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正儿八经阅读的第三年,到现在已经读完了200+本书。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阅读的开始,因为我知道,接下来我还会阅读更多的书,写出更多的文章。很喜欢梁晓声所说的一句话: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书籍,如同智者的低语,在我们遭遇挫折和困境时,能够提供精神的慰藉和力量。它们不仅丰富我们的知识,更塑造我们的品格,提升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逆境中不失勇气,在迷茫中不失方向。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旅程,它让我们在生活的风雨中更加坚韧不拔,让我们在挑战面前更加从容不迫。所以,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我们始终要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和尊重,让书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如果你喜欢读书,那这篇文章一定不要错过,这篇文章我会给大家分享关于阅读的底层逻辑和读书方法,看完后,你会对阅读有全新的认识! 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能够改变我们人生的强大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碎片化的信息海洋中。 但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的。 阅读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带我们超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今中外的伟大思想对话。 我们可以在书中领略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不管是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还是科学著作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都能让我们的思维得到拓展,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但很多人对阅读存在误解。 有些人读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是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很喜欢《纳瓦尔宝典》中所说:其实,读书的唯一原因应该是喜欢,是因为乐在其中。 当我们真正热爱阅读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被书籍吸引,就像找到了一位亲密无间的朋友。 我们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题材开始读起,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类型。无论是小说、传记还是哲学著作,只要能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就是好书。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在意阅读速度。 书越好,我们越要慢慢阅读、慢慢吸收。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读得很快,略读、跳读,甚至记不住具体的段落或内容,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某个更深的层面,我们吸收了书中的精华,这些知识和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就像我自己,虽然阅读量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但我每天坚持阅读一两个小时,到现在已经坚持了3年,读完200多本书,但这已经足够让我从阅读中受益匪浅。 现在,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一生中所有物质和精神层面所取得成就的重要来源。 我们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不要盲目跟风去读畅销书或者所谓的热门书籍,如果一本书只是为了赚钱而写,那它可能并没有太多的营养价值。 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引发我们思考、带给我们新的知识和观点的书籍。 而且,我们可以尝试重读一些经典好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随着我们自身的成长和经历的增加,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就像《华与华正道》所说:书不是读懂的,而是根据自身经验产生的一种共鸣感,有时候是先有经验,有时候是先阅读。 当你经历以后,你再回头阅读,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其次,阅读也是一种锻炼精神肌肉的方式。 就像运动可以锻炼身体一样,阅读能够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让我们的大脑更加灵活。 当我们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时,通过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我都鼓励大家学会爱上阅读,把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 所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无论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是在闲暇的时光里,一本好书都能带给我们宁静和满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到迷茫和焦虑,渴望通过阅读寻找答案、获得成长。 很多人在阅读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难以坚持,或者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收获。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 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来看待阅读。 阅读,其实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对话。 它不仅仅是眼睛扫视文字的过程,更是我们与古今中外的顶级思想家进行对话的过程。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几十年经验的总结,是他们对世界的洞察和理解。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就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同探讨人生的奥秘、社会的现象、科学的真理。 所以人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我们可以跟随维克多・弗兰克尔去纳粹集中营感受绝望中的重生;体验贾宝玉经历家族的繁华与没落;与屈原一样经历少年成名的意气风发,却又被多次流放;也能随着刘慈欣进入宏伟的星体文明世界。 这是读书独有的,每读一本书,都是一次独特的经历。
阅读让我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领略到无限的可能。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阅读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项需要技巧的活动。 在选书方面,这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书籍,明确自己当前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 同时,要挑选那些阅读难度适中,处于我们舒适区边缘的书籍。 既不能过于简单,让我们觉得毫无挑战,也不能太难,使我们望而却步。 就像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我们要找到那片既能让我们感受到风浪,又不至于将我们淹没的海域。 我们还可以留意书中作者多次提及的其他书籍,这往往是我们发现更多好书的线索。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变。 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实践,才是阅读的真正价值所在。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读完一本书,而应该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积极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哪怕书中只有一个观点、一句话能够触动我们,并促使我们做出改变,那这本书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我们要追求阅读的深度,而非仅仅追求速度和数量。 读得慢一些,理解得透彻一些,让知识真正渗透到我们的内心,转化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特别留意知识之间的关联,当一个知识点让我们联想到其他知识时,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 这种知识的关联就像是搭建知识网络的丝线,能够将我们所学的零散知识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甚至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我们要认识到一点:读写不分家。 当我们阅读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所学内容,将其教授给他人,这样能够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知识在我们脑海中更加牢固。 这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 费曼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麦尔维尔的教育方式。 麦尔维尔在给小费曼读《大英百科全书》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解释,将陌生概念与熟悉事物联系起来。 比如把恐龙的身高和头宽转化为在自家前院的场景,让费曼学会了 “翻译” 知识的技能,即用自己的话把所学内容重新表述,使其具有实际意义。 同时,麦尔维尔还常问费曼一些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向火星人解释 “什么是睡觉”,这让费曼不断深入思考,养成了追求用最简单话语讲清事情的思维习惯,也就是费曼技巧的核心。 即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很多人写作时只是简单罗列书中观点,这只是知识的搬运,无法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真正的写作应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所学,将松散信息编织成紧密体系,甚至创造新认知。 这就如同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生长出的观点,与简单记录他人观点有着本质区别。 而读写不分家的核心也是如此,通过阅读后,在将阅读的思考写下来,就能大幅度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比如,当我在书中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或理论时,我就会用笔记的形式将书中的内容写出来,或者尝试用自己的话向他人解释,若解释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就会促使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直至能够清晰、简单地阐述。 那如何做笔记呢? 分享一个我常用的读书笔记模板: 原文摘录:摘抄你觉得不错的原文。
概念转述:用自己的话阐述原文。 联想发散:这段话,你联想到了什么,是别的书中的知识,还是自身的经历,或是别人的故事。
行动指引:读完这段话,你可以做出哪些行动和改变。
其次,为了让阅读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还要将阅读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我读完《微习惯》这本书,就按照书中的知识制定行动计划,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并严格执行,慢慢培养自己的习惯,到现在,我的大部分好习惯,都是靠微习惯养成。 我读《学会写作》后,按照书中的知识,收集素材,写开头,完成结尾,慢慢熟练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后,我也成一位写作小白,慢慢成为写作高手。 我读《认知觉醒》后,知道了原来危险区和舒适区中间还有一个拉伸区,所以很多事,我都是按照拉伸区的原则去执行,慢慢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经验教训,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并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新的启发和建议,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加深自己的读书印象。 通过实践书中的内容,让书籍中的精华最大化的被我们吸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改变我们的人生。 读书就像精神层面的一日三餐,人要吃饭,心灵也需要滋润。选择书的那一刻可能有点痛苦,但一旦读进去就不痛苦了。 嗯,读书是为了改变。而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认知世界的同时,进一步地认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