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的诗书画,写了八十篇,也在整体上对石田先生做个初步的观照,更深入的研究,会在下一阶段进行。接下来,写一写吴门的第二位宗师,文征明。文征明,真的可以称之为文慢慢,他做什么好像都比同龄人慢一些。11岁才开口说话,这个时候才送进外塾读书,确实是够慢的。科举考试,考了近三十年,九次都不过,最后只能放弃。倒是诗书画三项,做了一辈子的工夫,到了晚年,诗书画均入大成。他活了89岁,熬死了四大才子,也熬死了明四家中的另外三位,最后吴门宗师,就剩下他独坐大雄峰,主吴中风雅几十年!(《明史·文征明传》:大器晚成,主风雅数十年) 你看,他89岁还在写小字。 文征明的行草《兰亭序》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文征明确实做到了,实乃敦厚之君子。在沈周身上,有那种平和、松弛,自在,道家的隐逸情怀多一些。文征明身上,多是刚直、认真、精进,最后也化为了平和敦厚,这是修来的。 我们学沈周比较难,他的家底、天资、性情,咋学?我们大众和文征明稍微近一些,笨笨的,也不富裕,这一点和我们很像。 就如同学诗歌,学王维难,学杜甫相对容易一些。王维与杜甫,就如同沈周与文征明一样。王维的家世、天资和性情,我们是学不来的。沈周和王维很像的。文征明也类于杜甫,踏实,执拗,努力。但是,文征明的生活要比杜甫幸福得多、风雅德多、有趣得多。 吴中的山水、人文坏境滋养了文征明。文征明短暂地入仕几年后,还是回到了家乡。嘉靖六年(1527年)春,58岁的文徵明与黄佐一同乘舟南归。到家后,建造了玉磬山房,并亲手种了两株梧桐于庭院中。此后在家以文墨自娱,不问世事,也开启了他的风雅的后半生。 1529年王穀祥考中进士,此年29岁。后升迁为吏部文书,此时的文徵明已从北京辞官归隐苏州。作为送给即将做官的学生礼物,文徵明以“拙图引意”。 王穀祥(1501-1568)明代画家。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人。1529年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员外郎。后在官场失意,弃官归里,入文征明之门,居家二十载。为官清廉,为人清正,秉正之名使其已有声望。加之精书法,擅绘画,长篆刻,清望于时。 画面主题在左侧,一文士在林榭房舍内凭窗远眺,一童正在室外过道围栏边烹茶,另一人拄杖沿湖边小径而行,似来访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半生忙科场,近年终得闲。此时茶文化在吴中很风行。 《惠山茶会图》卷 明 文徴明作 纸本设色 纵21.9厘米 横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