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没有了欲望,会变成无所事事的废人吗?

 以仁通志 2024-11-07 发布于陕西

《武状元苏乞儿》剧照

叔本华说“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一旦满足就无聊,生命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句话未必正确,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人不想陷在痛苦和无聊之中,走向了欲望的另一端,那就是无欲。认为人没有了欲望,就不会痛苦和无聊,但他们理解的无欲是无所事事,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对任何事都没有了兴趣,如行尸走肉一般活着。在我看来,无欲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恰恰相反,无欲的状态下依然要做事,而且要做更多的事,只是和有欲的状态下做事的动机不一样。

我理解的无欲,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没有了“我”的欲望,取而代之的是“无我”的欲望,也叫“无我利他”的欲望。换句话说,欲望分两种,一种是为了我自己,一种不为我自己,为我自己的欲望叫有欲,不为我自己的欲望叫无欲。

有欲的人做事是为了自己,做事的动机是索取,从外界往自己这里抓东西进来。无欲的人做事不是为了自己,做事的动机是付出,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分享出去。

人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内心都有光明的德性,它就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因此,人人都具备无欲的潜质,然而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无欲呢?

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人出生的时候是弱小的婴儿,需要从外界索取东西来维持生存,索取的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习惯,变成了喜欢索取而厌恶付出的人。

第二,人对自己的认知有误,认为人是一团欲望的集合,有欲望就代表活着,没有欲望就代表死亡,这个错误的认知导致人不敢靠近无欲的状态,同时这个消费性社会处处都在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欲望。

第三,人不相信自己是本自具足的,不相信自己的内心有个如太阳一般的光明德性,因此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做无我利他的事情。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人距离无欲的状态越来越远,只能活在有欲的状态里,也就是叔本华所说的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最后,举个例子来说明有欲和无欲:

孔子说“无欲则刚”,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了欲望就会变得刚强,我们经常听到另一个词叫“为母则刚”,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通常来说,一个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前,她有许多以自己为中心的欲望,做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自己,这个时候的她会患得患失,不够刚强;她成了母亲之后,就减少甚至没有了自己的欲望,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欲望,这就是无我利他的状态,就接近了无欲,无欲则刚,她为了孩子而让自己变得刚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