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人类生活中亲密的伙伴,是力量的象征,刻苦耐劳、敦厚温良的写照。各种牛,因其生存环境、基因、功用的不同,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也有所差别。画者需通过对牛的形体结构、运动规律与劳作情景,进行细致的观 察与研究,方可画出生动的作品。 中国国画中牛的头部绘画技法
①大笔浸水,吸至半干后笔尖蘸浓墨,略调,中锋画额,顺势带出鼻梁。往右勾出上眼帘,再画侧眼。
②按结构画出眼轮、颧、面颊、下颚的基本体积。
③蘸浓墨,中锋勾眼、鼻、额、上下唇。 ④散锋画耳毛、中锋勾耳轮。 ⑤笔尖蘸浓墨,中锋勾头角,行笔连贯有顿挫。角面凹凸纹按弧状排列,注意疏密长短,用笔要松。趁湿用浓墨干笔调整各部位结构。 中国国画中牛躯体的绘画技法 1.牛的躯干画法 调中墨笔尖调浓墨,先画肩、胸腹,再蘸水略调浓墨,画尾、臀,另起笔从腰至骨盆画至后腿前侧,用剩余墨补臀部另一侧和腹背部,换长锋蘸浓墨,勾肩、背、腹、尾。(如:图4) 国画牛的画法(图4) 2.牛的尾部画法 湿笔蘸墨,中锋双钩,先勾上侧再勾下侧。线条既有弧度又不能太滑溜,画尾椎的骨节,体积要上粗下细。再蘸浓墨顺势写出尾毛。(如:图5) 3.牛的前、后肢画法 牛的前后肢画法大体相同,先大笔调墨,侧锋画肢体上部结构体块。换长锋蘸浓墨,趁湿中锋勾出肢体结构,线条要有顿挫、虚实。蹄可线勾,也可没骨写就,或勾线后以墨色皴擦。(如:图6) 国画牛整体写意画法(一) 1.用重墨线勾画出牛的头部,正面的牛头部结构明显,以鼻梁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2.顺势勾出牛的躯干和前肢,牛肩峰高而宽厚,左右两条前腿前后交错,重心落在着地的四肢形成的三角区。 3.继续勾画出胸腹部、后肢及尾部,四条腿两分、两合,左右交替。注意线条的粗细、轻重变化,并结合皴擦,既表现结构和体积,又注意写意画本身的节奏感和形式美。 4.用大笔调重墨为躯干着色,着色时要侧锋用笔,根据牛躯干的身体结构来绘制,以突出形体的转折变化。笔触之间要适当留白,以突出体积感。 5.继续用重墨表现牛的头部,但要注意墨色不能比眼睛和口鼻的颜色重。而后调淡赭石为牛犄角和四肢简单着色,颜色不比涂得过满,适当留白,使画面有透气感。 写意画法(二) 1.牛头垂下,上宽下窄。牛低头时,背部脊梁突出,身体有强烈的透视变化。用干笔擦出牛身,突出前后空间变化。 2.顺势继续画出牛背部和臀部,注意线条的粗细、干湿变化。用中墨勾勒出前肢,注意以笔断意不断之法表现结构处的转折。 3.继续勾画四肢和尾部,注意四肢的透视变化。 4.用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绘制出牛躯干的体积和透视,头部可用淡墨着色。 5.最后着淡赭墨,为牛身体的边缘着色,完成绘制。 写意画法(三) 1.调淡墨勾画牛头部,重墨勾牛犄角。 2.顺势勾画出牛的整个身体形态。牛奔跑时速度越快,前后腿的步伐就越大,甚至全部腾空,所以尤其要注意牛的动态走向和重心的位置。 3.丰富牛的躯干和四肢上的线条,完成奔跑的牛的身体绘制。 4.顺势用余墨侧锋写出尾部,与身体断开更显灵活生动性。调重墨染臀部颜色,半干时调淡墨染身体颜色。最后调淡赭石简单为牛的头部和四肢等轮廓线着淡色。
国画中牛的更多形态: 水牛平常行动迟缓、运动幅度不大,但不同角度、不同体态也能表现出水牛静中有动的生动一面,示例图如下。 浅水塘水刚好没过牛蹄,绘制时留为空白,更能体现中国画虚实相生的特点,如下图。 名家作品写牛的诗 【宋】王安石 耕牛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
【宋】 陆游 饮牛歌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