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之前说南朝宋的义嘉之乱时留了个尾巴,虽然晋安王刘子勋的义嘉政权已经败亡,但其支持者青州刺史沈文秀仍然在对抗宋明帝。 沈文秀是太尉沈庆之的弟弟沈劭之的儿子,最初任吴兴郡主簿,后转功曹史;因沈庆之发达,沈文秀得以改任文帝第八子东海王刘祎的抚军行参军,又历任文帝第九子义阳王刘昶的东中郎府下、东迁令、钱唐令,孝武帝次子西阳王刘子尚的抚军参军,武康令、尚书库部郎、本邑中正、建康令等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他改任皇叔建安王刘休仁的安南录事参军、射声校尉。 景和元年(465年),沈文秀改督青州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 当时前废帝行为狂悖,朝野内外都相当忧心,沈文秀赴任时让部曲屯驻于白下(今江苏南京市秦淮区),并劝说沈庆之起兵以求自保,但即使他多次请求乃至声泪俱下: 皇帝如此残暴,肯定不久就要出问题;我们家族深受宠信,外人看来我们和皇帝就是一伙的。皇帝喜怒无常,也可能祸及我们。为什么不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但是沈庆之就是不肯,沈文秀也只能作罢。 不久,前废帝赐死沈庆之,又派直阁江方兴领兵去杀沈文秀。结果江方兴走到一半,政变者杀了前废帝,改立皇叔湘东王刘彧为明帝;明帝派人追还江方兴,但江方兴已被沈文秀擒获。 小编之前说过,沈文秀最初是支持明帝的,于是把江方兴放回去也合理;刘子勋称帝后,沈文秀还派刘弥之、张灵庆、崔僧琁三将带兵支持明帝。但是因为听了徐州刺史薛安都的话,沈文秀转为支持刘子勋,并且命令三将改变任务,转而会合薛安都。然而身为青州大姓的刘弥之这次不想听了,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时仍然起兵支持明帝,虽然很快就被薛安都的从子薛索儿消灭,但其宗族逃到北海郡据城抵抗;琅邪郡的平原、乐安二郡太守王玄默、盘阳城(今山东临朐县东南)的清河、广川郡二郡太守王玄邈、临济城(今河南陈留县西北)的高阳、勃海二郡太守刘乘民都支持明帝;司马房元庆因为图谋响应,被沈文秀杀了。 沈文秀派军主解彦士攻陷北海,但被刘乘民堂弟刘伯宗收复,刘家众人反而攻打沈文秀的治所东阳城(今山东青州市);沈文秀在抵抗中杀了刘伯宗及其弟刘天爱。 明帝以散骑侍郎明僧暠为青州刺史,让他与东莞、东安二郡太守李灵谦讨伐文秀,他们与王玄默等三支军队合力进攻东阳,但都被沈文秀击破,打了十多次还是没打下来。 至于刘子勋败亡后沈文秀为什么继续抵抗,也很好理解,不想被秋后算账。在和明僧暠等交战的过程中,沈文秀又败杀尚书度支郎崔元孙。 薛安都本来已经投降明帝,但因为明帝派兵接收而自危,投靠北魏。大概因此,明帝也不想把沈文秀逼急了,于是派其弟沈文炳带诏命劝降,承诺不加罪,并派辅国将军刘怀珍同行。同时明帝也在诏书里威胁沈文秀,如果不听话,他的亲人无论是在世的还是已故的都有可能被连累。 事实上当时沈文秀和冀州刺史崔道固确实已经在求援于北魏了。即使收到弟弟带来的诏命,沈文秀也没有就范。但是他治下的百姓却欢迎刘怀珍,高密、平昌二郡太守弃城逃跑;刘怀珍派南谯太守王广之攻破长广郡治所不其城,驱逐太守刘桃根,又与明庆符攻取东莱郡(治曲城,在今山东招远西),逼降守将鞠延僧。 泰始三年(467年),沈文秀、崔道固宣布归降,明帝许他们留任。 这时候,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接单来了,却不知崔道固、沈文秀已经归顺明帝。崔道固当场拒绝魏军,沈文秀则仍然遣宁朔将军张元孙奉上笺表,表示归顺,希望魏军派偏师支援。 慕容白曜此行有一重要智囊左司马郦范,即名人郦道元的父亲。他很早就看穿了沈文秀是诈降: 沈文秀的家室和家族坟墓都在江南,本人拥兵数万,有兵有城,可战可逃,眼下并未遭到强军逼迫,并无忧患,却请求援军,使者多话又面有愧色,眼睛也往下看,表现得胆怯,又说好话又送厚礼,是在诱惑我军,还不如依次平定历城、盘阳、梁邹、乐陵,徐图进取,百姓也会相迎。 之前郦范多次献计,导致慕容白曜进军顺利,但这次慕容白曜却想得简单,觉得自己早晚能拿下崔道固,沈文秀觉得自己输定了请求投降有什么稀奇的? 郦范又说: 崔道固的治所历城兵精粮足不易攻克,占据东阳的沈文秀是各城池的根本所在,如果派太多的援军,就没有足够的军队攻打历城;如果派太少的援军,就不能对沈文秀取得话语权;万一沈文秀变卦了,闭门拒守,到时候我军偏师在前线兵败,梁邹等诸城的军队在后追击,沈文秀再亲率大军相逼,我军偏师将腹背受敌,进退无路,即使韩信、白起也不能保全。 慕容白曜总算没有派偏师接应,然而沈文秀还是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魏军大损,但随即报复,进军围攻。沈文秀善于抚御将士,连战连胜。这恐怕也是当初明帝的军队不能攻克他的地盘的原因。明帝也看在眼里,不久,进封他为辅国将军。 北魏又派平东将军蜀郡公长孙陵等率马步军数万人杀入西郭,直至城下。沈文秀派使者请求投降。但是因为魏军劫掠,沈文秀又后悔了,继续坚守,派辅国将军垣谌击破魏军;魏军又逼城东,进攻南郭,沈文秀派员外散骑侍郎黄弥之等迎战,又斩获数千。 泰始四年(468年),明帝进沈文秀号右将军,封新城县侯,食邑五百户。 这时候,慕容白曜已经迫使崔道固投降,也加入了围攻青州。 因为各路救兵不力,明帝任沈文秀的弟弟征北中兵参军沈文静为辅国将军,统高密、北海、平昌、长广、东莱五郡军事,从海路救援。沈文静在不其城就被魏军拦住,只能原地据城自守。他也和兄长一样,屡次对魏军作战都能获胜,被加东青州刺史。 但是可能因为寡不敌众,不其城还是沦陷了,沈文静也遇害了。 沈文秀困守东阳,将士日夜战斗,盔甲上都生出了虱子,但是却没有一人叛离。 泰始五年(469年),魏军终于打破东阳。 这一天,沈文秀解了甲,穿好官服,拿着符节坐好了,准备迎接自己最终的命运。 魏军持刀入内,问青州刺史沈文秀何在,沈文秀大声道:“我就是。”于是魏军把他抓到官署大厅前,脱光衣服绑送到慕容白曜所在的西南角楼,命令他下拜。 沈文秀说:“我们分别是不同两国的大臣,哪有彼此下拜的道理?”坚持不肯,气得慕容白曜挥鞭就打。气消了以后,命人送还他衣服,给他酒食。 作为战俘,沈文秀与长史房天乐、司马沈嵩最终还是被戴上枷锁解送回都城平城;他又被绑送年轻的献文帝处置。 献文帝当面指责他的罪过,表示宽恕了他,但也仅仅待为下客,只给粗衣蔬食。 过了一阵,献文帝也没那么生气了,反而觉得沈文秀有气节,对他有些礼待,并拜为外都下大夫。 沈文秀被俘后何尝向北魏表示归顺呢,但从此他成为了北魏的官员。太和三年(479年),他又被用为外都大官,献文帝还赐他绢彩二百匹,嘉奖他忠于故国。后来,他又持节为平南将军、怀州刺史,假吴郡公。 当时河南富饶,官员都喜欢赠送礼物,沈文秀却不参与,甘于清贫。他为政过宽,无法压制当地的盗贼;同时他又大兴水田,令公私都获益。 在北魏,沈文秀也许还会遇到老上级刘昶,这时候已经是北魏的大将军,封宋王;他的儿子沈保冲还做了刘昶的外兵参军。其他做过他的顶头上司的王爷们,因为各种原因,无一善终,甚至南朝宋都已经不复存在。 太和十年(486年),沈文秀卒于刺史任上,时年六十一岁。 后来,沈保冲因作战失利被判处死刑,孝文帝下诏说看在父亲份上可以免死,最终轻轻放下;宣武帝年间,他官终下邳太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