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食一味|汪曾祺与鳜鱼

 ha888cz 2024-11-03
图片
图片

汪曾祺与鳜鱼

「mandarin fish」

汪曾祺(1920年—1997年)是从苏北里下河平原走出来的当代作家。

在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里,飘散着草屋茅舍上的袅袅炊烟,也飘散着百姓人家饭桌上亲切的热气和香味。

图片

  鱼在汪曾祺的生活和记忆里,占据着重要位置。而汪曾祺吃过的所有鱼中,鳜鱼是其最爱之一。“鳜鱼是非常好吃的。鱼里头,最好吃的,我以为是鳜鱼。”汪曾祺这样说过。

  汪曾祺的评论不能说是绝对权威,但却有相当的分量。他对故乡的食物特别是鱼类做过探寻和研究,比如鳜鱼名字的由来,汪氏的阐述令人信服:鳜鱼在里下河一带叫作鯚花鱼,鯚花得名于罽花。而罽,即花毯之类,鳜鱼身上的杂色斑点,就好比古代毛毯的花纹。后人因嫌“罽”字复杂,便写成了鯚花。当然正规的名称还是鳜鱼,也写作桂鱼。

  关于鳜鱼的吃法,汪曾祺自然也是如数家珍,最有名的如松鼠鳜鱼、臭鳜鱼,还有清蒸、干烧、糖醋等。除此之外,他还郑重地推荐了白汤鳜鱼:“汆汤,汤白如牛乳,浓而不腻,远胜鸡汤鸭汤。”不过,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干炸鳜鱼。他回忆起20世纪30年代的往事时写道:“我在淮安吃过干炸鯚花鱼。活鳜鱼,重三斤,加花刀,在大油锅中炸熟,外皮酥脆,鱼肉白嫩,蘸花椒盐吃,极妙。”

图片
图片
图片

「mandarin fish」

  汪曾祺知鱼善吃,他认为鳜鱼非但肉厚,还兼有“细、软、鲜”3个特点,这些妙处集于一身,无疑非常难得。若是数十条鲜活鳜鱼,专取两块嘴后鳃边眼下的蒜瓣肉,其余弃而不用,做成一道菜,那可比甲鱼只用裙边还要讲究。汪曾祺在一篇小说里写扬州大盐商宴请新任两淮盐务道大人,摆下一桌很清淡的酒席,菜单上的鳜鱼便是这个做法。毋庸多言,想象一下就已让人感到馋涎欲滴了。

  汪曾祺是一个馋嘴贪吃的老人,这一点他自己从不讳言。若是见到鲜美如鳜鱼的食材,他脑海里会立马想到如何去吃它。即使是在其小说里写到鱼鹰捕鱼时,也会冒出这样的念头:“管鹰的把篙子一摆,二十只鱼鹰扑通扑通一齐钻进水里,不大一会,接二连三的上来了。嘴里都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鳜鱼,鱼尾不停地搏动。没有一只落空。有时两只鱼鹰合抬着一条大鱼。喝!这条大鳜鱼!烧出来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

  鳜鱼里面,其实也可分为好多类别,不同类别大小不同,大的可达几十斤,而小的才一斤以下。究竟是大的好吃还是小的好吃,众说纷纭。大多数人认为小的鱼肉细嫩,会挑小的。当代作家陆文夫就曾在文章里说起过,鳜鱼超过一斤便不是上品,不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是,吃鳜鱼最重要的选择还不是大小。在一次宴会上,女作家宗璞坐在汪曾祺旁边。席间,服务员端上一道清蒸鳜鱼,鱼有两条,一大一小。桌上众人都先拣大的下手,唯独汪曾祺把筷子伸向了小的。宗璞心细,问其缘由。汪曾祺答道,大的鱼皮是白色,不新鲜;小的鱼皮呈黄色,新鲜。宗璞已经吃过大的,听此一说,便再去尝尝小的,味道果真不一样,确实是小的好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吃,既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问,也能写成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徐爱清)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4年10月18日0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