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渡前哨战

 握中悬璧 2024-11-10 发布于天津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近期文章

大汉系列西汉部分+东汉部分1-56章目录

(一百三十八)东汉帝国崩塌的前奏

(一百三十九)董卓进京背后的博弈

(一百四十)改写历史的三天

(一百四十一)董卓和袁绍的布局

(一百四十二)迁都长安

(一百四十三)董卓失败的内因

(一百四十四)诛杀董卓

(一百四十五)王允之死

(一百四十六)凉州集团分裂的隐患

(一百四十七)献帝东归
(一百四十八)曹操霸业的起点
(一百四十九)兖州之战
(一百五十)挟天子而令诸侯
(一百五十一)平定中原
(一百五十二)衣带诏迷案
(一百五十三)袁绍集团的内部争斗
番外1:袁、韩之争
番外2:公孙崛起
番外3:界桥之战
番外4:一统河北
番外5:袁术僭号

番外6:徐州风云

(一百五十四)官渡前哨战

随着袁绍大军及江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众人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他们大多认为难以抵挡,但只有曹操信心十足,他对众人表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领骄狂而各自为政,因此尽管袁绍地广良多,早晚也会属于我。

其实曹操这么说只是为了避免影响士气罢了,十年后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写道:“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曹操心里很清楚论硬实力,袁绍是要强过他的。

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走到今天这一步虽然也算是历尽艰辛,但若不能过袁绍这一关,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或者可以说他迄今为止的所有奋斗都是为了赢得这场巅峰对决的入场券。

而对于袁绍来说,他的心态或许复杂得多,公孙瓒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为了击败他,袁绍几乎花了九年的时间,而这也导致他的力量无法深入中原,最终促成了曹操的坐大。眼见这个当初只能向自己寻求庇护的小角色,竟发展成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袁绍一定很不甘心。

如今袁绍终于扫平了后顾之忧,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的战争计划也就随之诞生了,官渡决战一触即发。

虽然按史料记载,官渡之战中双方正式开始接战是似乎在建安五年(200年)四月份,但事实上两军的对抗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了。

当初曹操讨伐吕布,盘踞河内的张杨因为和吕布一向关系友善,因此打算前去援救,只不过河内距离下邳实在太远,张杨实在鞭长莫及,于是只能驻军东市。虽然东市具体位置在何处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位于河内郡南部某处,因此张杨的目的应该是做出渡河南下的姿态,对曹操进行一下牵制,从而给吕布减轻压力。

然而张杨万万想不到的是,其集团内部的分裂问题极为严重,而这令他很快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和曹操两大集团隔河相对,而河内郡作为双方对抗的前沿地区,自然无法置身事外,因此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在极力对张杨集团内部进行渗透。

当时张杨手下亲曹派的代表人物是杨丑,而亲袁派的代表人物则是眭固,不过张杨既然选择为吕布声援,其本人的立场想必也是偏向袁绍的,因此张杨集团内部亲袁势力明显大于亲曹势力。

为了扭转局面,杨丑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外援上,因此他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张杨,打算投靠曹操,只不过亲袁派的反扑很快就来了,当时曹操正从徐州班师途中,短时间无力支援杨丑,结果他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南)的时候就收到了杨丑被眭固所杀的消息,随后眭固统领张杨余部,驻于射犬(今河南焦作东南),正式宣布投靠袁绍。

将河内拱手让给袁绍是曹操绝不能接受的,而此时的曹操心态是非常焦急的,当时公孙瓒已经兵败身死,袁绍随时可能掉头南下来争河内,留给曹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他几乎没有休整,便于建安四年(199年)四月份马不停蹄地发兵北上,进军黄河南岸。

当时的眭固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虽然有人对他说:“将军字白兔,而此城名犬,兔子见到狗,必然受到惊吓,此非吉兆,应立刻迁移”,不过眭固却对此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如今亲袁派在河内已经占据绝对上风,大司马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都倒向了他,再加上袁绍的支援很快就会到达,因此他有信心阻挡曹操的兵锋。只不过眭固没想到的是,先来的却是曹军。

很快,曹操就派史涣、曹仁、乐进、于禁、徐晃等北渡黄河,攻入河内郡境内。

见曹军突然来袭,眭固大惊失色,他连忙让薛洪、缪尚留守射犬城,自己则带人去向袁绍求救,但曹军来得实在太快,眭固刚出城就被追上,结果当场战死。

前军获胜后,曹操率主力渡河,将射犬城团团围困,不久后在董昭的劝说下,薛洪、缪尚纷纷投降,至此河内郡成了曹操的领地,这也是曹操首次将势力扩张到黄河以北。

不久之后,曹操又收到了袁术病死的消息,此时曹操的外部环境极为良好,于是在建安四年(199年)八月份北渡黄河,屯兵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同时令刚刚归降的臧霸等人深入青州,牵制袁绍之子青州刺史袁谭。

不过若说曹操希望主动进攻,那应该是不确切的,他内心深处是承认袁强曹弱这一客观事实的,因此这很可能同样是为了提振士气,于是仅仅过了一个月,曹操就撤兵回许昌了,只留于禁率两千人驻守黄河沿线的延津渡口。

当然,曹操撤军很可能还有一些原因,在这段时间刘备于徐州作乱,而且当时曹操很可能也收到了一些许昌有人对他不利的消息,他必须尽快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屡攻不克的张绣终于表示归降,解决了这个后方的威胁,曹操的压力才算稍稍减轻了一些。

十二月,曹操再次领兵出征,驻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北),次年一月,董承案发,其党羽纷纷被诛杀,而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之后,曹操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刘备了。

当时刘备拥兵数万,而且已经与袁绍结盟,是曹操的心腹大患,不过众将却大多认为袁绍即将南下,若是现在东征徐州,袁绍趁机偷袭我们后方就大事不妙了。不过曹操确认为袁绍优柔寡断,不足为虑,刘备才是最大的威胁,而谋士郭嘉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袁绍迟疑,即使南下也不会这么快,而刘备刚刚占据徐州根基尚浅,趁其立足未稳发起突袭必胜无疑,二人不谋而合。

曹操和郭嘉能看到的战机,别人一样可以看到,袁绍手下人才辈出,田丰就是一个,他建议袁绍趁曹操东征突袭其后方,可以一战而定。

在上一篇中,我们分析了袁绍集团内部派系问题,田丰作为河北派,并非完全反对对外征战,他只是反对以倾国之力出击,而若是有好机会可以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战果的话,他还是愿意的。

袁绍集团内部斗争请看这里

袁绍集团失败的根源

不想袁绍却给田丰浇了一盆冷水,他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田丰见状连呼大势已去。

其实袁绍倒是并非完全忽略田丰的建议,作为一个乱世豪杰,他不会愚蠢到为了一个孩子耽误军国大事,袁绍确实是发动了进攻的,只不过很可能打了折扣。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就在曹操东征徐州那段时间,“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防守延津的作战任务是于禁主动请缨的,于是很快他就迎来了袁军的打击,袁绍先头部队对延津发动了猛攻,但于禁坚守阵地岿然不动。

不过于禁麾下只有两千人而已,袁军却拿他毫无办法,可见袁绍这次进攻力度并不大,派出的军队也太少。可见他确实抓住了战机,但决心不够大,因此最终功亏一篑。

很快,乐进等人又率军三千前来增援,众人合兵一处发起反击,曹军渡河北上,随后沿着黄河向西南进发,抵达汲县(今河南卫辉)、获嘉县(今河南新乡西)一带,摧毁三十余个袁军据点,斩首及俘虏各数千人,袁军将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投降。而之后于禁也没有在黄河北岸久留,而是南撤至原武县(今河南原阳)。

见从延津渡南下的计划失败,袁军试图从西面的杜氏津(今河南原阳西北)南下,结果再次为于禁所败。

河内之战以及杜氏津之战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对后来的决战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两场战役的失败,导致袁军深入河内郡并从延津即杜氏津南下的计划彻底破产,从而只能选择东面的白马津。

要知道在古代战争中,粮道的通畅是最为重要的,而为了节省运力,则尽量走水路运输为佳,若能在河内站稳脚跟,打通延津以及杜氏津通道,袁军可利用的水道会更长,而这一计划的失败导致粮道必须走白马津,这就拉长了补给线,最后袁绍的失败与此不无关系。

趁着于禁等人与袁军纠缠的机会,曹操对徐州发起了一次闪电般的突袭,而此时的刘备认为曹操大敌当前之下根本不可能来犯,等到曹军神兵天降仍不敢相信,他亲自带领数十名骑兵前去查探,只见曹军旌旗铺天盖地,刘备大惊失色,弃军逃亡,一路跑到青州投奔袁谭去了,而他的家眷与关羽则一起被俘虏。

河内与徐州的战役属于官渡之战的前哨战,曹操顺利赶在袁绍主力南下之前这段空档期成功解决了刘备这个隐患,为全身心投入不久后之后的官渡决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书《建安末年》已出版,内容比连载版丰富,有条件的读者请支持下吧,非常感谢。签名精装版链接如下。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很多原创内容值得一读,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