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病反复,就怕心反复。” 假期里,我和母亲一起在阿吉泰听课。上课一起去,下课一起回,在家一起做保健操,饭后散步再聊聊今天上课的体会。母子变成同学,我们的话题从阿吉泰自然延伸到生活周遭,亲子之间无话不谈。 母亲听完一个疗程,迫不及待地要回家了。她说:“这回,无论你爸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会顺其自然,绝对不会生气了。”我告诉她:“在阿吉泰课堂里一片和谐,没有人惹你生气。我们深刻地反省自己,但听的毕竟是别人的故事,真正的挑战是回到熟悉情境,在真实的生活中调整自己的情绪。知易行难,修行的路才真正开始了。”套用教育系统的话说,听课是理论教学,生活才是实践环节。实践可不是把理论应用一下那么简单,从知到行的跨越远比想象的艰难。受教育的效果如何,不是看你听懂没听懂,关键在能不能知行合一。圣人教我们吾日三醒吾身,自问“传不习乎”?此中“习”可不是复习之“习”,而是实习之“习”啊!繁体“習”,从羽,就像一只小鸟不断地扑腾着翅膀,尝试着起飞。学习之“習”,强调一种积极投身实践、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精神。我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阿吉泰一次课要持续三个半小时,选几个质量高的汇报不就行了吗?现在明白了,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有多难啊!阿吉泰干脆让你把半天的时间脱离开原来的生活,至少这半天你处在积极情绪中的。听课生活化了,做半天和尚,修行那是自然的。不过,“躲进小楼”的修行毕竟是被动的。走出课堂,外在的刺激多了,惹你生气的事情又来了,重复了千百万次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经过几次不算成功的生活实践后,母亲对自己既抱有信心,又免不了担忧。在阿吉泰被遗忘的旧观念,是否会再出现?在阿吉泰做出的承诺,是否能兑现?这都是问题。蒙医心身互动疗法开的处方包括心理处方、行为处方和饮食处方。这饮食处方最容易实现,日常活动也可以依方照做,最难的是心理关啊!如果说到就能做到的话,我们也许根本就不会生病。我们就和没长大的孩子一样,什么都明白,但还是免不了“尿炕”。纳老师讲:“坚持坚持再坚持,巩固巩固再巩固”。一是要持续不断地听课,把头脑里错误的观念清除出去,二是要不断地回炉学习,时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尿炕”行为。一点一点地修,直至把知和行完全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健康的目的。我告诉母亲,回家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对自己没信心,那就继续听课。回家路上,脑子里就要想清楚以下几点:- 总有不遂人心愿的事发生,事先就要想好如何面对,不要等事情发生了才被动反应;
- 如果自己又生气了,要学会原谅自己,承认进步道路上会有反复;
- 如果有一点点进步,记得要给自己点赞。在考验面前想,如果纳老师就在身边,他会告诉我怎么做呢?
她上午回了家,晚上就给我打来电话:“我告诉你爸别把院子里的葱拔起来,结果说了还不如不说,他莫名其妙地全给拔了,七断八截的……” 听了这话,我都有点来气了。生活在城市里,我特别稀罕家里种的蔬菜。真想立刻给父亲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辛辛苦苦翻土地,撒种子,栽葱秧,结果没到完全成熟,就全拔起来了。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过多次了。你问他的时候,他要么支支吾吾不做解释,要么就强词夺理。理讲不通,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故意气人。情绪管理中有一个ABC理论。A指的是发生的事情,B是对这件事情的解释,C是这个解释带来的一个结果。拿这件事来说,A就是葱都被拔起来了,B是我的解释——他故意气我,C自然就是生气抱怨,吵吵闹闹。葱全被拔起来了,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就是把那些葱全扔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这个解释B。父亲不是神智不清的糊涂蛋,做这件事情必有他解释得通的理由,只不过他描述不清,或者不好说出口,别人就更难理解了。父亲干重活是一把好手,但不喜欢干零碎活,不管做什么就图个痛快。还有他有点孩子气,一旦觉得哪件事情让他高兴了,他就会一股脑地做下去。妈妈让他拔一些葱够几天吃就行,他确实就照做了。结果拔得多了,一看地里也没多少了,索性一次除园,又准备在葱地里种二茬蔬菜了。拔葱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就跟我小时候拔萝卜一样,一根一根的,内心充满了收获的喜悦。揪着几棵葱慢慢往起拔,眼看着就要出土了,结果在最后时刻断了。然后就期待下一次能连根拔起,完美出土……成年人心里都装着个游戏的小孩儿,只不过有些人学会了理性的利弊盘算,而有些人则抗拒不了一时的玩性。 哪怕是一件很荒谬的错事,在决定这样干的前一秒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有时这个理由还很高尚。爸爸可能还认为他做了一件能让妈妈高兴的事。葱迟早要拔起来,所以他就手勤地提前拔了。至于说葱不好存放,拔的时候没用铁锹,这些错误是后来的事了。 期待就是有预谋的怨恨,我们总假设别人能和我一样思考问题,这才是错误之所在。如果生气是错,那错在解释,而不是事件本身。他做这件事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理由,但他绝对不是故意气我。如果从爸爸的视角看待这件事情,会不会觉得他很可爱呢?如果这样想,我不仅不生气了,而且会把这件事情当成共同生活的一个小插曲。如果把之前那个错误的解释B换成B’,那原来的反应C自然也就变了。一个人很难具有和另一个人完全相同的视角,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阿吉泰里学到一句万能的安抚自己的话:“那就那样吧!”意思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原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我只需要知道他不是故意气我,这就足够了。让一个七十岁的人承认自己面对一片大葱地又起了拔萝卜的玩性,不容易。看文章,听讲课,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在B和B'之间权衡比较,选择那个正确的解释。但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做出反应。刺激出现了,放弃那个重复了千万次的解释,而选择陌生的理由,容易吗?看到葱散落一地,我心平气和地去推理连他自己也说不清的理由,难呐。所以,生气是免不了的。不过,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是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意识,即我知道自己生气了。此时,就应该快速止怒,稍作缓和。等到静下心来,再去复盘,探究他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当我真正了解了之后,下一次面对类似的情境,做出正确解释的难度就会比第一次小很多了。反复这样训练,我们的情绪化的应激反应才能扭转过来。气,不能白生。所以有情绪,必复盘。生气过后又开始懊悔,这等于错上加错。在实践中反思,要比在课堂里反思更难,但也更重要。反思过后,再一次做好心理建设,极迎接下一次考验。心里不要老是盯着过去,而是要向前看:“看我下一次的表现吧,我一定能做好!”在内心里反复模拟演练,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真实生活的时候,充满信心。如同训练空乘一样,教练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让她面对各种出言不逊、蛮不讲理、无理取闹、百般刁难的乘客,这样才能在事件发生时正确反应。 行为习惯是可见的,我们可以用强制的力量改变。但是,想法不可见,很容易失去监督落入恶性循环。这就是很多人在阿吉泰课堂里觉得变聪明了,像一个看透人生的智者,而一旦进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又变得弱智了,被一种让我们自己都厌恶的力量所掌控。此时,我们绝望地哭泣,愤怒地呐喊:“明明是他犯了错,我为何要道歉,我何错之有——”只能说,我们还没到人生真正的痛处,受到的惩罚还不够。真到了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此时,就回来听课吧,因为这里有人已经替我们痛过了,他们会告诉我们错在哪里。如果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也不要太苛责自己,要给自己留下进步的机会。听课的同时,自己给自己布置家庭作业:走出课堂,回到家中,如何应用所学。那些健康的人所持有的平和想法,也是被重复过千百次后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了,健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让一个不爱生气的人生气,就像让爱生气的人变得温和一样艰难。我们这样痛苦地改变对心态平和的人来说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一个习惯了骑自行车的人突然骑三轮车,眼看走错了方向,但还是不会转弯。此时,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意志力,强迫自己“不惜代价”地转向了,这就迈出了建立新习惯的重要一步。有了动作记忆,下一次转向就会轻松很多。思维的转向看似瞬间就能完成,但实际上很艰难。我们应该像学习骑三轮车一样学习思维转向。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转变想法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认真对待;其次,要为转向做好准备,把在阿吉泰学会的语录记在心间,到了那个需要转向的时候就默念:“没脾气,不生气”。这些话语就像教我们骑车父母一样,加持着我们不要撞向南墙。经历几次强制改变后,我们就会慢慢地形成习惯动作了。我们看似有了成年人的躯体,但心智还远未成熟。这时候,就像在父母的保护下学习走路一样,学习新的思维方式。阿吉泰,就是我们思维的向导和监护人。母亲继续说道:“换做以前,肯定会吵闹一顿。这回,我当时不高兴,但想了一下,葱损失了是小事,全扔了也没多少钱。可如果自己生气伤了身体,去了医院,那可不是几百块钱的事儿了。” 生气的成本高,原谅的成本低,多么痛的领悟啊。只要对身体好,算一笔经济账也行。我说:“这样想就对了。” 如果宿醉能提前出现,那就不会有人喝酒了。改变很难,就是因为痛的惩罚不能立刻送达,我们对生气的结果还心存侥幸。如果一生气,身体的症状就立刻出现,你还会生气吗?反过来也一样,内心改变的效果也是慢慢累积的。健康,是一个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不像糖果那样甜蜜,不像金钱那样令人兴奋。生一次气,那种让自己感觉强大、控制他人的快感却是能立刻兑现的,所以,我们很容易被本能捕获。只是因为后来丢失了健康,才知道生气的坏处和健康的宝贵。 我们不能光靠痛的领悟和不知何时到来的健康来激励自我的改变,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做人的孩子,及时地奖励自己。如果意识到自己有了转变,就可以想象纳老师为我们伸出了大拇指。除此之外,还要给自己“加一个鸡腿”。既然改变想法那么艰难,那一次进步完全配得上一次庆贺。听到母亲小小的改变,我就像夸奖六岁的儿子一样,不吝溢美之词。我给她发了个“进步红包”,想告诉她:改变,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挣钱——如果她这么在乎钱的话。 纳老师在课上讲过:“改造改造再改造,巩固巩固再巩固,强化强化再强化。”我想,这及时的奖励也是一种强化吧。为此,我设立了一项B'基金,只要她把阿吉泰的领悟在生活中践行一点点,就立刻支付。等到我们真的进步了,再次回到阿吉泰,听课的收获,就不单纯有痛的领悟,还包括智者的共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