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写乎 2024-11-10 发布于四川

作者:安锦

清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革大事——戊戌变法,年轻的统治者光绪皇帝开始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大的变法改革。这次改革历时一百余天,所以在历史上又被称为“百日维新”。那么,由最高统治者发起的变法改革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

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是来自广东的康有为。康有为最先只是一名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但他接触西方政治方面的内容更广,同时他又怀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于是,他知识考中进士后打算上书光绪帝建议国家实行变法。

(康有为)

但他仅仅只是部院单位的一名普通官员,没有直接给皇帝上奏折的权力,于是他将自己的奏折递交给本部门的堂官(笔者按:六部尚书、侍郎等部门正副职都是本部门的堂官),由本部门的堂官代为转给皇帝。

光绪帝发现康有为这个人才后,内心也燃起想要效仿历代圣明君主改革变法的创举,于是他积极启用维新人士,像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被积极启用,光绪帝开始为变法做打算。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尽管此时她名义上已经归政给光绪帝,但实际上所有的军国大事还要需要慈禧太后拍板才能够决定,光绪帝仍然是一个傀儡。

光绪帝和康有为的种种举动引起了朝堂上部分守旧派官员的警惕。其实从整个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朝廷的大臣们应该都知道,国家实施变法一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却损害了大部分旧官僚旧贵族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伤害,阻止光绪帝变法势在必行!

于是这阵风就吹到了慈禧太后的耳边,她对光绪帝变法的事不置可否,但也有些轻视光绪帝的意思在里面,她认为光绪帝的变法不过是小孩子胡乱打闹罢了,这帮维新派官员不过只是把光绪帝当做美好前程的垫脚石,借着变法的名头来升官加薪,最终也折腾不出什么大风大浪。

( 光绪帝 )

但是,慈禧太后这次却低估了维新派的最终目的。

维新派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要变法,更重要的还是要光绪帝真真正正的掌握国家权力,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除掉光绪帝执政的最大障碍——慈禧太后。而维新派盯上的最得力助手则是袁世凯。

此时袁世凯刚刚从朝鲜的旋涡中脱离不久,他居住在京城外的一座寺庙内,等待明天面见慈禧和光绪。

这天晚上,维新派的三号人物谭嗣同被派去说服袁世凯发动政变。

其实谭嗣同是不相信袁世凯这个人的。但康有为坚持说袁世凯曾欠他一个人情,并且当时袁世凯还做出了“如公有所需,世凯必定竭力相助”的承诺,所以康有为认定袁世凯为了还这个人情,一定会帮他们实施政变,但谭嗣同认为,袁世凯这个人反复无常,从他能顺利从一团糟糕的朝鲜政局脱离出来就知道,这个人城府极深,并且是一个骑在墙头的“墙头草”,不可以委以重任。但是康有为一再坚持,谭嗣同也就只好去面见袁世凯了。

见到袁世凯后,谭嗣同说明了来访的理由,并且谭嗣同亮出别在腰间的手枪,告诉袁世凯如果你不答应,那么你的命就掌握在我手里。袁世凯听到维新派想要包围圆明园,发动政变斩杀慈禧的计划后,大惊失色,久久沉默不语。随后袁世凯问道,维新派有何奇招。

谭嗣同表示,维新派已经集结了不少义士,只需要袁世凯派兵把圆明园一围即可,别的事由维新派来动手。袁世凯陈述了这个计划的两点不可行之处:第一,他的兵虽然战斗力强,但是受制于朝廷的管控之下,不可随意调动;第二,慈禧的宠臣荣禄此时担任直隶总督,掌握京畿地区的兵权,自己这点兵力,实在难以与其抗衡。

谭嗣同得到袁世凯否定原计划的答复,也无可奈何,只好悻悻地离开,最终也没有和袁世凯讨论出什么实质性的计划变动方案。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康有为、梁启超逃至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光绪帝被慈禧太后软禁至瀛台,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光绪帝再次完全沦为傀儡。

( 谭嗣同 )

那么,我们站在历史角度上来看,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呢?

第一,指令过多。

维新派认为只需要短时间便可以完成清朝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预备期的过渡。于是光绪帝频频发出新的政策指令,但是从中央到地方督抚传达指令需要时间,那个年代也没有即时通讯工具,往往地方督抚刚刚收到指令开始实施,下一个指令又到了,新的指令在不断地发放地方,但上一个指令却并未实施到位。

于是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往往朝廷发下来十条指令,地方上连一条指令都完成不了,渐渐地地方督抚大员们认为这是胡闹,便失去了实施指令的耐心,于是很多指令便被搁置了。

第二,不切实际。

尽管维新派的很多想法都是积极正确的,但是却并没有结合清王朝的实际情况。比如将国家体制由封建体制改为君主立宪体制,要建立国会大厦需要三至五年,全民海选议员需要至少一年时间,国家制定新的宪法需要至少一年时间......

这一些维新派都没有考虑到,仅仅只是把西方和日本体制的表皮学到,没有实际的考虑封建体制在中华帝国这个古老国家的根深蒂固,预备时间过短,不切实际。

第三,诛杀慈禧的错误。

古代中国王朝以“孝”治天下,慈禧太后作为光绪帝名义上的母亲,应当“以天下养”。而维新派试图通过诛杀慈禧太后来夺取国家政权,站在第三人的角度来看,这将置光绪帝于“不忠不孝”的境界。客观的来讲,正是因为慈禧太后选择光绪帝作为养子,光绪帝才能从一个王子变成帝国的君主,光绪帝应当怀有感恩的心。并且慈禧太后已经年逾古稀,光绪帝正值壮年,从时间上来讲,光绪帝必定会真正君临天下,掌握国家政权,过于急躁的选择暴力杀害慈禧夺取政权的方式,实在是不可取。

第四,损害旧贵族旧官僚的利益。

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设置新官职,这会把很多闲职取缔。这就影响到了很多吃国家俸禄的大臣们,他们作为封建国家体制下的顽固派,出于维护自己的利益,必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挠维新派的行为。再加上清朝统治者奉行“祖宗家法”的说法,对旧制度的维护高于对新制度的追求,这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大原因。

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清王朝的统治者开始尝试循序渐进地改变国家体制,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但历史留给清朝的时间已经不多,封建体制的消亡和清王朝覆灭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 谭嗣同 )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