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心之体”,心性本来无善无恶,经过后天影响和教化,渐渐有了善恶之分,“有善有恶意之动”。个人认为,后天的心性大致可分为善、良、中、险、恶五个层次,并且也不是一成不变,以“中”为起点,向善的方向为正,向恶的方向为负。所谓“人心惟危”,不是说人心险恶,而是类似于踩高空钢丝,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由正向负、走向反面。 无论修己还是教人,都有两种:一是以正,二是以实。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以正,这是根基和前提,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明白孰是孰非,掌握对错尺度,自知自觉、真知真觉,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对假恶丑的厌弃和远离,从而正本清源、正心诚意、正念直行,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由良知而良能,进而良行。 以实,这是表现和结果,是“正”的现实运用。世事复杂人心多变,遍观历史,对人对事都不能简单以善恶度之。某种情况下,善恶是相互转化的——原来善的,长远看却产生了恶的后果;原来恶的,在更高层面上却成了善的开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何从现实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务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才是王道,才是真正的考验。 与“以正”的可靠相比,“以实”在个别情况下可能是终南捷径、佛心鬼手、不得已而用之,绝不能当作普遍规律,以防鬼手用久了变成鬼、捷径走惯了反而对大道视而不见。因此,正在实先,“以实”必须以“以正”为基础,不可跑偏走邪。 以正是理想、是原则,以实是现实、是灵活,必须坚持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必须坚持原则,但不能拘泥呆板、食古不化。古往今来,那些真正的政治家、那些解决问题的终结者,没有一个不是正实并重、正奇兼用的。 以正,是普遍的、一般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理直气壮。以实,是特殊的、具体的,因材思教、因人而异,慎重使用。平时,应以正育心、以实处事,如此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