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首先,指出垃圾分类存在价值观、认识和方法问题,强调解决此类问题,不能再从完善制度着手,而需要先行纠正不正确的垃圾分类价值观、认识和方法,找准垃圾分类的抓手。 进而,明确垃圾分类的抓手和先手是“资源回收利用”,建议从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角度着力,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效益和自适应能力,并呼吁因地制宜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和补齐资源回收利用的短板; 最后,强调推行垃圾分类须过的三道槛。 【目录】 【正文】 一、十年分类仍茫茫 1、愚2014年发表《垃圾分类始于制度设计》一文,看到如今的垃圾分类现状,不禁生出“十年分类仍茫茫”之感叹。 主要感叹有: 第一,扭曲的地方及其分类部门的价值观。不能说地方不重视垃圾分类,设置了分类部门,辟列了专项经费,但地方及其分类部门的价值观尤其政绩观出了问题:多从上级指示考虑,多从及时处理垃圾角度考虑,多从自己能否把控的角度考虑,多从第三方是否愿意参与的角度考虑,多从任内是否出成绩的角度考虑,甚至把垃圾分类看成一项建设工程,我们看到,添置了分类运输车辆,建设了厨余垃圾利用设施,在社区源头也搭建了不少棚子和摆放了不少箱桶,获得了这样那样的奖励,应该讲,易做、能做、见效快的都做了,几人从垃圾治理和社会治理角度看待垃圾分类而有条不紊、坚持不懈地推动? 第二,不正的地方及其分类部门的有关垃圾及其分类的认识。有些地方及其分类部门不是把垃圾看成有社会灵性的物质加以分类利用,而是看成无用的东西,只求及时处理,往往倾向于垃圾全量焚烧和填埋,再加上强而有力的垃圾焚烧处理企业的游说,又倾向于投资大、见效快和便于规模化处理的垃圾焚烧处理方式,此类认识下,岂能真诚推动垃圾分类? 再者,地方及其分类管理部门即使认识到确有必要推行垃圾分类,却浮于看文件听汇报,不去调查研究,既不掌握真实的垃圾成分和性质,更不了解其变化趋势,因而不能出台切合实际又便于实施的分类方法,而且,不能根据垃圾成分和性质的变化及时对分类方法做出调整,可谓一黑到底,岂能有效推动垃圾分类? 此外,地方及其分类管理部门多认为源头垃圾分类是垃圾产生者应尽的义务,没有看清垃圾分类是一种将个人行为统一到集体选择,根据集体选择储存、排放垃圾的行为,是一种个人与集体通过平衡私利与公益后的协调行动;因此,推行垃圾分类,既需要集体督促个人为了集体公益而分类,又需要满足个人对集体的利益诉求以激励个人分类。仅有个人应尽义务的要求甚至强制,岂能持久推动垃圾分类? 第三,不实的垃圾分类方法。推行垃圾分类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套方法应基于“惜物利物致物尽其用”,为此,制定垃圾分类方法时,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认识论外,还应综合考虑主体、垃圾、生产生活活动以及相关的政策、资源和市场(供应)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分类方法的影响。 2、要解决此类问题,不能再从完善制度着手,而需要先行纠正不正确的垃圾分类价值观、认识和方法,找准垃圾分类的抓手。 二、找准垃圾分类的抓手 1、垃圾分类,其价值观、认识和方法,必须基于“垃圾是有社会灵性的物质”和“惜物利物致物尽其用”,明抓手、找推手、施巧手和抢先手。 垃圾分类的抓手和先手就是强化资源回收;垃圾分类的推手是政府、排放者、回收公司、资源利用厂家等相关利益者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垃圾分类的巧手就是整合业务链、交易链和利益链。 2、垃圾分类明抓手、找推手、施巧手和抢先手的含义是,鼓动政府、排放者、回收公司等相关利益者围绕回收公司形成强有力的推手,牢牢抓住强化资源回收利用这个抓手与先手,整合业务链、交易链和利益链,实行企业化运作,巧推垃圾分类这个大象屁股。 3、从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角度着力,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效益和自适应能力。 坚持以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物质回收利用和能量回收利用的比例,使物质、能量和环境容量3类产品的产出最优化。 以专业化标准要求资源回收利用和产业发展。所谓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就是按照回收利用环节、产品种类等属性在企业之间、地区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向专门化、集约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是建立在专业的敬业精神、对产业产品和生产工艺的专业理解、对产业体系的系统认识和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基础之上的,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专业化标准、工艺和管理,才能打破传统束缚,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系统推进。 确保资源回收和垃圾处理落地实施。为此,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联动发展和依法治理原则,构建政府、志愿者和公众(包括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组成的多中心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构建垃圾排放和垃圾处理相统一、符合本地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可落地实施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合作型垃圾处理产业体系,构建法治化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三、因地制宜推动资源回收利用 因地制宜就是结合本地居民意愿、垃圾的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来源和出路(处理方式方法)等具体实际,确定本地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的主方向,重点明确是主抓厨余垃圾精分及其资源化处理,还是干垃圾回收利用,又或是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干垃圾回收利用协调并举。 1、根据居民配合意愿确定采用源头一次到位还是采用二级分类法(源头粗分,再二次细分)。 2、根据垃圾处理总能力(主要是焚烧处理和填埋处置的能力)确定推行垃圾分类的目的目标。 ①垃圾处理总能力不足的地区,应考虑多分出干、湿垃圾并加以分流处理; ②垃圾处理总能力足够时,应考虑分类的便捷性、经济性和资源的紧缺性等; ③对于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仍以填埋处置为主的地区,无论垃圾处理总能力是否足够,都应尽可能多地分出湿垃圾,以期尽可能减少渗滤液产量。 3、根据焚烧炉热值设计值的高低确定垃圾分类重点。 当焚烧炉热值的设计值偏低时,应尽可能多的分出干垃圾,以期降低垃圾的热值;相反,如果焚烧炉热值的设计值足够大,则应多分出湿垃圾,以提高垃圾的热值。 4、根据干湿垃圾分类处理能力的大小确定分类重点。 ①干、湿垃圾的处理能力都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干、湿垃圾各自的处理能力,尽可能多地分出干垃圾和湿垃圾,且要求分出的干、湿垃圾尽可能少的含杂质;此时,源头粗分将是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其他垃圾3类,且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如考虑焚烧炉热值设计值偏低应多分出干垃圾,便可考虑不分出湿垃圾,即源头粗分蜕化为干垃圾和其他垃圾2类。 ②干、湿垃圾的处理能力都足够的情况下,可要求100%分开干、湿垃圾,源头分类是名副其实的干、湿2分。 ③湿垃圾处理能力足够而干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和湿垃圾处理能力不足而干垃圾处理能力足够2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垃圾中干、湿垃圾的含量大小,又分成4种子情况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5、因材分类。 根据垃圾的物质特性,包括主要组分或利用价值最高的组分、来源、综合利用价值及其变化趋势,因材分类,分出主要组分、综合利用价值最高的组分,并建设相应的分类处理能力。 6、根据垃圾热值高低确定主抓厨余垃圾还是干垃圾分类。 垃圾热值低于6000kJ/kg左右(发电量低于330kW.h/t)时,应主抓厨余垃圾精分及其资源化处理;垃圾热值高于8500kJ/kg左右(发电量高于560kW.h/t)时,应主抓干垃圾回收利用;垃圾热值介于6000kJ/kg—8500kJ/kg时,应兼顾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干垃圾回收利用。 四、补齐资源回收利用的短板 1、补齐垃圾物质利用短板,通过强化垃圾的物质利用来促进垃圾分类,重视动力电池、包装垃圾(包括传统的包装垃圾、快递包装、外卖包装等)、农作物生物质和家电及其他大件垃圾等垃圾的物质利用,尤其要站在碳双控高度重视化石基垃圾的物质利用,完善垃圾处理方法和处理体系,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和保护物质资源; 2、提高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复制性,推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工业化、商业化,控制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设运营成本,刹住为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而大上、快上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歪风; 3、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碳双控示范项目,促进生活垃圾科学分类,提高垃圾处理项目的节能减碳效果; 4、推动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排放、运输、利用和填埋处置智能化; 5、加大垃圾转化技术、应用场景、工艺、设备、产品开发研究和推广,全面提升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水平。 五、推行垃圾分类的三道槛 推行垃圾分类须过三道槛,这三道槛由推行垃圾分类的目的决定,能否迈过关系到垃圾分类目的能否实现。这三道槛是: 第一道槛,分类垃圾分类处理,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第二道槛,因材分类,怎样的垃圾就怎样分类; 第三道槛,坚持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需迈过三道槛,由外及里,由里而外,里外呼应,达至公益与私利相统一,供给与需求相统一;推行垃圾分类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和方法,找准抓手,唯此才能形成社区和垃圾产生者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凝聚力,才能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行为,才能实现惜物利物致物尽其用之目的。 你讲得利,要我行义,谁愿分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