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是力量无穷的魔法师,让我的宝贝一天天长大,也让我在一次次焦虑中磨炼自己。
儿子今年两岁零7个月,第一次提笔写我的儿子,那就从近期我的焦虑写起吧。
上个月,他突然爱在说话的时候眨眼睛。
我很焦虑:要是以后都这样怎么办?养成不好的习惯,以后上学怎么办?同学老师怎么看他……
这些话,我不敢当面对孩子说,因为孩子往往是你越强调什么,他越做什么。
我使劲告诉自己要忍住,忍不住的时候偶尔向家里人吐槽一下。
好在历时10天左右,孩子自己就自动没有了这个毛病。不知道怎么来的,也不知道怎么结束的,反正毛病确实存在过,孩子自愈了,我的焦虑也跟着毛病一起消失了。
最近一次焦虑,是这个月,他突然说话变得有点口吃。
刚开始的两天,我以为是他觉得好玩才这么说,没有放在心上,又过了两天,突然又严重了一点,甚至说话时得有一半这样表达。我只好让孩子换了个生活环境试试。
送走孩子,我感到自己焦虑得不行。10多天过去了,孩子慢慢好转的势头缓解了我的焦虑。
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我是这么容易焦虑的人。我翻阅书籍,试图寻找答案,有人说,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无处安放的“爱”和“担忧”。
最近,姐姐跟我吐槽她的孩子,说她气得把孩子揍了一顿。起因是孩子已经12岁了,每天还磨磨唧唧。
早晨上学前,穿袜10分钟,穿鞋10分钟,袜子得严丝合缝,不能跟脚丫子有错位,鞋子的魔术贴要盖得严丝合缝,错了就打开重新扣,导致时间就在重复中流失,以至于经常耽误了吃早饭。
晚上睡觉前,孩子必须要把枕头和被子铺平整了,才能躺下睡,每天反复如此。
她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意识不到早晨时间的宝贵呢,她不能理解孩子的执念:“就拿被子来说,躺下之前铺平了,但是躺下不就又乱了吗?”
看来,这种焦虑或许会一直伴随着我直到孩子长大吧?可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算长大呢?我们真的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吗?
我把这件事跟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说了,她说:“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家长的问题,要从孩子的表现中回观自己。”这句话让我陷入沉思。
作为母亲,面对从自己身体中孕育的孩子,我关注至极。比别人差、比别人晚、比别人缺少一点玩具等等,都成了我焦虑的诱因,因此,我陷入“比较”的怪圈,攀比心理有的时候让我无法驾驭自己。
一想到孩子上了学,有了学习的压力后,或许会更加忧虑。
我得努力面对自己的心,告诉自己:健康和快乐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应享有的权利。
我努力告诉自己: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追求,只管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平台就好。
希望在这样的思考后,我能够真的慢慢去关注孩子本身的喜好、本身的脾性,尊重孩子的想法,接受孩子的一切。这也是对妈妈这个角色的一场修炼吧。
(已载10月31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