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信来往的日子

 文学顾事 2024-11-06 发布于江西

书信来往的日子

文/高峰

纸短情长车马慢,书信往来报平安 。一封书信成意外,一生等待也枉然。鸿雁传书的日子里,在写信、读信、盼回信的漫长期待里,游子和家人的日子就在揪扯中过去。

一、写信

上个世纪,在没有电话、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的农村,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便是写信,那时候不识字的人很多,读信写信使要靠别人代为的,父亲便是那时候的写信客。找人读信写信的都是外边有亲戚亲属的,可能是自己的子女在外工作,亦或是自己的兄弟在外谋事,那个未知的世界里传来的永远是富有和平安,儿时的我也便从那些来信中产生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读信,首先要找自己信得过的人,不然外乡人寄来的优渥有被瓜分或者惹起事端的风险。父亲做过正式老师,获得较高的信任。老太太掀起一层层的衣服,略显神秘地从最底下衣服的口袋里艰难掏出揉皱了的信封,满怀期待地交给父亲,父亲也不负他们的这份虔诚,一定要找到剪刀,先把信纸往下一磕,生怕剪坏了外乡人的祝福和平安,慢慢掏出信纸,徐徐打开,听信的人坐直了身体,胜过上课认真听课的小学生。

读到问好的时候,脸上是平静而急不可耐的。父亲一直用家乡话慢慢读信,因为他们要思考琢磨每一句话,这是他们与家人难得的短暂交流,放下信他们就无法听到原文的信件了。假如信中用了成语或晦涩的书面语,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读,所以一封信读下来,要花大半头午。有些老太太在听完第一遍后,尽管有些不好意思,还要父亲再读一遍甚至两遍,直到他们能大致背出书信的内容,才满足地点点头,慢慢复述。如果信里提到有寄来的东西,会满足地说我什么都不缺,骄傲地等待邮递员的到来。如果信里说遇到了什么难事,听信的人也会流泪,但碍于面子也会尽量克制。

读完信,有时候就接着写回信了。写信的纸是在商店买的,记得是三分钱一张,这件事我很喜欢干,因为买信纸和写信有时候是有“报酬”的,外乡人寄来的食品或者是一壶好茶,老人常常会带点来。有的人家自备纸。写信是按照他们的口述,把他们的口语变成读信人能理解的书面语,既不能太土又不能太书生气,父亲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写信是父亲和口述人的漫长交流,正像我们写作,有些事欲言又止,往往写了改,改了写,要一上午的时间。写完后,帮他们把信封一并写好,把写好的信连同家人的嘱托和挂念一起装进去,等有人去镇上的时候,给人家一毛钱,花八分钱买张邮票,剩下的两分钱也就当跑腿费了。

寄出信后,就在等待中度过漫长日子,思念的长线就在期盼中越拉越长,头上的白发也在牵挂中悄悄染白了双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