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瓜的另类吃法:蒸萁馏 | 孙瑞

 新用户339933 2024-11-06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我的老家,坐落于美丽的胶东丁字湾,依山傍海,属于半丘陵半滩涂地带,以盛产地瓜而闻名。霜降过后,正是秋收的时候,漫山遍野刨地瓜的、切地瓜干的、晒地瓜干的、翻地瓜干的、拾地瓜干的……好一派热闹景象!

地瓜刨出后,四仰八叉躺在地上,有红皮白皮,经过通风晾晒和一一甄选,把一些无伤口、无裂痕、成色好的,用小推车,小心翼翼地运回家,放到地瓜窨子里过冬。而那些皴裂不堪,奇形怪状的次品,不耐储存,便切成地瓜干,晒干后储存起来,用于磨地瓜面,碾压碎蒸萁馏。

秋高气爽,灿阳如菊,正是晒地瓜干的好时候。打成片的地瓜干,一般由小学生负责摆晒,有创意的学生摆出“为人民服务”等造型,妙趣横生。

地瓜干一般在一周左右便可晒干,用手拨拉几下,听到“哗啦、哗啦”的响声,就证明干了。将晒干的地瓜干收拾回家后,找个通风向阳的地方,用高粱秸秆作的苇箔,建一个粮囤储存起来。在那个大集体的年代,家家户户都是以地瓜干为主粮,天天吃、顿顿吃,吃够了、吃腻了、吃烦了、吃到烧心吐酸水了,人们赶紧就生萝卜化食,然后再用地瓜面,包黑面包子,蒸萁馏。

地瓜干萁馏和窝窝头同祖同宗。窝窝头一般是玉米面多;而萁馏是地瓜干多,要比窝窝头大。

将地瓜干放到石碾上碾成小碎块,不能太细,要大小错落有致,吃起来才有黏劲儿,有韧性,才有嚼头。

做法是,地瓜占比十分之八,黑豆、红小豆、小麦、玉米等占十分之二。先将泡发好的黄豆,用石磨磨出白花花的豆浆沫,在磨制过程中不能加水,保证豆浆沫原汁原味,营养成分不流失,质地细腻,与掐碎的地瓜干混合更加充分,做出的萁馏也更加香甜。

在豆浆沫里加上地瓜、黑豆、小麦、红小豆、玉米粒等粗粮,手工反复揉捏,揉和均匀并捏出近似谷仓的形状,放入蒸锅蒸上50分钟左右,混合着地瓜、豆浆的清香,热腾腾的萁馏就出锅了。

我从小比较爱琢磨厨艺,家里每次做萁馏,一般分“搅、搋、蒸”三道工序。

搅萁馏,是将萁馏 子和豆浆沫按照比例放在大盆里和面,再加上些红小豆、玉米粒、花生等粗粮,手工反复揉捏,揉均匀,软硬适中即可。

搋萁馏,用双手从盆里挖出一块面团,夹在两手掌心中间,一只手用大拇指用力往中间挤压面团,另一只手旋转面团,捏出近似谷仓的形状即可。

蒸萁馏,将搋好的萁馏放入大铁锅中均匀铺开,大火蒸一小时左右,混着地瓜、豆浆的清香,热腾腾的萁馏就出锅了,豆香四溢,口感香糯。还可再加点香脆的花生碎,甜蜜的地瓜味儿,配上软糯的豆沫,在舌尖不断回味着,原汁原味的五谷香,是记忆中的老味道。

每逢萁馏在农家院里出锅,豆香四溢的蒸汽传递着村民幸福的期待,趁热咬上一口,大快朵颐,甜香在口中,记忆在心中。

萁馏是胶东的一种饮食文化,是家的味道,是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你可能还想看:

潮水为何被称为“二京都”  | 郑伟基

西炮台下的记忆 | 孙光

三马路曾有个柴禾市 | 潘云强

来源 | 烟台晚报

责编 | 王欣    审核 | 赵志杰

转载请联系:1870535315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