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题 2024.11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1985年中,共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小说。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的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我认为,《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它最初使我震惊的是那些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渲染夸张的艺术手法,但经过认真思索之后,才发现,艺术上的东西,总是表层。《百年孤独》提供给我的,值得借鉴的、给我的视野以拓展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哲学思想,是他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方式。他之所以能如此潇洒地叙述,与他哲学上的深思密不可分。我认为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的家园。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轮回,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的位置十分渺小。他无疑受了相对论的影响,他站在一个非常的高峰,充满同情地鸟瞰着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而《喧哗与骚动》这部同样伟大的著作,最初让我注意的也是艺术上的特色,这些委实是雕虫小技。后来,我才醒悟,应该通过作品去理解福克纳这颗病态的心灵,在这颗落寞而又骚动的灵魂里,始终回响着一个忧愁的无可奈何而又充满希望的主调: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世界密切相连,历史的血在当代人的血脉中重复流淌着。 去年一年,在基于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我的作品中对外国文学的借鉴,既有比较高级的化境,又有属于外部摹写的不化境。 现在我想,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无疑是两座灼热的高炉,而我是冰块。因此,我对自己说,逃离这两个高炉,去开辟自己的世界! 福克纳对邮票大的故乡小镇,他的杰弗生镇,加西亚·马尔克斯之于马贡多镇,都是立足一点,深入核心,然后获得通向世界的证件,获得聆听宇宙音乐的耳朵。一个作家如果想在作品中包罗万象,势必浮浅。地区主义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则是无限的;地方主义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在空间上则是无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都是地区主义,因此都生动地体现了人类灵魂家园的草创和毁弃的历史,都显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螺旋状轨道。因此,他们是大家气象,是恢宏的哲学风度的著作家,而不是浅薄、猎奇的、通俗的小说匠。 (摘编自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 材料二: 我认为,文学是否有原创性,与作家是否受到西方文学影响并无直接关系。蒲松龄、曹雪芹大概是没有受到外国文学影响的,据目前的资料所示,这两个人似乎也不懂外语,曹雪芹肯定懂满语,但那时已经是满族人在做皇帝,满语能不能算外语还值得研究。但鲁迅他们这一代作家,大都是懂得外语且明显地受过外国作家影响的。鲁迅的早期小说,有几篇分明地可以看出他借鉴的外国小说,但我们似乎不能以此为理由来否定鲁迅小说的原创性,即便是有明显借鉴痕迹的篇章,如《狂人日记》等,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原创性吧? 因此,我们不必那么惧怕外国文学的影响,也没有必要把受到了外国文学影响当成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当然,认识到这一点,对我本人来说,也有一个过程,八十年代后期,我也是很忌讳别人说自己受到了外国作家影响的,我当时在《世界文学》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提出要逃离马尔克斯和福克纳这两座灼热的高炉,我说他们是灼热的高炉,而我自己是冰块,靠得太近,自己就会被融化蒸发。近年来我的想法有了变化,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焦虑。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之所以成为名家,自然是因为他们写出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但他们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与他们广泛地、大胆地向同行学习、借鉴是分不开的。马尔克斯多次讲过卡夫卡和福克纳对他的影响,他奉福克纳为自己的导师,他在巴黎的阁楼上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拍案而起的故事,早已被各国的作家们所熟知。 可见,受不受外国作家影响,似乎不应该成为判定一个作家水平高低的标准,在当今的情况下,如果要写出有个性、有原创性的作品,最好尽可能多地阅读外国作家的作品,最好尽可能详尽地掌握和了解世界文学的动态。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们也不排除出现一个新时代的蒲松龄的可能性。 高明的作家,是能够在外国文学里进出自如。只有进去,才能够摈弃皮毛,得到精髓;只有跳出来,才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自己掌握的具有个性的创作素材,施展自己独特的才能.写出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受到影响而没在自己的作品里留下痕迹,这就是高手。 而为什么有人受到影响留下了痕迹,而有人受到影响却没有留下痕迹呢? 我想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高明的作家之所以能受到外国文学或者本国同行的影响而不留痕迹,就在于他们有一个强大的“本我”而时刻注意用这个“本我”去覆盖学习的对象。这个“本我”除了作家的个性和禀赋之外,还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他们的创作灵感尽管是被同行的作品所启发,但这道灵光照亮了的是他自己的生活。这归根结底还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的创作,是被生活感动了自己然后写出来的。 汪曾祺先生在一篇关于京剧的文章中写道:“文学史上有一条规律,凡是一种文学形式衰退了的时候,挽救它的只有两种东西,一是民间的东西,一是外来的东西。”文学艺术的趋同化,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衰退,我们应对衰退的,也只能是这两件法宝。关于向外国文学学习,我已经大概地表述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要更加自觉、更加太胆地“拿来”但“拿来”之后,要认真地研究分析。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是属于艺术的共同性的东西,那就是盯着人写,贴着人写,深入到人心里去写;我们要赋予的,是属于艺术个性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风格。什么是我们的风格? 我想那就是由我们的民族习惯、民族心理、民族语言、民族历史、民族情感所构成的我们自己的丰富生活,以及用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和反映这生活的作品。 (摘编自莫言《影响的焦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学习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作品时,莫言经历了从关注作品的艺术手法到深入理解作家心灵的进阶。 B.在《百年孤独》中,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等叙述艺术的形成,受到了马尔克斯哲学思想的影响。 C.高明的作家在外国文学中进出自如,进是摈弃皮毛,得到精髓;出是发挥特长,写出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D.高明的作家受外国文学或本国同行影响却不留痕迹,归根结底是他们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进行创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言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视为两座“灼热的高炉”,形象写出二人作品的高知名度带给他的巨大焦虑。 B.评判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不应看作家是否受过西方文学影响,而应看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个性。 C 乌尔克斯和福克纳之所以能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与他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同行的作品密不可分。 D.追求艺术共同性的东西是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学的重要内容,在文学艺术趋同的时代更应该如此。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老舍在《谈读书》中说:“我极喜读狄更斯的作品。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他的伟大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学来些故意逗笑等'窍门’。” B.贾平凹在谈及拉美文学时说:“我首先震惊的是拉美作家在玩熟了欧洲的那些现代派的东西后,又回到他们的拉美,创造了他们伟大的艺术。” C.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谈及自己写小说的准备,认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 B.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极大影响,他说:“对诗的认识,将使一个小说作者对于文字性能具有特殊敏感。” 4.材料二两次提到蒲松龄分别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论述,谈谈下述内容印证了材料中的哪些观点。(6分) 2024年10月,韩国作家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多年来,她的作品被广泛翻译,尤其出名的是她笔下饱受自我异化和痛苦折磨的人物。有评论家认为,其作品借人物的痛苦经历,深刻揭露了韩国守旧传统对人的压迫,反映了现代人的普遍状况,其变形感和荒诞感与卡夫卡的《变形记》接续。在谈到自己的小说创作时,韩江也说:“我很爱看书,各种韩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韩语的外国文学,我都读了很多,他们给予了我创作的灵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人间赶路 李修文 我的祖父曾经告诉我,他一辈子经历过很多不幸,其中最大的一桩,就是直到晚年才迎来真正的五谷丰登。相比年轻时的兵荒马乱,来日无多的人间光阴才是最要命的东西。我大致理解他:在他的朋友中,有人牙齿坏了才第一次吃上苹果,有人眼睛看不见了儿孙才买来电视机——①这世上让人绝望的,总是漫无边际的好东西。 这庸常的人间,在我祖父眼中,不啻酒醉后的太虚幻境。②每次前来武汉,如果没有照相机跟随,他就不愿意出门。 在红楼门前,在长江二桥上,在宝通禅寺的银杏树底下,这城市的无数个地方都留下过他并不显苍老的身影,每一张照片中的他都笑着,笑容热烈得与年龄不甚相称,恰与站在他身边的我形成鲜明对比。他告诫我,不要愁眉苦脸,看看他,去年还写出“大呼江水变春酒”的句子,他认为,即使放在李白的诗集里也几可乱真;他还告诫我,要向阿拉法特学习,即使死到临头也要若无其事——看,我亲爱的祖父,仅仅通过一台电视机,便对这世界了解得比我多得多。就在几天前,在东湖的一座山丘上,他郑重地告诉我:“《超级女声》的评选有内幕!” 这一次,他是负气出门,原因是我父亲不让他做胃镜检查,于是他要来武汉找他的长孙。不料,我也向他表达了和父亲一样的反对,并且一再向他解释:对他这样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来说,每顿饭只喝半斤酒是正常的,他不可能再像八十岁时那样一喝就是八两,而所有做过胃镜检查的人事后回忆起来,无不心有余悸。他当然不信,只差说我是不肖子孙了。 这欲说还休的一个星期,我的祖父每天都要对我施以小小的折磨,比如他居然要看到电视上出现雪花才肯睡觉,比如每天天一亮就要把我从床上拽起来,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很明显,他是在和我赌气。终有一日,趁着我出门,他楼上楼下地跑了一下午,问遍所有的邻居,这才确信他这个岁数的人的确不宜做胃镜检查。到了这时候,他还在和我赌气,竟然要拉着我去东湖爬山。 小时候,我每天出门上学时,他都要对我大吼一声:“跑起来呀!”于是我就忙不迭地跑了起来;这么多年之后,爬山的时候,我怎么拦都拦不住,看着他远远地跑到了我的前面,又转身对我吼了一声:“跑起来呀!”但是,毕竟体力不支,喊了一半他就喊不出声来了,想了又想,只能坐在台阶上喘气,害羞地看着我。 我走上前去,和他坐到一起,两个人都气喘吁吁。③小小的战争宣告结束,我们迎来了温情脉脉的时刻。不知道从何时起,他变成了个听话的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我身边,似乎满腹委屈,但他已经不用申冤,刹那之间,我全都了如指掌:无论怎么变着法子和我赌气,他其实都是在寻找生机,他只有弄出声响,身边的人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只要他觉得有人注意到他,他就是快乐的;写诗也好,熬夜看电视也罢,这些都是他喝下的药——这么说吧,因为近在眼前的死亡,我亲爱的祖父,正在认真而手忙脚乱地生。 与此同时,这些天,我在寻找一个失踪了的朋友。正是他在八年前告诉我:如果人生非得有一个目标,那么,他的目标就是彻底的失败。 他说到做到。这些年,他辞掉了工作,一直没有结婚,偶现江湖也是一闪即逝。半个月之前,他当年的女友在江苏的某条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突然泪流满面,打电话给我,拜托我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他。 这下子好了,为了找到他,我一个星期打了比往常一个月还多的电话,参加了好几个形迹可疑的聚会。不断有人宣称知道他的消息,但是,每次当我喝得酩酊大醉地从酒吧里出来,他仍然作为一个问题悬在我眼前。应该是在长江边的一间酒吧里吧,我突然有一种错觉:我怀疑我的朋友并未真正离开,说不定,他就躲在离酒吧不远处打量着我们,④就像村上老师的名言,“死并非在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向如此匣新的世界告别是心酸的,”米沃什说,“他羡慕着,并为自己的怀疑羞愧。”我相信,对于米沃什的话,我的祖父一定深有同感;但是在我的朋友那里,这句话应该反着说,至少应该把“心酸”换作“无谓”二字。这么多年,他像一个生活在魏晋或者唐朝的人,我当然不至于将他看作这个时代的嵇康与孟浩然,但他的确已经将生活看作一个玩笑,然后,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在许多时候成为一个笑料,所谓“梦中做梦最怡情,蝴蝶引人入胜”。是啊,当我们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进入——进入酒吧,进入电视和报纸——另有一个人,他的目标为什么不能是离开,接连不断地离开呢? 言归正传。 好说歹说都没用,昨晚,在火车站,祖父拒绝了我的护送,一个人坐上了回去的火车。归途中,我突然想起海子的诗,也想起了我连日来遍寻不见的朋友,正是他当初借给我海子的诗集。苍茫夜色中,我的祖父和朋友都在人间赶路,上升的上升,下降的下降,坐车的坐车,徒步的徒步。 一如海子所说: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对不起,亲爱的祖父,我可以将你说成一株青稞吗——你听我说,今夜的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6.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表达了世人在自己生命衰老之际,面对不断涌现的美好事物无法尽情享受的遗憾和悲哀。 B.句子②说祖父“没有照相机跟随”就“不愿意出门”,这是因为只有拍照才让他觉得人间有点意思。 C.句子③用“战争”写出了过去一周祖孙的紧张关系,用“温情脉脉”又表明了他们的关系得以缓和。 D.句子④意在表明朋友看似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在某种意义上并不算真正离开,而是继续在人间赶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运用夸张手法强化了祖父的要强心理,比如每顿饭想喝八两酒,爬山时远远地跑在“我”前面。 B.文中的祖父与《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先生一样,既有可爱之处,又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C.文中穿插“我”的一个特立独行的朋友的故事,充实了内容,也使行文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D.本文语言有的平白如话,有的精练生动,多处引用的富含哲理的作家名言,又让文章意蕴深厚隽永。 8.本文以“在人间赶路”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认为“矛盾统一”是李修文散文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在祖父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①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材料二: 元亮当晋未衰之时,漠无宦情。迨宋之既禅,其诗愤气火发,处处见之。志子春,咏荆轲,赞夷齐,是岂以一隐为避患计者哉? 初为祭酒参军,继受彭泽令,不过贫仕三径之本怀,故卒辞之。使晋大用元亮,必不肯硁守松菊,置君父于膜外,自表名高,勋烈亦必有可观,何至种种深暮年之浩叹耶! 然则元亮激昂负荷,正在晚岁诗心。以未尝立一日之朝,而抱匡复之愤思,痛肉食之误国,此其纯忠,所以独标千古,诗品迥莫与京也。若只与曹刘诸诗人刱声律高下,又曷足论哉? (节选自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 材料三: 陶靖节小试于彭泽,以世家而为仕,道在仕也。仕而知其终不可而去之,其用意深矣。用意深而终不可形之言,故多诡其辞焉。不可形之于言而托之诡词者,非畏祸也。晋未亡,刘裕未篡,而先发其未然之隐,固不可也。万一裕死于三年之前,义符辈不足以篡,何事以未成之逆加诸再造晋室之元勋,而为已甚之辞哉? 此君子之厚也。故其归也,俾曰“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如是而已矣。虽然此言出而长无礼者之傲不揣而乐称之则斯言过矣。君子之仕也,非但道之行也,义也;其交上下必遵时王之制者,非但法之守也,礼也。县令之束带以见督邮,时王之制,郡守之命。居是官者必繇之礼也,知其为督邮而已矣,岂择人哉? 少长也,贤不肖也,皆非所问也。孔子之于阳货,往拜其门,非屈于货,屈于礼也。君臣之义,上下之礼,性也,非但不可逃也,蔑礼失义而不尽其性.过岂小哉? 言不可不慎,诵古人之言,不可以昧其志而徇其词,有如是夫!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 【注】①宋高祖指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 虽然A此言出B而长C无礼者之傲D不揣而乐E称之 F则斯言G过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显扬,与《报任安书》“而文彩不表于后世也”的“表”字意思不相同。 B.京,大,与《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的“京”字意思不相同。 C.发,揭露,与《促织》“探石发穴”的“发”字意思不相同。 D.屈,屈从,与《苏武传》“屈节辱命”的“屈”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基于对生活境况的考量,向亲友们表达了想要出仕的想法,执事者听说以后就任命他担任彭泽县令。 B.黄文焕认为陶渊明的诗歌品格高迈,无人能比,但在声律层面如果和曹刘等人的诗作相比较,则尚有差距。 C.王夫之认为,谨守君臣礼义出于每个人的本性,一旦蔑视君臣礼法,抛弃君臣大义就是犯了非常大的过错。 D.王夫之以陶渊明辞官托辞为例,指出对于古人的言论不能只理解其词句的表层含义,还要领会其深层意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迨宋之既禅,其诗愤气火发,处处见之。 (2)居是官者必繇之礼也,知其为督邮而已矣,岂择人哉? 14.对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原因,黄文焕和王夫之的看法不同。请在材料二、三中找出你的依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观棋① 陆游 一枰翻覆战枯棋,庆吊相寻喜复悲。 失马翁言良可信,牧猪奴戏②未妨为。 白蛇断处真成快,黑帜空时又一奇。 敛付两奁来对酒,泠泠听我诵新诗。 【注】①此诗作于庆元元年(1195年)诗人闲居山阴老家之时。②牧猪奴戏:对棋类游戏的鄙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诗人从旁观者的视角,生动呈现了竞争激烈、精彩非常的围棋对战的场景。 B.第三句借塞翁失马的典故,暗写棋局复杂多变,也暗示观棋者情绪高低起伏。 C.诗人用“牧猪奴戏”指称围棋,但又认为不妨一玩,这足见围棋的吸引力。 D.本诗借观棋这一生活片段表现闲居的苦闷,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相近。 16.本诗尾联连用“敛付两奁”“对酒”“听”“诵新诗”等诸多动作收束全诗,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年轻人跟长辈一起时常常因为年龄差异不愿交流,长辈们可以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的孔子那样用“ , ”鼓励他们。 (2)有一种文艺观点认为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是文艺的根柢。这种观点可以用《报任安书》中列举的古人例子“ , ”来加以证明。 (3)古人在诗歌中常常将“江”“山”并举来描写美好图景,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个人阅读积累和作文的关系。书籍毕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记录和传播知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善于阅读积累的人而言, ① 。很多经典作品,常读常新,能不断给人们新的启示,使我们获得属于个人的发现和无穷的作文材料。 作文材料也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② ,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素材,就不愁笔下无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作者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典型材料而写成的一篇优秀通讯。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即使走进一条很平常的街道,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发现有趣的文化现象,甚至观察到社会的各种经济形态。 18.对下列句子中“毕竟”一词表达的语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书籍毕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记录和传播知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肯定,确认) B.小艾能解决这么复杂的难题,毕竟是名校毕业啊! (佩服,赞美) C.小米愿意赔偿损失,毕竟合约是他签的。(无奈) D 小艺虽然没办好这件事儿,可他说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尝试。(寻求安慰)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黛玉看望挨打的宝玉,宝玉反安慰黛玉。“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 ① 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甲)’”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虽是由于贾环告发,贾政听后 ② ,暴打宝玉,但根本原因却是贾政不喜宝玉整日只知“游手好闲”,鄙视功名利禄,不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叛逆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宝玉灵魂相和、同为叛逆者的黛玉,却说出“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显然违背了他们的本意。但宝玉却只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乙)”放心什么? 这样话是什么话? 二人都不说,但宝黛自从互诉情意,早已 ③ ,不言自明。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标点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的特定性质和作用。请在文中两处括号内填写合适的标点,并结合《红楼梦》的内容说明理由。(6分) 22.这段评论文字,对你阅读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字数不超过20字。(2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 ②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③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 谚语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通俗形象又寓有深意。读了上面三句谚语,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至少选择其中两句,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高2025 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C 根据材料二原文“只有进去,才能够摈弃皮毛,得到精髓;只有跳出来,才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可知,“摈弃皮毛”“发挥特长”都是作家进入外国文学后达到的结果,而非“进出”的含义。 2. A 根据材料一“我足冰块”“我对自己说,逃离这两个高炉,去开辟自己的世界”和材料二“八十年代后期,我也是很忌讳别人说自己受到了外国作家影响的”可知,“高炉”形象写出二人作品的巨大力量,莫言的焦虑源于担忧自己在学习借鉴二人作品时难以创造自己的风格,而非二人作品的高知名度。 3. B 材料二第四段观点为高明的作家能够在外国文学里进出自如,受外国文学影响而不留痕迹。A项老舍效仿狄更斯,属于“进”;B项,拉美作家既吸收欧洲现代派的东西,又创造了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作品,属“进出自如”;C项,鲁迅读过的外国作品为其小说写作提供了参照,属于“进”;D项,沈从文从本国文学中汲取创作力量,不属于在外国文学中“进出自如”。 4.①第一次提及蒲松龄是将其作为事实论据佐证观点:文学是否有原创性,与作家是否受到西方文学影响并无直接关系;②第二次提及蒲松龄是补充说明中国也可能产生不受外国作家影响的优秀作家,使论证更加严谨。(每点2分) 5.①地区主义作家能够立足一点,深入核心,以小见大地展现人类社会:韩江立足韩国社会,创作出反映现代人普遍状况的作品。②作家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与他们广泛学习同行作品密不可分:韩江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与小时候对本国和外国作家的广泛阅读相关。③高明的作家能够在外国文学里进出自如:韩江在写作上既受到外国作家的影响,又创作出了反映韩国社会的作品。(每点2分,三点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 B 祖父出门就要拍照并非因为拍照才觉得人间有点意思,而是因为人之将逝,想借助拍照留下在人间生活过的痕迹。 7. A “夸张”错,这是祖父实际的情况。 8.①统摄全文:无论祖父还是朋友,都是“在人间赶路”。 ②暗示主旨:祖父和朋友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但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短暂一生。 ③以此为题,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兴趣又能引人思考。(前两点各2分,最后一点酌情给1分) 9.(1)矛盾:①身体衰老,心态年轻。祖父年过九十却仍然关注时事。②害怕衰老又不愿服老。面对衰老的事实担心自己的身体,畏惧死亡,却又力图证明自己不曾衰老。(4分)(2)统一:热爱生活,留恋人世。(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0. ADF 正确的断句应为:“虽然,此言出而长无礼者之傲,不揣而乐称之,则斯言过矣。”意思是说:“尽管如此,说出这样的话会助长无礼之人的傲气,使他们不加仔细揣摩就乐于称颂它,那么陶渊明的这句话就是错误的。” 11. A 两个“表”字意思相同,都是“显扬”的意思。 12. B 曲解文意。原意:如果把陶渊明的诗作和曹刘等诗人的作品只进行声律上的比较,就是忽视了陶诗的高迈品格以及陶渊明的诗心,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不值得评价。 13.(1)等到南朝刘宋接受禅让之后,他的诗作中愤怒之气像火一样喷发,到处都能看到。(“迨”“既禅”“火发”“见”各1分。) (2)担任(县令)这个官职就必须按照这样的礼节,知道他是督邮的身份罢了,难道还要挑选是哪个人吗? (“居”“繇”“而已”“岂”各1分。) 14.(1)材料二认为陶渊明没有做官意愿,且未得大用,故而辞官;材料三认为陶渊明觉察到了刘裕的不臣之心,出于对晋朝的忠心,故而辞官。( 一点2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亲自耕田种地来获得生活物资,身体变得衰弱多病,后来担任了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朋好友说:“我暂时想出来当官来谋求一点养家的物资,可以吗?”州的长官听到这话,便任命他为彭泽令。到了年末,恰逢郡里派督邮来县里检查,县里的官吏报告说应该整束官服相见,陶潜感叹说:“我难道能因为五斗米便向乡里小人折腰吗?”当天便交还印绶辞职,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年,朝廷征召陶渊明为著作郎,不去就职。(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认为自己降低身份作后一个朝代的臣子就是耻辱。自从宋高祖的基业渐渐兴盛,陶渊明再不愿意做官。 材料二: 陶渊明在晋朝还未衰亡的时候,恬淡自适没有做官的情怀。等到南朝刘宋接受禅让之后,他的诗作愤怒之气像火一样喷发,到处都能看到。记叙田子春,歌咏荆轲,赞颂伯夷,这难道是用隐逸作为躲避祸患的谋划吗? 起初担任祭酒参军,继而接受彭泽县令的任命,仅仅只是为了养家做一个俸禄低薄的小官这样的本意,因此最终辞去了官职。假使晋朝重用陶渊明,他一定不会固执地守着家里的松树菊花,把君父置于身外,显扬自己的高名,功勋也一定非常可观,何至于各种迟慕之年的浩然长叹呢! 但是陶渊明激动昂扬担荷厚重,正在他晚安的这颗诗心。因为他(晚年)未曾在朝堂上立身一日,但是又抱有匡扶国家的愤愤之思,痛恨当权者耽误国家,这就是他纯正的忠诚,因此他千古显扬,他的诗歌的品格没有人可以相比较。如果只是和曹刘等诗人在诗歌的声律上比较高低,又哪里值得评价呢? 材料三: 陶渊明牛刀小试担任彭泽县令,这是他出于仕宦世家而做官。世家子弟的出路就是做官。做官后他知道自己最终还是不可以做官就弃官而去,他的用意非常深远。他虽然用意深远,但终究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他的作品也闪烁其词。他没有直接用语言表达而是采用托词,不是因为他畏惧祸患。当时东晋尚未灭亡,刘裕还没有篡夺权位,(这种环境下)他先揭露他所预见的尚未形成的隐微的变化,本来就不行。万一刘裕早三年死去,他的儿子刘义符之流不足以篡位,那么如何能够把篡位未成的谋逆之罪强加给对晋朝立下再造之功的元勋,并为此制造出非常过分的言辞呢? 这正是正人君子的厚道之处。所以他辞官归隐时,只是说:“怎么能够因为五斗米的俸禄向乡里小儿折腰呢?”仅仅像这样罢了。尽管如此,说出这样的话会助长无礼之人的傲气,使他们不仔细揣摩就乐于称颂它,那么陶渊明的这句话就是错误的。君子出仕做官,不仅是为了践行正道,也是出于大义。 君子做官而与上下级交往,一定遵守当时君王的制度,这不但是守法的表现,也是礼的要求。作为县令必须整束好官服去见郡的属吏督邮,这就是当时君王的制度,郡守的指令。担任(县令)这个官职就必须按照这样的礼节,知道他是督邮的身份罢了,难道还要挑选是哪个人吗? 至于督邮是老还是少,是贤能还是不肖之徒,都不需要过问。孔子对于阳货,曾经亲往他的门前拜见,这不是屈身事奉阳货,而是屈从于礼仪规范。君臣之间的大义、上下之间的礼仪,都是出于人的本性,蔑视礼法、丧失道义、不能保全人的本性,这个过错难道还小吗? 立言不可以不慎重,传诵古人所说的话,不可以不明白其中蕴含的意旨,却只理解词句的表面含义,就像对待陶渊明的这句话一样! 15. D 《临安春雨初霁》表达了诗人在寓所等候召见时的清闲落寞,郁闷惆怅;而在木诗中看不出“闲居苦闷”,本诗流露出的恰是一种生活闲适之感。 16.①收好围棋后继续对酒、品诗,场景的快速转换,传递出对弈者的酣畅愉悦、意犹未尽之意。(2分) ②下棋、喝酒、诵诗、听诗,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生活的雅致安闲。(2分) ③诗人观棋赋诗,邀友品诗,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亲近与投契。(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7.(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以上答案皆可) (3)示例一: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示例二: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示例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每处1分) 18. D D表示辩解,求原谅。 19.①书籍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源泉 ②只要你像鹰隼一样勤于搜索(每处衔接合理2分,有修辞手法1分。) 20.①哭哭啼啼/抽抽噎噎/呜呜咽咽/泪眼婆娑/泪眼汪汪 ②勃然大怒/怒不可遏/大发雷霆/怒气冲天/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怒气冲冲 ③心心相印/心有灵犀(1空1分) 21.甲:!表示强烈的感情,传神地表现出黛玉看到宝玉受伤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乙:。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语气平和。宝玉不喜欢听追求功名一类的话,但说话者是黛玉,他需要注意语气,不应有激动的情绪反应,甚至还需要安慰黛玉,并重申木意。(每处标点填写正确1分,每处理由陈述准确2分。) 22.阅读文学作品,要细品人物语言的意蕴。(内容正确,强调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品析的重要性,1分;字数满足要求,1分。) 23.【谚语解读】 “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事先做好准备、避免问题的发生比问题出现后再去解决更好。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思是羊丢失了之后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强调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也有积极意义。 “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告诫人们要在事情还未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时及时停止或采取补救措施;到处于危急情况时才采取措施挽救,则为时已晚。 【立意示例】 选择①②:可以从预防与补救的补充关系角度立意,强调既要重视预防,避免问题发生,同时在出现问题后也要积极补救,不能因害怕犯错而不敢行动。 选择①③:可以从预防与补救的对立关系角度立意,突出预防的关键作用以及不及时预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提前做好准备。 选择②③:可以从预防与及时预防的递进关系角度立意,探讨及时补救的重要性以及不及时补救的危害,鼓励人们在犯错后要勇敢而对,尽快采取措施。 【关于亮点的认定】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逻辑清晰、严谨。 【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 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实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 ⑬材料新鲜 ⑭构思新巧 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⑯有个性色彩 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四、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