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篇 【心尧爱北京】
承恩寺开放了,限时免费。即日起至11月17日,就这俩礼拜。官方想借此机会邀请大家来寺里赏银杏,所以免费的这段时间正殿、配殿都不开。 近两三年我们一直关注着承恩寺的开放时间,可总是凑不上对的时候。我们来的日子里它关着,其余时候无规律地开过那么几次。听附近的居民说,这儿基本都是锁着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做过九中的教室。而且改成燕京八绝博物馆以后,与寺庙有关的元素几乎没剩什么。 那就趁阳光很好的日子,专心看看叶子吧。 在北京赏叶是件“靠天吃饭”的事儿,光照、温差、天气,样样儿达标才能瞧见红黄彩叶。另外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儿:别刮风。 这两天起了狂风,虽说吹散了连日来的严重雾霾,可捎带着把寺里的银杏树也吹秃了,只剩一棵最粗壮的,挂满金黄的树叶跟北京的大风抗衡着。所以这棵树下游人最多,长枪短炮最密。 原本是极不喜欢扎堆儿的,可谁让这承恩寺太难开放一次。不如把熙熙攘攘的人群也当作深秋的一景,与红墙黄叶融为一体,去感受当下的快乐。 记起小时候,因为生日离香山红叶季很近,每年爸妈都带我去登山赏叶。那会儿一看叶子红了,就明确地知道又长了一岁,就好像从这一刻起“叮”地一声正式迈入下一年的四季。 在树叶荣枯的轮回里,我与时光一同老去。变老也是自然规律,我们与花草树木同在这天地间,分享同一片大自然。 从前没这么想过,现在逐渐觉得人文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于大自然中伐木取土,营建栖身之所;于山野林间采集蔬果,烹饪鲜美至味;于广袤良田遍植作物,收割四季之食。 我们付出也索取,但说到底,终究是我们打扰了。 想象一处无人的院落,银杏自顾自地随着秋风染黄,果实掉落,树叶翻飞,偶有小鸟停落在枝头。所有的声音都是自然的声音,所有的循环往复都是自然的规律。即使周边依然是人工搭建出来的庙宇殿堂,也在这一方小天地中营造了一点点自然。 游人带来喧闹,同时也带来另一种生机勃勃。大树下和落叶间聚满了笑脸,男女老少都沉浸在秋天赐予我们的美妙中,这一刻了无烦忧。偶见眉头蹙在一起的严肃面孔,大概是摄影师们在思考更好的角度吧。 渐渐地觉得,广为人知和无人问津都是很好的状态。一边是有人们参与进来的热闹非凡,一边则是少了人类痕迹默默开花结果的无限自然。你到了、看见了、记录了,它的美会让更多人知晓。如果你从未来过,它依然会是这样美,并不会因为你而改变分毫。 想走更远的路、见更多的风景、融入更广阔的天地,但一定记得不要打扰它、伤害它,自然界万物有灵。即使站在食物链顶端意味着进化得更高级,也不代表有权利去轻视和践踏任何一种生命。 今天在寺中遇见的大家就都挺和谐有爱,是属于这个秋天最后的记忆。 虽说如今的承恩寺已变身为博物馆,不过还是查资料了解了一下它的历史过往,原来承恩寺的身份还不简单呢。 承恩寺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正德八年(1513)正式落成。奉旨主持修建该寺的为明朝司礼监太监温祥,曾在正德年间查办过庄王之子谋反以及都指挥佥事江彬造反两大案件,是当朝皇太后的心腹,深得朝廷倚重。由此,寺庙山门正中才得以悬挂“敕赐承恩寺”御匾,为明武宗朱厚照御笔亲书。 很多文章中都用“神秘”来形容承恩寺,这种神秘感大概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古碉楼 承恩寺的建造结构较同期寺院颇为不同,其四角各建有一座高大的石砌碉楼。底长12米,宽约9米,据专家推测完整时的高度应在10余米(现残高8.2米)。上下共分三层(第三层已无存),二层遗迹类似木石结构的房屋。 传说四个碉楼之间有互相连通的地道,看上去很像是军事防御功能的建筑,并不是普通常见的寺院结构。 有猜测说这应当与建造者温祥的身份有关,或许其为东厂、西厂头领也说不定。在京西这条商贾云集的要道上以寺为掩护,借此监视三教九流的活动,正好不露声色,非常方便。 2、“三不”: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门 结合第一条的猜测,这“三不”似乎也有了合理的解释。如若承恩寺“用作明清两代皇家情报机构的外围重要据点”,经年累月“门虽设而常关”、不受民间香火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3、建筑构造与一般寺庙不同 在四周红墙外又修建了一圈石砌虎皮墙,形似一座小城池。 山门前有一对保存完好的上马石,这种石雕一般设置在皇宫、王府以及达官贵人府邸前,于寺庙前安放上马石的非常少见,透露着该寺高规格的身份等级。 钟鼓楼的设计也异于平常。在一般寺庙中,钟鼓楼是相对而立的两座独立建筑,而承恩寺的钟鼓楼与天王殿连为一体,同在一个平面上。 4、“三高”规格 第一高:工程级别高。由司礼监太监亲自督建,为皇家重点工程。 第二高:住持级别高。承恩寺第一任住持宗永由太监温祥从大功德寺直接调派,同时任命其为僧录司左觉义(主管宗教事务)。 离承恩寺不远的小展厅中有这么一句话,用今天人们能理解的方式说明了住持宗永的级别之高—— “相当于由组织部直接派国家宗教管理局副局长兼任寺庙住持。” 第三高:地位高。明武宗朱厚照御笔亲赐匾额,并特别下旨命令当地政府、驻军和周边百姓“不得干预承恩寺内外大小一切事物”。 寺中存有三件皇家规格的物品: 明武宗朱厚照御笔“敕赐承恩寺”匾额、明正德年间敕赐《承恩寺碑》及龙纹碑首、明正德八年(1513)承恩寺敕谕文书(现存首都博物馆) 5、天王殿内六幅明代壁画 天王殿未开放,等待今后有机会再来实地欣赏。以下节选自展馆内展板: 天王殿东西山墙绘制巨幅龙形壁画四铺,黄、绿、青、白各一,线条细致、气势威武,如龙在天。后墙东西两侧各绘制皇家“放生图”、“放飞图”一铺,人物表情肃穆虔诚、错落有序、自然协调。 六幅壁画全部工笔重彩,沥粉贴金,所绘内容也彰显着皇家规格与气派。(其余各殿内的彩画均已无存) 以上这五点成为长久以来承恩寺的神秘之处,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它常年不开庙门。越是无法得见的事物,人们越是觉得神秘,也会衍生出越多的精彩故事。 不成熟的小视频一支,记录此时此刻: ———— 下一次与承恩寺相见不知会是什么时候,那时是否大殿已开、树影斑驳、满院花香。 记得曾在一位仁波切的书中读到过:你去的时候它没开,说明缘分未到。 嗯,要顺其自然。 最近想去参观承恩寺的朋友们,记得在“石景山文旅”公众号提前预约,可约三天内的票,上下午各200张。 约不上也别郁闷,缘分未到。 感谢您的阅读,顺祝冬安。 我是心尧,热爱并记录生活。 欢迎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心尧九十八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