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眼中的醪糟

 孙郎中 2024-11-09 发布于山西
醪糟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或都品尝过,它在南方又叫“甜酒”、“酒酿”、“酸酒”等。旧时叫“醴”,实则就是一种米酒,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食品之一。“醪”,在汉语里,本意是浊酒。怎么叫“浊酒”呢?因为古时候的酿造工艺和条件所酿出来的酒,有绿的、白的,是浑浊不堪的。所以古人在喝浊酒的时候,需要“筛酒”,说白了就是用布把酒过滤一遍去除里面的浑浊物。明代杨慎《临江仙》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可谓是人人皆知的诗句了,表达了知己重逢时淡泊洒脱的情怀! 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盛于清,甜酒酿中比较有名如上海崇明甜酒酿,湖北孝感米酒,四川窝窝米酒等,都是上品。有史记载,见于《大竹县志》,“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醪糟对人健康很有好处,故而在中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醪糟的原料是糯米,其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糯米“味苦温,无毒。温中,令人能食,多热,大便硬。”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糯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暖水脏。”所以说糯米可养胃补肺,很适合冬季温润滋养五脏。糯米酿成醪糟后不再粘腻,不但好消化,而且带有酒的特质,更善于窜透,行气活血,能游走全身,上走肺经,中走肝经,下走肾经,可谓是“既通又补、补而能走”,能补虚、补血、补脾和肺,对女性养生有莫大的帮助!入肺经,能补肺之虚寒,肺主皮毛,故醪糟又能养颜,常吃的人皮肤好;入肝经,能活血,散结消肿,调经通乳,如女性经期推迟、经期量少、经期不适等,就可以多吃醪糟;入肾经,能补肾虚,治疗虚劳泄泻,腰疼。如果经常感到没有精神,倦怠乏力,就可以多吃醪糟。此外,醪糟甘甜芳醇,还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尤其是那些天生体寒、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的女生,平时、尤其是冬天,可多吃点醪糟,对身体好处多多。醪糟对胃寒、女性宫寒都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在寒气逼人的冬日里,来碗热气腾腾的醪糟汤圆,瓷碗中圆滚滚的汤圆飘在酒酿里,软糯清甜,一口汤圆,一口醪糟,顿感胃中温暖,全身寒意消散。 我们知道,糯米本身就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但易于滞碍胃气,增加湿浊。酿成酒酿后,其味甘辛,其性温,得糯米的精华,而能补气养血,健助中焦。常见有人用酒酿来煮鸡蛋,是补虚扶劳的佳品,适合于各种虚损性病症及常人养生。特别是女人生完孩子坐月子的时候,喝醪糟鸡蛋汤有助于下奶,可给妈妈和刚出生的宝宝补充营养。同时醪糟鸡蛋汤还有化瘀通经,排恶露,养血驱寒等功效,且见效特别快。有人会问,哺乳期产妇不是不能饮酒吗?由于醪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酒精饮品,在加热蒸煮的过程中,酒精成分已挥发得差不多了,而发酵所产生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却被保留下来,体现出特殊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其做法也很简单,可先将水和醪糟一起煮沸,鸡蛋打进去搅和,自然放温就可以了。食用醪糟鸡蛋汤,不仅有利于提升人体的气化,喝完了之后是浑身上下暖融融的,暖乎乎。而且醪糟营养成分好,消化吸收快,再者醪糟也有助于睡眠不好的患者,可提升睡眠质量。 醪糟甘温,有滋补强壮之功,且营养成分易于人体吸收,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尤其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醪糟也一样,有些人群并不适合食用醪糟。那哪种体质的人不适宜吃醪糟呢?醪糟得糯米的精华,其产热量高,故能温阳,能补虚,能活血,但亦能增湿;且醪糟中含有少量酒,酒性彪悍滑利,易于动血动火,肝病患者及湿热体质者不适合于吃醪糟;体内热气盛的人食用醪糟易上火,表现为流鼻血、咽喉疼痛、便秘、全身发热等;小儿稚阴稚阳,阳气易动,也不适合吃醪糟。另外,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也不能多喝醪糟。此外,对醪糟汁过敏者也应避免食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