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路诸侯31:讨伐董卓的不过是袁绍的朋友圈,也正是举起义旗的这群人乱了东汉天下

 zd山笑 2024-11-10

《三国演义》里给人的感觉是,董卓专权之后,全天下的人都在举兵反抗董卓。史书上写到这一段的时候,也说“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但如果细看征讨董卓义军中的人,你会发现起兵的这些人,都聚集在兖州、豫州、冀州,而且只是这三个州中的一部分人。而且有不少人其实是老相识。

图1、讨伐董卓的诸侯们(《虎牢关》)

先看一下关东起兵的这些人以及他们的职位:渤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邈弟弟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曹操(身在陈留)、后将军袁术(身在鲁阳)。

他们屯兵的四个地方分别为河内、颍川、酸枣、鲁阳,相互之间距离并不远,看下面的地图就一目了然。先看举起反抗董卓旗帜的人,所任官职所在地区,三位州牧刺史就不用说了,正好说明了举兵最集中的地区兖州、豫州、冀州,其中只有河内、广陵不在这三个州内。河内郡在司隶州,紧挨着兖州、豫州,而且有王匡在。广陵郡在徐州,离这三个州也不远,更重要的是郡守张超是张邈的弟弟。

图2、讨伐董卓四路人马集结地

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袁绍、张邈、曹操三个人是好哥们、甚至有可能是发小。三国志张邈传中有如下的记载:“太祖、袁绍皆与邈友。”接下来这一圈人,都是由他们三个人衍生出去的。

王匡、鲍信是和袁绍一起都在何进帐下同事过的,韩馥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袁术是袁绍的弟弟,袁遗和袁绍是叔伯兄弟,桥瑁是何进在袁绍建议下和董卓一起征调进京威逼何太后的将领之一。剩下的,张超是张邈的弟弟,刘岱、孔伷都是世家大族出生,和在京城负有盛名的袁绍关系一定也很密切。从这个关系网看过去,你能发现,起兵的这些人关系网的中心点是袁绍,袁绍也顺利成章的被推举为盟主。虽然从职位上看,他不是最高的,但从声望和号召力上看,他在这时候确实是众望所归。

图3、不过是袁绍的朋友圈(《虎牢关》)

无论从地域上看,还是从“朋友圈”看,无论如何这都算不上一场全国性的反对董卓的事件,顶多看是一个地域性、集中在兖州、豫州的事件。而且当时东汉刘家的两个重要人物,之前被汉灵帝任命为州牧的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都没有在举义的队伍中。

但史书也好,三国演义也好,为什么要给我们一个错觉,说关东的叛乱很严重,是举天下人都在反抗董卓呢?三国演义要到明末的时候才成稿,自然谈不上对董卓的好恶,为了更吸引眼球,有戏剧效果,将场面有意搞的大一些,是可以理解的。那写后汉书的范晔呢?范晔之前有很多写东汉历史的史书,范晔的观点一定程度上说东汉士人的。

图4、董卓(《虎牢关》)

董卓以及董卓所代表的军人专政,给东汉士人带来的颠覆性冲击我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之前,宦官专权也好、外戚掌权也罢,对士人还是能利用就利用,虽然也打压部分出头的士人,但总体而言还是按照士人建立好的规则行事的,还是依照朝廷法制规范在走的。可董卓专权后,所采取的军人专政那一套,虽然表面上董卓也装装样子,可完全忽视那一套,一切全凭己意。更过分的是,董卓放纵自己的部下,烧杀抢掠,士人家族的利益受到了直接伤害与无视。

可董卓这么坏,总得起来反抗吧。一个围绕在袁绍周边的小圈子,显得有些有些太过于孤单了,总得有些声势,于是我们看到记载在史书上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但史书毕竟还是要尊重历史事实,只要仔细研读,总能发现真相的蛛丝马迹。

图5、所谓的义军(《虎牢关》)

不看董卓的专权,单看袁绍引领的这场讨伐董卓的事件。相比之下,袁绍他们干的事,对中央专权的东汉而言更为恶劣。地方强权讨伐中央,在秦以后有过,最出名的一次是西汉初年的七王之乱。七王之乱的结果大家应该知道,就是西汉开始采取各种办法削弱分封王的权利。

再之后,秦汉郡县制下,地方再难有实力去对抗中央。中央朝廷从此能够牢牢的掌控住整个天下。东汉从第三任皇帝开始就没有活过三十四岁,之后一直不是外戚就是宦官专权,中央朝廷无论多荒唐多无能,但地方只能安静的任由中央朝廷处置。

图6、袁绍军营(《虎牢关》)

可袁绍这次带头的讨伐,开了一个头,就是地方势力可以起来对抗中央政权了。东汉也就是从袁绍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开始,中央政权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权。东汉之前行之有效的上传下达的通道,从这一刻开始逐渐关闭,不久之后彻底失灵。东汉的乱象也就从此开始。

当然有这样乱象的前提是地方势力有实力去对抗中央。我们开篇时所说的州牧制度,集军政民大权于一身的州牧正好有了这样的实力,尾大不掉,是自然而然的事。当然也不能全怪袁绍,东汉各种问题累积至此,该有的劫难总还是要有的。只不过是袁绍开了个头罢了。

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基本上是众望所归,没有太多人有异议,毕竟袁家四世三公,而且袁绍自己也名冠京城。可还是有人有不同意见的,这个人就是济北相鲍信。鲍信我们之前说过,就是董卓刚刚掌握朝局的时候,劝袁绍乘董卓立足未稳的时候,利用他刚从泰山招募回来的人马干掉董卓的那位。如果回头看,鲍信提建议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时机,毕竟当时董卓只带了三千人马进京。

图7、不起眼的曹操(《虎牢关》)

袁绍没有采纳。也许正是当时袁绍的表现,让鲍信看清了袁绍耐心脆弱的一面,所以鲍信并不支持袁绍当盟主。此时,鲍信推崇的这位是,当时手上只有临时招募起来五千人马,依附在张邈之下,在所有诸侯里,实力最弱小的曹操

鲍信对曹操说:“现在谋略超群能够扭转大局的人,也许只有你曹操了。加入没有这样的才能,尽管现在看似强大,到最后也是要覆灭的。你真是天赐英才呀。”史书里没有记载鲍信这样夸赞曹操的上下文,但可以看得出鲍信对曹操的赏识,从此之后,鲍信以及他弟弟成了曹操坚实的支持者。鲍信所说的那些现在势力强大者,应该指的就是袁绍吧。

如我们所知,历史也真如鲍信所言真是的发生了。真的要相信,还是有人能看得到未来的。只能看到未来的人不一定能等到他所于预测的未来,鲍信不久之后,就为了救曹操,而战死在沙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