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疑问句中,which、what、who、whose、how(many / old)等引导的问句是最容易回答的,其次是where、when、how等,而最难回答的是why(既可以询问原因,又可以询问目的),因为why通常需要分析性思维以及往往超越教材中的语句来作答。 也有以事实为依据的why问句,通常可以转化为用What makes ...? What did he do that made his mother so angry? In what ways ...等等以What引导的问句,让学生更容易回答。 设想一下两个问题,In what ways are colours important? (How important are colours? / How are colours important?)和Why are colours important?,前一个问题常常可以用实例来回答,但是后者呢,常常需要抽象地总结。 当然,如果学生习惯了这样的why问句,他们自然也会使用facts来回答。 人教社PEP和译林版到三年级上册中的大部分主旨问题都只包含了what和how。请注意PEP教材的U5和U6的单元主旨问题是Why引导的,但是A和B部分的子主旨问题并没有使用why引导。凌哥第一次读到Why are colours important?和Why are numbers important?的时候,感觉自己都很难用简单的英语来回答啊!——凌哥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出过观点:“问题引领”并非是让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唯一方法,比如用祈使句也是可以实现的。学生在已有语言能力下无法回答的问题,不仅无助于他们探究主题意义,而且可能会干扰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让他们在运用语言时感到无能,进而打击他们的学习动机。 最近听到的一些课,多位老师在三年级英语课堂中使用why引导的问句提问学生。甚至教师只说一个词“Why”。其中一部分问题,学生都silent,最后教师不得不用“You can speak Chinese.”收场。那么,这样的与主题意义有关的教学,对语言学习而言,意义有多大呢?美其名曰让学生大胆表达、发散思维,但是汉语满天飞,真的好吗? 如果改成基于情节事实和语言现象的提问,就不能实现对主题意义的关注吗? 比如,问句“Why does the girl give the hamburger to her mother?”,换成用“What does the girl give to her mother? / What's in the girl's hand?” 来让学生注意到女孩对母亲的关心和心意。 再如,问句“Why do you choose the second sentence? / Why is the second sentence better?”,换成“Which word do you see? / Underline the word 'Please'.”来让学生关注礼貌用词please。 干嘛非要让学生说出他们其实还说不出的“She cares for her mother.”(学生可能会使用更泛化的She loves her mother.)和 “It is more polite.”? 正如一位老师留言:有时候,就是教师的惯性思维、惯性提问、和惯性的“You can speak Chinese”。 很多时候,当学生对Why问句没反应的话,教师应当思考如何调整、改变、抛弃why问句,而不是简单地一句“You can speak Chinese”来化解尴尬,——其实更尴尬,不是吗?! 上面的例子都不是适用于三年级上册的。那么,三年级上册教学中怎么问Why呢? 你就不能不问吗?! 从六年级上册开始,其实可以进入总复习了,您为孩子们准备了什么复习材料呢?关于词汇的积累、复习和运用,凌哥一直向您推荐自己编写的《小学英语词汇主题情境学与练》,并不是自吹自擂,因为这本书完全体现了凌哥的词汇教学理念。据说有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向家长推荐了凌哥的这本书,她的学生们在英语毕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当然,质量好不好,一定要认真试读、试用才能亲自知道哦!下面是一些样页,您可以亲自做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