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她才德兼备、有勇有谋,遇事临危不乱,在军事方面具有一定的谋略。她熟读经史子集博古通今,为了教人为善编著了《内训》和《劝善书》。 徐氏与朱棣的感情非常很深厚,两人朝夕相处,同寝共食,形影不离。她去逝后朱棣百日辍朝,对她追思不已并终身不再立后。 1、 徐氏出身名门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她自幼聪慧文静,喜读诗书典籍,她的贤淑才名远近皆知。 朱元璋听说徐达竟有如此贤淑才女,便向他亲自为第四子朱棣提亲。徐达知道朱棣是一个相貌俊朗且颇有才学之人,无论从相貌还是才学方面两人非常匹配。 所以,在1376年,徐氏一身凤冠霞帔嫁进了皇家,正式成为燕王朱棣的嫡妃,被册封为燕王妃,当时徐氏十五岁,朱棣十七岁。 成为燕王妃的徐氏,无论是待人或者处事都合规合矩、谦恭有礼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 朱元璋去世后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为了巩固皇权建文帝采用谋臣齐泰、黄子澄的计策,开始削除诸王的权利,此动作很大,一年之内便废除了五个藩王,之后矛头直指燕王朱棣。 朱棣不想做待宰羔羊,于1399年七月 以“清君侧”之名讨伐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人,称之为“靖难”之役 建文帝知道朱棣领军在外,于是派大将李景隆带兵十多万人,直扑朱棣封地---空虚的北平。 大军在外北平城内不足万人,面对攻城的敌军,徐氏临危不乱指挥留守北平的长子朱高炽沉着应战。她又召集守城将官一起谋划,激励将士誓死守城并亲自登城督战。 由于人员严重不足,她便发动城中妇女一起加入到抗战中,发给她们盔甲指挥她们对城下抛石块和瓦砾,用水泼城墙及城下敌军,当时天气寒冷,水泼在墙上,接着便结成冰,李景隆看看攻城无望只是叹息,但并没有退军的意思。 徐氏带领官兵一直坚守北平,直到朱棣回师救援。 面对攻城的大军徐氏没有慌乱,她号令军民坚守城池为援军到来争取时间,她凭借智慧保住了北平城以及城中官民的性命。徐氏有勇有谋,堪称女中豪杰。 2、 徐氏心地善良一生信奉佛教,据说在朱元璋去世时,时为燕王妃的她在焚香读经时观世音菩萨显现,授她《如来常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并说不久她将成为天下之母。 “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在南京登基,徐氏被封为皇后,果然应了天下之母,之说。 朱棣登基那一年徐皇后虽已40岁了,但两人感情非常深厚,朱棣时常忙于政事而忘记吃饭,而徐皇后总是静静的等朱棣忙完后两人再一块进餐。 徐皇后心系国家,时常向朱棣进言。比如停止征战,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亲贤人远小人,重视人才施行仁治等等,对这些建议,朱棣都非常认同并予以接受。 徐皇后经过朱棣批准,将朝中大臣的夫人们召集到宫中,赏赐他们金银服饰等物品,并说她们的丈夫为国事操劳,政务繁忙,作为家里的主母要时常体谅并照顾好丈夫,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辅佐皇帝。 徐皇后非常重视女子的教育,她博古通今,明白女子要有贤良的德行,都离不开教育。为此她结合历代有关女子教育的书籍编著成《内训》推行女子教育,倡导女子学习修德劝善,治理家事,相夫教子之德操。 除此之外徐皇后还编著了《劝善书》,一开始是颁给太子及诸亲王习读,但之后又被广传到全国各地。 徐皇后学识渊博,心系国家,孝亲恤民,恭俭仁厚,她言动有则,喜怒不形于色。她谏言朱棣治理国家,朱棣对她既敬又爱,深深依恋徐皇后。 3、 徐皇后与朱棣一直都是同寝共食,徐皇后在世时,朱棣从没有册封过一位妃子。所以朱棣的九个子女中,七个是徐皇后所生。 在立太子一事上,徐皇后屡次向朱棣进言,立温厚上进的高炽为太子。而生性骄横的高煦与高燧不能重用,且要为这两个儿子挑选敢于劝诫的幕僚进行监督。 1407年徐皇后身染病重药石无效,临终前她最后一次劝谏朱棣,要亲贤人远小人,体恤百姓疾苦,广纳贤才。 徐皇后去逝后,朱棣悲痛欲绝,为了追思徐皇后他辍朝百日,素服将近一年,终身不再立皇后。 徐皇后的棺椁一直放置于南京宫内,直到北京昌平的长陵落成,朱棣才将徐皇后的灵柩由南京运往北京安葬。朱棣为徐皇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徐皇后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朱棣对徐皇后十分痴情,对徐皇后的深情和敬重体显而易见。朱棣在去世前,嘱咐儿子一定要将自己与徐皇后葬在一起。 徐皇后在政治上给予朱棣支持和帮助,在个人情感上也给予他深厚的爱意和陪伴。朱棣与徐皇后这对帝后的深情厚谊,着实令人羡慕又敬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