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唐模檀干园印象

 击壤斋 2024-11-08

吴军航 半溪斋 2024年02月05日 16:16 安徽

吴军航

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村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应该是最优秀的代表。唐模村小巧玲珑,风景秀丽。更重要的是该村集合了徽派建筑的多种元素,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徽派古村落特色。例如廊桥、水街、祠堂、牌坊、石板街道、水口园林、亭台楼阁、曲桥水榭、老树古宅等等,一应俱全。并且布局合理,组合成了一个园林式的古村落。这在整个徽州地区是很少见的。

该村具有完好的水口,清溪亭秀、廊桥高耸、竹树繁茂,处处尽显徽州园林式的古村落特色。
图片

谈到唐模村中的园林名胜,要数村东的檀干园。该园林始建于清代,在整体设计上巧夺天工,曲径通幽,步换景移。每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每一处堤岸、每一片水域、每一座桥梁、每一个亭台都经过精心安排,园内各种景物都显得自然贴切。让人陶醉其中。它是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之一。一年四季,檀干园就像一幅清新明丽的村居山水图,在古村落的东头徐徐展开。园中清池古树,曲桥碧水,画廊水榭,花木掩映它因季节的更换而呈现出多彩的风姿。春天花香鸟语,夏月荷叶田田,秋季丹桂飘香,冬令叶落天高。一年四季,景色各异。

檀干园因园中遍植檀树和紫荆而得名,素有“小西湖”的美称。园中有三个池塘相互连接。堤坝上古木参天、有亭翼然;“鹤皋精舍”恢宏大度,气宇轩昂;更有特色的是檀干园内有桃花林,白堤、玉带桥、三谭印月、响松亭、湖心亭、镜亭等胜境。徜徉在园内同样可以欣赏到类似于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谭印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苏堤春晓”等美景。

图片

关于檀干园的由来,相传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早清代嘉庆年间,唐模村的商人许以诚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三十六家典当铺,获利甚丰。母因子贵,在山村里过了一辈子的母亲听说杭州西湖景色优美,很想去玩。于是她就向儿子提出了要游览西湖的愿望。许以诚心想老母亲年事已高,况且徽州距杭州路程遥远,长途跋涉,车马劳顿,恐怕老太太力不能支。许以诚为了满足老母夙愿,就出巨资雇了工人,模拟杭州西湖风景,挖泥成池,堆山造景。并取名叫“小西湖”,又称檀干园。这一工程历经三年零六个月才竣工。许以诚最终实现了母亲的愿望。从此这个孝子的故事在家乡故里就流传开了。并受到民间的好评。

同时,檀干园除了景色美丽之外,园中的楹联文化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檀干园的正门两旁有两幅楹联。其一是“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另一是“今之圣地王官谷,中有诗人丁卯桥”。我国最后一代翰林,唐模村人许承尧曾撰写了一副较长的楹联夸赞檀干园,内容是: 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时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瀑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这幅楹联是许承尧专门为檀干园创作的。楹联内容切时切地,表现了诗意化的檀干园。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涵盖了整个园林式的古村落。突出了“全村同在画中居”的园林式的古村落特点。可见楹联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可以使人们产生联想,进入美好的境界而心弛神往。

图片
图片

檀干园中的镜亭四面环水,是小西湖的中心。亭内四壁以大理石砌成,镶嵌有苏轼、朱熹、倪云路、赵孟頫、文徵明、米芾、董其昌、黄庭坚、蔡襄、查士标、陆一岳、郑簠等十八方宋、元、明、清时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碑刻,正草隶篆诸体皆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弥足珍贵。对于园中的碑刻内容,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文徵明的春夜曲。此碑拓片我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就在歙县县城一位老先生的书房里拜读过。诗的全文是:矞云贯月溶金波,碧烟羃树春婆娑。海珠泣红花露重,蜃脂流绛兰逶迤。

越罗复幕交流苏,绣襦结带明青蛾。金壶转刻铜龙湿,漏水溅溅辘轳涩。

辘轳沉沉轧银井,昼毂难淹夜愁永。起看青汉不成眠,不见双星见河影。

河明月淡斗横斜,通宵春思匝天涯。眉端心事说不得,自调新谱按琵琶。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名璧,字徵明,号衡山,自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少时即负盛名。是明代的长寿书法家,他一生非常勤奋,临池不辍。堪称书法界楷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一些有关古代碑刻的书籍很难见到。我能在歙县县城的文化人那里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古代碑刻拓片,进行学习,就算是很幸运的事了。青年时期的记忆,现在还不时浮现在眼前。今天我在镜亭中面对文徵明的碑刻春夜曲,与它近距离对话,心中很有感慨。

 图片
图片

镜亭碑刻是唐模村的镇村之宝。在传承保护方面的故事较多。现举两例如下:其一,传说曾国藩在徽州镇压太平军时发现了这些名人碑刻,想把它盗走,终因体大笨重,不好运输而作罢。       其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埔军校的许海生老将军下放在该村劳动,并在此处饲养家蓄,如养猪、养牛等。这应该看成是被动的保护。避免了当地老百姓的破坏行为。其实,老百姓都知道该园的故事,也无意去破坏它。

以上故事都是这些碑刻幸免于难的重要原因。古人说凡是宝物都有神护。总之,对于碑刻,有积极保护和被动保护之分;有政府保护和民间保护之别。不论怎么保护,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将古代文物留传至今,做到完美无缺就好。

图片
图片

檀干园镜亭碑刻始建之初,就是文人雅士、社会名流相聚的地方。它成了当地文会的重要场所。四方文人墨客在此雅集,行文吟诗,观赏美景,谈论古今。场面是非常高雅的。

碑刻的石料采用的是黟县青石。为了使石质碑刻保存的更为长久,古人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挑选石料要求完好无损,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厚度。同时将刻制的石碑连接竖立,镶嵌在“镜亭”的四壁。并注意在固定石碑的同时不能封住背面,要将背面露出,让石料通风透气。再如将石质碑刻竖立在亭内,避免风吹雨淋,阳光暴晒的侵浸。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由于这些保护措施得当,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才得已观赏到这些完好的碑刻。

图片
 图片

从历史上看,镜亭碑刻是清代唐模村文风鼎盛的标志。是该村经济繁荣的产物。当地人们在良好的文化背景下,动手汇集镜亭碑刻。这是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今天,我们能够站在镜亭里欣赏到这些古代名人碑刻,应该对先贤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