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悟世事145:只满足于知道了是远远不够的

 南山木铎 2024-11-09
心浮气躁,是社会的通病。信息时代,知识铺天盖地,我们在追求“知道了”,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将“知道了”的事情,付诸行动。知而不行,不如不知。

知道了,只是学习的第一步。知道了,然后去行动,最终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自己真正“知道了”,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了。
在读《论语》时,读到: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瞬间感觉冷汗直冒。子路的意思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还没能实行,就怕又听到另一个道理。与子路相比,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各种“道理”,不仅学习,还不断的给别人讲这些“道理”,我们真正懂这些道理了吗?未必。
看看现在,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可是人们发现落马的贪官越来越多,贪污的金额越来越大。这些人,哪一个在位上时,不是学习的先锋?结果呢,是真的没学进去,没进脑,更没入心,只是在嘴皮子上过了一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知行合一是一个重要的理念。知道一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把这个道理体现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子路担心听到的道理太多而自己没有时间或者精力去践行,这反映出他对实践的高度重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学到了 “尊老爱幼” 的道理,仅仅是知道这个观念还不够,真正的践行是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过马路时帮助小朋友等具体行为。子路就如同一个专注于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人,他不愿意让自己所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子路有一种强烈的自我约束意识,认为自己必须先完成对一个道理的实践,才能去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态度在学习和自我成长中是非常宝贵的。比如,在学习技能方面,子路就像是一个学生,他要求自己必须先熟练掌握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后,才会去学习另一种新的工具,而不是贪多嚼不烂。他深知如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真正内化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那么再多的知识积累也只是空中楼阁。
当下的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接收信息,而不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学习就失去了意义。比如在学习外语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背诵单词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开口说、动笔写,将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流场景中。
在个人修养和品德培养上,我们要将道德准则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对自己的行为有严格的要求,像子路一样,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学的每一个道理和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