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脊柱分类是脊柱损伤分类的新标准。它是由AO脊柱创伤知识论坛开发的。根据三种损伤机制制定了最全面的系统,这三种损伤机制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压迫(A)、分离(B)和平移(C)。该分类主要基于CT,易于使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分类不需要MRI。 概述
它基于原则,您首先寻找最严重的情况。 当你研究这些图像时,问问自己:
注意:A 型损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B 型或 C 型损伤一起发生。 这就是为什么分类从最广泛的伤害开始的原因,所以你不会错过任何东西。
前张力带 这是由椎体、前后纵韧带以及椎间盘形成的。 这种类型的损伤常见于脊柱僵硬的个体,如弥漫性特发性骨骼增生或强直性脊柱炎,甚至在该患者群体中发生轻微创伤后也可能发生。 后张力带 这是脊柱的主要稳定器,限制屈曲并减少椎间盘的轴向负荷。 它由以下因素组成:
如果不是 C 型或 B 型损伤,是否有 A 型压迫性损伤。 压缩损伤是椎体的骨折:
注意:A 型 损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继发于 B 或 C 损伤。 此外,还有A0型骨折,这是一种轻微的非结构性骨折,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例如横突或棘突骨折。
这是 AO-spine 分类路线图的完整版本。 它从最严重的损伤开始,即 C 平移,最后以微不足道的 A0 损伤结束。 C 平移 时有移位,为 C 型平移损伤,无任何子分类。 当你描述C型损伤时,描述两个相互移位的水平:例如Th8-Th9 AO C型。 B 分离 如果前方张力带断裂导致前方牵拉,我们称之为B3-过伸性损伤。 如果后张力带有损伤,通常是骨损伤和非骨损伤的结合(B2)。 偶尔,这是一个纯粹的骨损伤(B1),也称为机会性骨折。 一般来说,B1 型损伤比 B2 型损伤预后更好。 A 压缩 当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时,确定子分类是一侧还是两侧终板骨折,以及是否累及后壁。
此图总结了 AO 脊柱分类的不同骨折类型。 C 型 - 平移性损伤的特征是:
B 型 - 牵引损伤的特征是:
A 型 - 椎体压缩性骨折:
对 A 损伤亚型进行分类的有用工具如下:
C 型平移性损伤
结论:C 型损伤。
结论:C 型损伤。
发现
结论:C 型损伤。
发现
结论 C 型 + A1 型损伤。
结论:C 型 + A4 型损伤
发现
结论:C + A1 型(仅上终板)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C + A3
发现 有 C 型损伤。 除了上胸椎脱位外,还有胸骨骨折,在严重脊髓损伤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不稳定性。 这是一个困难的案例,涉及许多级别的伤害。分类的最严重级别是什么。
结论: L4/5 损伤类型 C + A3 继续下一组图像以对 L2 级进行分类,最高的 AO 级别是多少?
结论 L2损伤类型 B2 + A2。 这些骨折的结合使得很难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AO 脊柱仅用于尽可能简单地对这些损伤进行分类。 B 型 / 分离损伤
过伸可导致前张力带的牵引,前张力带由椎体、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形成。这些损伤可能很难检测到,因为患者是仰卧位扫描的,这可能会掩盖前部的牵张。这些损伤主要发生在因骨关节炎、DISH 或强直性脊柱炎 (SpA) 而导致的脊柱僵硬的患者中。 伸展分离的特点是:
结论:损伤类型 B3。
结论:损伤类型 B3。
结论:损伤类型 B3。
结论:损伤类型 B3。
过度弯曲会导致后张力带的牵引,后张力带是骨骼和韧带共同提供稳定性的组合单位。 后张力带由以下因素形成:
当后张力带在屈曲牵引损伤中分离时,它被归类为: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B2-A4
发现
结论:B2-A3 型 屈曲牵张损伤,后侧分离,继发性爆裂性骨折累及双侧终板和后壁。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B2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B2 + A3 A 型 / 压迫性损伤
压缩损伤是椎体骨折,分为:
骨折累及后壁和双侧终板。椎板可能出现垂直断裂,但不构成张力带断裂。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A4
发现
我们这里有什么类型的 A 骨折?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A4
在某些 A 型损伤中,可能发生骨后结构骨折,不应总是被视为后牵引损伤。
骨折伴后壁受累;只有一个终板骨折。 通常存在椎板的垂直断裂,不构成张力带失效。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A3
结论:损伤类型 A3
A2 是双侧终板骨折,不累及椎体后壁。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A2
单个终板骨折,不累及椎体后壁。
发现:
结论:损伤类型 A1
A0 是轻微的非结构性骨折,不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横突或棘突骨折被视为 A0 型损伤。 通常它们是由直接创伤引起的。 修正因子 M1修正因子是关于椎间盘损伤的不确定性。M2 修正因子描述患者的特异性合并症,对于有相对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这可能是支持或反对手术的理由。 M2 修正因子例子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和骨质疏松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