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十大诗人的成名作与代表作

 海曲上人 2024-11-09

本文约5600字。

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有人少年成名,之后更是一路高歌,终成就千古之名。

有人大器晚成,最终也是不朽诗篇流传千古。

也有人成名虽早,最终却“泯然众人矣”。

今整理唐朝十大诗人代表作与成名作,往往能够得出诗人一生的遭遇与辉煌。

当然,虽皆为大唐,时代毕竟多有不同,诗篇的印迹也就各有不同。

也许,从成名作和代表作中,我们能看到诗人一生的印迹……

一、“诗圣”杜甫

杜甫的诗,写的是大唐的历史,大唐的沉郁和知难而后勇的期待。

1.1 成名作《望岳》

杜甫成名在身后,他的诗作广泛流程更是在宋朝,而其“诗圣”之名更是在明朝才开始叫响。

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早期的作品其实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家境条件优越,一直过着“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他北游齐、赵,登上泰山之后,心有所感,写下了千古名篇《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朝十大诗人的成名作与代表作

图1 望岳

1.2 代表作《登高》

公元767年(大历二年),五十六岁高龄的杜甫经历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十年“安史之乱”后,生平好友纷纷离世而去,而自己也终将大志难成。

这一年深秋重阳节,多灾多难的杜甫拖着病体登上高处,遥望眼前的崇山大江,关山锁钥,黑山碧水,满目萧杀。此情此景,忍不住挥笔写下千古绝唱,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借用清代杨伦《杜诗镜铨》的一句话概括:“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不仅是杜集七律第一,更可谓是古今七律第一,正所谓“千家注杜”绝非虚名。

二、“诗仙”李白

李白的诗,写的是大唐的精神,大唐的情绪和勇往直前的信仰。

2.1 成名作《蜀道难》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入长安求见唐玄宗,见贺知章时,拿出了这篇《蜀道难》(学者们对《蜀道难》创作时间多有不同声音)。

就连见多识广的贺知章在长安看到《蜀道难》之后,直惊呼“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觉得眼前的这位夸夸其谈酒杯不停的,书生打扮,道士风采的酒鬼是太白金星临凡?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唐朝十大诗人的成名作与代表作

图2 剑门蜀道

2.2 代表作《将进酒》

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他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太白一生名篇无数,但还是自由浪漫的乐府古诗是他的最大特色,能充分发挥其雄奇的想象力和永远自信的大唐精神。

三、“诗佛”王维

王维的诗,写的是大唐的寄托,大唐的意境和沉重后的空灵。

3.1 成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天赋异禀,少年成名,千百年来与他相提并论的只有苏轼一人耳。

他十五岁京城应试,写下震惊京师的《少年行》四首,其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是千古佳句;

十六岁写下名动天下的《洛阳女儿行》,其中“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是千古绝唱;

十七岁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千百年来重阳节诗词第一,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千古绝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1 成名作《终南别业》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那个时期的王维虽然官至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位—但是已经完全是“释而遁”的状态。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个时期的王维,已经度过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灿烂的时刻。不论是年龄,还是人生经历,晚年的他正是从绚丽到平淡的时刻。

所以,这首诗里的“空”,是诗人的平淡生活,当然不是普普通通的平淡。而是诗人历经沧桑,历经繁华之后的平淡。

四、“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写的是大唐的沧桑,大唐的气象和美刺后的闲逸。

4.1 成名作《长恨歌》

公元806年(元和元年),三十五岁的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

十二月,白居易与好友陈鸿、王质夫三人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

白居易执笔而成千古名篇《长恨歌》,从此,三十五岁的白居易名扬天下。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2 代表作《琵琶行》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曾令唐宪宗很不愉快。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朝中权贵弹劾,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弹琵琶的长安歌妓,创作了千古名篇叙事长诗《琵琶行》。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一篇《琵琶行》,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唤起了千古以来无数人的共鸣。

唐朝十大诗人的成名作与代表作

图3 琵琶行

五、“獭祭鱼”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写的是大唐的奇绝,大唐的感情和无题后的迷乱。

5.1 成名作《无题二首‧其一》

公元839年(开成四年),仕途不顺的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在一次贵族后唐宴席上,李商隐“因窥见后房姬妾而作”,遇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心上人,作《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次美好的相遇,当然,极大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单相思。

昨夜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在温馨旖旎的宴席中,诗人邂逅了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

爱情的邂逅与空间的间隔,身世的浮沉结合起来,让本诗自有朦胧缥缈的无题之美。

5.2 代表作《锦瑟》

一生困在“牛李党争”的李商隐,到了晚年期间,李商隐更是凄凉。这段时间,他写出了最难索解的作品。

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诗人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六、“杜紫薇”杜牧

杜牧的诗,写的是大唐的深沉,大唐的悲慨和旖旎后的英姿勃发。

6.1 成名作《江南春》

杜牧年少成名,真正的成名作是《阿房宫赋》,诗的成名作是《江南春》。

公元833年(大和七年),杜牧被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居住在扬州。在扬州见牛僧孺的途中,写下了这首《江南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江南早春图,春光无限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诗人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所以,本诗的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同时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

6.2 代表作《秋夕》

杜牧的代表作很多,《清明》、《赤壁》、《泊秦淮》、《题乌江亭》、《山行》、《过华清宫绝句》、《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等,无不是朗朗上口,流传千古。

但是,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杜牧诗的还是《秋夕》。

晚唐,某一个秋高气爽,夜凉如水的七夕夜晚,杜牧心中有感,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梅圣俞在《六一诗话》中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这首诗传颂千古的就是言外之意。

这样一个普通的生活片段,仿佛电影一个定格一样,却道出了深宫中,那些宫女们,那些也是花季,或者早过了花季的女孩子们,最凄凉,最孤苦,却又最难以言说的心境。

同样的花季少女,同样的百年光阴,同样的七夕节,不同样的凄凉人生。

七、“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写的是大唐的豪情,大唐的气度和不屈后的森然。

7.1 成名作《竹枝词二首‧其一》

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竹枝词九首》之后。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首妙趣横生的谐音诗。写出了当地少女懵懂美好的爱情,微妙复杂,含蓄谐音,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7.2 代表作《秋词‧其一》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一起加入王叔文集团,开始改革弊治,史称“永贞革新”,并很快成为改革集团的核心人物。

同年八月,唐宪宗即位,王叔文等改革集团都被予以沉重打击,核心人物都被纷纷贬谪或赐死,史称“二王八司马”。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司马,马上又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

在朗州期间,刘禹锡政途受到严重打击,虽然感觉前途渺茫,但他生性开朗,还是一如既往的豪情和奋发。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被贬谪的十年中,那一段就是诗人人生的寒秋。但是,在这样的寒秋中,诗人更能看清一切,而他自己也终将像白鹤那样,高飞云霄,展翅与碧霄之上。

这就是诗人非同凡响的秋日之歌,是诗人气势雄浑的博大胸襟。

八、“诗星”孟浩然

孟浩然的诗,写的是大唐的闲逸,大唐的风流和色相俱空后的逸兴。

8.1 成名作《春晓》

公元711年(景元二年),二十三岁的孟浩然与朋友张子容隐居鹿门山(今湖北省襄阳市),这一年早春的一天早上,诗人一觉醒来看到无限的春光,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春晓》。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本诗全篇二十个字,曲径通幽,回转波折,诗人睡醒的一瞬间,就让人联想到整个春天无限的春光,无限的想象空间。

8.2 代表作《过故人庄》

这首诗同样是孟浩然早年间隐居鹿门山之时所作。

因为孟浩然后期的诗作,《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岁暮归南山》、《晚泊浔阳望庐山》等已经是求仕不得,多有哀怨之情。所以笔者选《过故人庄》一诗作为代表作。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为唐朝山水田园的代表诗人,本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

九、“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写的是大唐的风骨,大唐的气象和边塞归来的悲壮。

9.1 成名作《从军行七首‧其四》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十七岁的王昌龄,赴河陇,出玉门,创做了大量的边塞诗,如《从军行七首》。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2 代表作《出塞二首‧其一》

同样是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之见,二十七岁的王昌龄远赴边塞战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

其中,最被称道的就是以下《出塞二首》。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本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尽了从秦以来到唐边塞的纷乱战乱和离人之苦。

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价道:“此诗可入神品。“

此诗悲壮浑成,婉而多讽,明代诗人李攀龙也称赞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十、“诗鬼”李贺

李贺的诗,写的是大唐的奇诡,大唐的感伤和托古喻今后的鬼仙之辞。

10.1 成名作《雁门太守行》

公元807年(元和二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这是一篇振奋人心的战斗场景,色彩斑斓,画面奇诡,深入的体现出了“诗鬼”的文风。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2 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李贺任职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听李凭弹奏箜篌,写下这篇千古名篇《李凭箜篌引》。

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