话与其说是在评论教育,不如说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注解。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慎思维”和“反思思维”,就是对认知、头脑、方法乃至世界不停地发起反思。这样的反思,不是语言游戏,更不是“辩证思维”,而是涵盖了四个特定的方向。 01. 反思逻辑 人类之所以能够站在所有生物的最顶端,统治地球,是因为人类有逻辑能力。 然而具体到个体的人,非逻辑、反逻辑却比比皆是。 比如当一个人走出农村、跨越阶层,人们会将其归功于高考,而忽视了市场崛起的“时代红利”。这就是“把相关等于因果”; 又比如,从统计数据来讲,飞机比汽车安全得太多,但害怕坐飞机的人仍然占多数。这就是把直觉当成真相; 再比如,古人竟然用“水向下流动”,推导出“人性向善”的结论。这就是典型的滥用类比。 而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就在于,不停地警告人们,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不理性。只有拔出逻辑之剑,对自己的思考时时发起反思,才能远离愚蠢,避免掉入非理性的陷阱。 02. 反思语言 人类的语言是认知革命的关键。——瓦尔·赫拉利 因为语言,人类可以跨时空沟通交流,可以思考不存在的东西。语言让人类的合作、交流和传承成为可能。所以也有人给出以下定义——人是会说话的动物。语言是人类特有,但语言也常常是陷阱,让人堕入迷思。 例如人们常常因为“公平、自由、民主、文明”等问题争论不休,甚至反目成仇。说到底,是因为每个人都对这些抽象概念,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抓住了这些概念的本质。 所以胡适先生说,人类大部分的争论,都是语言的争论。 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就在于,时时提醒我们,语言交流很容易产生误解,要保持万分警惕。 03. 反思认知 人类从猿类进化到智人,最明显的标志是大脑进化出新皮质, 即“高级脑”。 高级脑让人类有了高级认知,使得人类的认知能力远远高于其他物种。比如,我们可以计算微积分,思考哲学、天文学甚至制造出“仿生人”。但这样的高级认知,耗时耗力,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难以调动高级认知,因此陷入认知谬误。 比如,人类常会有“证实偏误”。固执地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忽视一些不支持自己的证据,进而做出错误决策; 又如,当陌生人展现出一种良好的形象时,我们会因“联想偏误”,认为他的其它方面也很出色,导致盲目跟风; 再比如,人们常常以胜负论英雄,当一个人获得成功后,我们会因“结果偏误”相信他所有决定都是正确的。 可见,人类虽然具备高级认知,但不能或拒绝使用高级认知,才是常态。所以,一些批判性思维书籍,整理出100多种认知偏差,并对其做了详细解释。 批判性思维,就是为“智力懒病”提供了一剂良药。它提醒我们,高级认知有多么难、多么重要。 04. 反思“反思” 理性相当重要,但理性也不是万能的,理性也是有边界的。 比如,批判性思维说到底是一种方法论,没有知识和信息的支撑,方法只能空转;还比如,伦理学、美学、道德等问题不是单纯的推理问题,它与人的本能情感相连,是共同体长期养成的习惯所致,无所谓理性不理性。 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人类理性能够预见并规划的只是极小部分,这时候,控制自己的理性自负,就远比理性规划更重要。 高级的批判性思维,另一个价值还在于,会时时提醒我们,不仅要反思,还要反思“反思”,避免成为逻辑之剑的奴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