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记不住都难,一文梳理小建中汤

 伊悠帆123 2024-11-04

胡希恕经方医学

方药组成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方解】
小建中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倍芍药,加饴糖。芍药、甘草、大枣滋阴养津液,倍芍药,加强了滋阴养津液的作用,说明存在津血不足的病机。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生姜辛温,加上甘温的饴糖(胶饴)一升,让小建中汤变得甘温,从而有了建中补虚的作用,所以饴糖是小建中汤的灵魂

六经方证要点
  • 小建中汤是桂枝温阳类方,六经归属于太阴病津虚不足有寒

  • 桂枝汤,加上辅汗法,可以微微发汗而不伤津液,治疗太阳病中风证,即表证相对轻,有汗出的表证;

  • 桂枝汤,不加辅汗法,起到甘温补益治疗太阴病津血不足,倍芍药、加饴糖,甘温补虚力量增强,称为小建中汤。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小建中汤可以治疗虚人外感,即阴证的表里合病。小建中汤具有解表作用,但解表力量比较弱,适用于虚人外感且表证轻(桂枝汤证的表不解);

  • 小建中汤方证可以没有外感。可以治疗太阴病津虚有寒。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倍芍药加饴糖,就制约了桂枝、生姜的发汗作用,且不用辅汗法,所以小建中汤的发汗力度很弱,原文中张仲景用小建中汤不是来解表发汗的;

  • 小建中汤的发汗力度弱。小建中汤中剂量最大的是饴糖,所以小建中汤的口感是“以甜故也”。饴糖甘温、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如果确实没有饴糖,可以按照治法,选用有类似作用的药物替代,如甘温补虚的大枣,或者用甘温的红糖、黑糖、姜糖,甚至阿胶。当前网络购物发达,也可通过网店购买饴糖。

方证鉴别
1.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在小建中汤基础上,伴有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即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当归四两而成。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加当归增强养血活血祛瘀而缓急止痛,

2.大建中汤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小建中汤的主药是饴糖,大建中汤的主药也是饴糖,大建中汤方药组成为蜀椒、干姜、人参、饴糖。蜀椒、干姜温中散寒、温化寒饮,人参、饴糖益气养津液,温中散寒补虚的力度更大,治疗“心胸中大寒痛”。阳虚寒饮内停,导致呕不能饮食,以胃肠消化道症状为主,故用干姜、蜀椒温中散寒、和胃化饮。

在人参、饴糖补虚基础上用蜀椒、干姜辛温散寒温化寒饮,明显较小建中汤温中补虚、散寒化饮力度更大,故曰大建中汤。而小建中汤相对温中、散寒、补虚力度偏弱,称之为小建中汤。

  • 小建中汤甘温补虚,侧重于补益津液,兼有较弱的解表作用。

  • 黄芪建中汤的主症是小建中汤基础上,伴有气虚不足特点。

  • 当归建中汤在小建中基础上伴有血虚、血瘀的腹部、少腹疼痛。

  • 大建中汤是寒邪更重,有寒饮,腹部寒凝疼痛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