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的大地上,有一座古老的祠堂名叫风度祠,静静地伫立着,它是为了纪念唐代名相张九龄而建的。张九龄,这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对象。风度祠,作为他故里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情感。 风度祠位于丹霞山东坡山脚下,浈江河与灵溪河的交汇处,今属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的风度村(张屋村)。风度村是张九龄的故里,也是岭南张氏宗族的发祥地。这里山川秀丽,历史悠久。 它是岭南地区与中原交流的必经之地,历史上著名的平圃官道从村前经过,村中的古榕树旁至今还保留着老渡口。风度祠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村民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黄利通过大庾岭,来到唐朝名相张九龄的故里,写有《风度祠》诗曰: 伊吕科名震百蛮,殊劳不独敞梅关。 老臣殿上陈金镜,天子宫中醉玉环。 定有忠魂随蜀道,虚烦内史到荒山。 只今里社繁香火,风度伊稀见一班。 黄利通的诗句“伊吕科名震百蛮,殊劳不独敞梅关”,生动地描绘了张九龄的卓越成就和广泛影响。“伊吕”,指伊尹和吕尚,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赞》。商伊尹辅商汤 , 西周吕尚佐周武王 ,皆有大功,是古代著名的贤相,后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张九龄的科举功名和政绩“名震百蛮”,他的声誉遍及各族,足以与伊吕相提并论。而“殊劳不独敞梅关”则指他的伟大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梅关)上,暗示他有更多的功勋和努力被人们所认可和纪念。张九龄的才华和功绩,不仅仅局限于梅关一隅,更是广泛地影响着整个国家。 “老臣殿上陈金镜,天子宫中醉玉环”,"金镜"比喻他提出的明智建议或对过去的反思,象征着智慧和忠诚。这句诗揭示了张九龄在政治舞台上的刚正不阿。作为老臣,他敢于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像一面明镜一样照亮着朝政的得失。然而,尽管他忠心耿耿,却也无法阻止朝廷中的腐败和奢侈之风。天子宫中的玉环,象征着皇室的奢华和享乐,而张九龄的忠诚和正直,却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张九龄在担任宰相期间,善于识人,见到入朝觐见的安禄山。他看出安禄山外表憨厚,内心奸诈,断定此人日后必定作乱。不久有一个除掉安禄山的机会,张九龄正直敢言,一再劝说唐玄宗:“安禄山狼子野心,请陛下一定要处决他,以绝后患!”可惜,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复早年的英明决断,他固执地认为安禄山是忠良大臣,根本没有采纳张九龄的进谏,很快就将安禄山释放,让他又回了范阳。 755年,一直被唐玄宗当作忠臣的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起反旗,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京城进发。此时的唐玄宗在温柔乡中沉迷日久,从来没有意识到大唐即将面对危机。 面对即将到来的覆灭危险,在派出的将领们一败再败之后,唐玄宗终于选择了一路仓皇奔逃,等他好不容易跑到成都之后,心思安定下来,这才想起以前张九龄的提醒,不由追悔莫及。想到张九龄这位贤相曾经多次大胆直谏,想到他曾经多次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想到他多次挺身而出稳定政局,唐玄宗不由百感交集,“定有忠魂随蜀道,虚烦内史到荒山”他很快拟定旨意对张九龄予以褒奖,称赞他是“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将张九龄进三台之位,追赠司徒,并派人前去张九龄的故乡祭祀。 张九龄在世之时,风度卓然,唐玄宗对他的进谏置若罔闻,不予采纳。但是张九龄去世以后,唐玄宗却表现出十分怀念,每逢官员推荐人才,唐玄宗都会问上一句:“这人的风度和张九龄比怎么样啊?”将张九龄作为衡量人才风度的标杆。 “只今里社繁香火,风度伊稀见一班”,这句诗则描绘了风度祠如今的繁荣景象。风度祠里香火不断,人们纷纷前来祭拜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他的故里,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那种超凡脱俗的风度和精神风貌。 风度祠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黄利通诗句的品味,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张九龄这位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它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张九龄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