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 常熟文庙 | 育俊传承 科甲盛奇 时值端午,文庙内祭祀祈福者频频出入,或神色淡然之中透出喜悦,或祥和平静之外略有忧思,想来近三日正是万众瞩目的高考,正如这庙中万众敬仰的孔子塑像。 常熟文庙始建于宋,在儒化的社会背景中,近千年来经过历朝历代政府不断修葺与扩建,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制、祭祀体系和教育体制,在常熟地方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思想导向、文化传播、社会教化、人才培养和文脉存续等作用。常熟文庙在历史沿革中除建立庙学规制外,还建立言子专祠祭祀言子和教育言氏后裔,形成了祠学规制,构建起了吴地儒学传承谱系。近年来,常熟市民政局在文庙特设了一个结婚登记点,以此弘扬传统婚庆习俗,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常熟存世的早期县志《至正重修琴川志》记载:常熟庙学一体的文庙,始建于宋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6),位置在县东南二百步,夫子庙居其中。虽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常熟文庙的规模、形制和布局多有变化,但其庙址未有根本变化,其庙制始终坚守着中国传统礼制建筑规制,符合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从历史进程来看,文庙建筑先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一到众、由家祠到国庙、由阙里到全域、由宗庙到学官的发展过程,并最终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由此,文庙也就有了等级的划分,如国庙、家庙、学庙和村庙等,其中大量是“庙学合一”格局的学庙,也被称为“庙学”“学宫”等。常熟文庙属于颇具特色的县级学庙。 常熟素称鱼米之乡、虞山福地、文献之邦,立足于此的庙学,在为科举培养人才方面业绩突出。明正统六年(1441),教谕赵永言说:“常熟子游故里,子游游圣门,以文学名科,礼乐为教。流风遗俗,犹有存者。师之处于是,知所以为教;弟子之游于是,亦知所以为学。将见英材出,人伦明,可以俪于古矣。”育俊美名流播,使常熟亦成为东南科甲盛奇之地。 苏州文庙|延续文脉 传承经典 在苏州古城南北主干道人民路南端,庄重的黄色围墙内屹立着一组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享有盛名的苏州文庙。 人民路古称“护龙路”,像一条卧龙横跨古城南北,“龙尾”是古城内最高的建筑北寺塔,而“龙头”则是人民路南端的文庙。 苏州文庙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于景佑二年(1035)任苏州郡守时所建。范仲淹在南园购置了一块地,原打算用来建宅安家,后听风水师说这块地风水上佳,遂决定不建家宅,改建府学,于是成就了苏州文庙。 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以及其仁人志士节操为后世所敬仰。而他在此首创的府学,将单纯的祭祀孔子的场所变成了传道授业的学所,府学建好后,从此苏州登科者不绝。终北宋之世,苏州共出进士159名。各地州、县学纷纷效仿,流传甚广,故有“天下有学自吴郡始”之说。 苏州文庙自创立以来,不断加以修缮和扩展,至明清时期占地近二百亩,规模甚是宏大。随着科举制度的废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庙日渐衰落,但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脉是不会淡化的。如今,我们见到的苏州文庙规模虽只是其鼎盛时期的六分之一,但依然保留下来不少重要的建筑——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等,还有十分珍贵的古银杏、历代碑刻等文物点缀其间。 苏州文庙殿堂的建筑规模仅次于苏州玄妙观三清殿,也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清末科举废除,文庙府学日渐荒废,“文化大革命”中更是被破坏殆尽。1981年苏州市政府拨款重修文庙,同时在原址上建碑刻博物馆,这是全国首家碑刻博物馆,主要集宋、元、明、清书法之大成。文庙终获新生! 站在文庙中,我被其周正宏大、古朴庄重、气势轩昂所震撼,更为它千年来的深厚底蕴所感动。 苏州文庙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文庙,号称“江南学府之冠”。当我顶着初夏的燥热步入崇圣祠时,一股平静祥和之气扑面而来,似有清朗的读书声伴随着微风从远方徐徐传来。自古至今,代代文脉传承,这是炎黄子孙骨子里的情怀,无论走得多远,都不会轻易改变。 吴江文庙 | 人文地标 见证历史 吴江文庙位于松陵东门外,始建于宋绍兴年间至淳祐年间,历经兴废,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清朝年间经多次重建,现存大成殿、崇圣祠和历代碑刻三十余通。2006年6月,吴江文庙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阐明圣学,传授道统。”吴江文庙作为旧时的文教中心,是传承儒家文化、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历史上吴江文庙内还包括吴江县学,近现代,吴江文庙也曾作为吴江中学的图书馆及阅览室,培育了一代代学子。 现今,步至吴江文庙前,但见一座四柱三间的棂星门矗立在大成殿前,穿门而入,一条石板甬道向前延伸。甬道东侧花园中池水涟涟,花木扶疏,假山嶙峋,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翼然东南角山石之巅,池内金鱼在游弋嬉水,跃起阵阵波漪;甬道西侧为一草坪,坪上绿树与山石参差错落,相映成趣。甬道尽处即是大成殿。该殿为庑殿式,重檐,面阔五间计24.7米,进深三间计13.3米,外檐斗拱重翘,门前中三间排列着落地长窗,边上两间为半窗,殿上方高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竖匾,“大成殿”三个大字系著名书法家徐穆如先生所书。 出大成殿,沿着甬道走过草坪,便是崇圣祠。该祠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计26米,进深三间计11米,门前中三间排列着落地长窗,边上两间为墙,墙上开着圆形花漏窗。崇圣祠与大成殿前后相望,蔚为壮观。有志载,崇圣祠祀孔子先五代以及“四配”“宋六子”之父。 大成殿、崇圣祠的左侧为吴江政协于2001年10月建造的“历代名人咏吴江”碑廊,廊中立有白居易、杜牧、苏舜钦、王安石、陈去病、柳亚子等历代名人吟咏吴江的42块诗碑;右侧则是吴江政府于2002年7月建造的“孔子论语集句碑廊”,立有《论语》选句等43块碑石。 如今,吴江文庙已不再承担教育教学的实际作用,而是作为吴江的人文地标,见证着吴江文教兴起的光辉历史,铭刻着千百年来这片风土上的文脉流转。 踏勘手记 文庙承载了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沉淀着无比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它积淀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统治者对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认同和推崇。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 苏州地区历来是人文荟萃之所,学术氛围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庙从最初单纯用以祭祀孔子,发展到后来“庙学一体”制度,精神内涵不断扩大。在我国当前大力倡导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文庙精神的传承和资源的开发普遍受到重视,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独特文庙研究现象。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庙,走近人文,走入历史…… (稿源:《生活》2024年夏季刊“随笔”栏目) 原创:陆浥尘 时代人居公众号 24.9.2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古刹庙宇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