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理论】明末清初宋曹《书法约言》(全录本)及概述

 率我真 2024-11-04

宋曹的行书《故园千里》

宋曹的行书《故园千里》

书法约言》作者介绍

《书法约言》是由宋曹所著的书法理论著作。宋曹是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字彬臣,号射陵,出生于1620年,逝世于1701年。他不仅是书法家,还是诗人,对书法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

《书法约言》的内容概述

《书法约言》一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总论两篇、答客问书法一篇、论作字之始一篇,以及论楷书、行书、草书各一篇。在这部著作中,宋曹集中阐述了他的书法理论,强调书法的笔意贵淡雅、流畅、含蓄、自然,不贵艳丽、紧结、显露、做作。他还提出了关于临写的方法,认为初学者不必过多临摹,应取古拓善本仔细欣赏,并在心中形成构图后再下笔。此外,书中还详细讨论了执笔、笔意、楷法、草书等创作方法,以及书法的美学思想。

《书法约言》的影响

《书法约言》被认为是书法理论史上的名篇,也是清初书学论著中的重要篇章。它的特点是言辞直白,简明扼要,不论是对技法的描述还是对书法美学的探讨,都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宋曹的书法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书法学习者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宋曹的其他贡献

除了《书法约言》外,宋曹还著有《草书千字文》等作品。他的书法墨迹在民间流传广泛,不仅在中国国内,在日本等地也有收藏。宋曹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对于研究他的书法风格和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书法约言》是宋曹对书法学习和创作经验的总结,他的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书法研究和实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书法约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曹的书法艺术及其背后的美学思想。

宋曹书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行书登飞来峰之作诗轴》

书法约言

作者:宋曹

 宋曹,清初顺治年间书法家。字彬臣,一字邠臣,号射陵。江苏盐城人,明崇祯时官中书,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善书。《书法约言》,一卷。彬臣夙以能书称,是编首为“总论”两篇,不作浮词,至为扼要;次为“答客问书法”一篇,发挥《笔阵图》及过庭《书谱》所言书法之意,设为问答以明之;又次“论作字之始”一篇,略叙书体变迁之迹,别无论议;最末论楷书、行书、草书三篇,切实精到,足以为法。

书法约言 总论

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大要执笔欲紧,运笔欲活,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右军曰:“意在笔先”。此法言也。古人下笔有由,从不虚发;今人好溺偏固,任笔为体,恣意挥运,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究于古人妙境,茫无体认,又安望其升晋魏之堂乎!凡运笔有起止,(一笔一字,俱有起止。)有缓急,(缓以会心,急以取势。)有映带,(映带以连脉络。)有回环,(即无往不收之意。)有轻重,(凡转肩过渡用轻,凡画捺蹲驻用重。)有转折,(如用锋向左,必转锋向右,如书转肩,必内方外圆。书一捺必内直外方,须有转折之妙,方不板实。)有虚实,(如指用实而掌用虚,如肘用实而腕用虚,如小书用实处,而大书则用虚,更大则周身皆用虚。)有偏正,(偶用偏锋亦以取势,然正锋不可使其笔偏,方无王伯杂处之弊。)有藏锋有露锋,(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藏锋高于出锋,亦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截铁之意方妙。)即无笔时亦可空手作握笔法书空,演习久之自熟。虽行卧皆可以意为之。自此用力到沉著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拟蹊径,自出机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端,然后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忘神之所托也。今人患在空竭心力,总不能离本来面目,以言乎神,乌可得乎?古有云: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谓离者,务须倍加工力,自然妙生。既脱于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笔笔摹拟不能脱化,即谓右军习气。)鲁公所谓趣长笔短,常使意势有余,字外之奇,言不能尽。故学子敬者,画虎也。学元常者,画龙也。余谓学右军者,因无画之迹,亦无画之名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