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弓”字,“弓箭”的“弓”。在人类历史上,“弓箭”很早就出现了,是用来狩猎与防护的。起先,制作“弓箭”的材质有竹木的,后来也有青铜的。那么先民最初是怎么来表现“弓”字的?为此,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 “弓”字,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言:“以近穷远。象形。古者挥作弓。《周礼》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甚质;夹弓、庾弓以射干矦鸟兽;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凡弓之属皆从弓。” 清代《说文》学者段玉裁在给《说文》作注时为“弓”字的解释补上了“穷也”二字,他说:“补此二字,以叠韵为训之例也。”与此同时,他还指出在“以近穷远”之后当有“者”字。如此连起来看,在段注(《说文解字注》)中,对于“弓”字的训释即为:“穷也,以近穷远者。” 在这里,段玉裁所补出来的“穷”字肯定不是贫穷之穷,而是“极尽”之意(许慎在《说文》中所的言“极也”),用现代汉语来说,即为“推到尽头”的意思,因而“以近穷远”就是说“从近处推进到远方”。 同时,“弓,穷也”,这样的训释也还有语音上的渊源的,即段玉裁所指出的“以叠韵为训之例”,具体来说,“弓”与“穷”二字韵母相同,声母所在部位相邻,所以,这样的训释方式也被称为“声训”。 “古者挥作弓”,“古者”即为古时候,是一个时间词,但“挥作弓”似乎不好懂。对此,段玉裁是这么注解的:“郭景纯引世本曰:'牟夷作矢挥作弓。’此等当世本作篇。挥,黄帝臣。” 从段注来看,段玉裁认为《说文》中的这个“古者挥作弓”版本来自《世本》的记载,并认为“挥作弓”的“挥”乃黄帝时的大臣。 接下来,许慎所引的《周礼》对“六弓”的记载实际上是出自《周礼·夏官司马·司弓矢》,原文如下: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王弓、弧弓是强弓,就颁给射铠甲和硬木垫板者;夾弓、庾弓为弱弓,就颁发给射犴候鸟兽者;唐弓、大弓为中弓,就颁发给学习射箭者,以及出使者、慰问者。 在言及“弓”字的字形时,许慎认为是“象形”。在这里,段玉裁在作注时没有具体注解,而清代另一位学者孔广居则有言曰:“弓本作,象弛弓之形。,弓体也;,未张之弦也;弓藏则弛。兵为凶器,藏之时多,故取其象也。” 我们能从孔广居对“弓”字字形分析中看出,孔广居是认同许慎说法的,而且他还指出了“弓”字原本就像弓弦松弛的样子,这是造字时采用了弓弦收藏时的状态。 那么,“弓”字是不是如孔广居所说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该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情况,如下所示: 观察可以知道,孔广居对“弓”字字形的分析与这甲骨文、金文字形是一致的,甲金文中的“弓”字字形所呈现的正是弓形,有的像搭上弦的弓,也有的像没搭弦的弓。所以,清末民初学者张舜徽先生就指出说,“古金文有作,甲文有作者,则弛之之象;金文亦有作,甲文亦有作者,则张之之象也。”到了战国文字阶段,“弓”字字形显示出了没搭弦的状态,如。等到了小篆里面,“弓”字字形就演变成了许慎所看到的样子,即。 因此,我们可以说,“弓”字其本义就是表示人们实际所使用的弓,的确是一个象形字。至于许慎在《说文》对“弓”字所作的训释应只是“弓”的射击功能,属于“弓”字的引申含义。 在《说文》一书中,记录了以“弓”为形旁的汉字共有130个,其中3个为异体字。现如今,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具也会叫作“弓”,比如“弹弓”、“胡琴弓”,还比如“弹棉花用的弓”。 在《礼记·杂记下》一书中,同样也有由“弓”之特性衍生出来的哲学话语,即“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在如今社会,《礼记》中的这段话更是被浓缩成了“一张一弛谓之道”的固定表达。 关于“弓”字就说到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