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外感杂病——痉病

 龚德无亮 2024-11-11

Image

金匮悬解:卷四

外感杂病

痉湿暑二十七章

痉湿暍者,风郁于表而里气内应,燥盛则木枯而为痉,水盛则土溃而为湿,火盛则金烁而为暍。三气非同,然有相通者焉。相通维何?湿而已矣。痉,燥病也,而曰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则恶寒甚,是痉病之有湿也。暍,火病也,而曰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是暍病之有湿也。

盖湿旺土郁,中脘莫运,木气不舒,金气不敛,一被感袭,闭其皮毛,木遏风动,血燥筋缩,则为痉病,金被火刑,气耗津伤,则为暍病。三者虽殊,而溯本穷原,未始不类。临此三证,助阴滋湿之品,当斟酌而详慎也。

1 痉湿暑者,寒伤于表而里气内应也。“风”郁于表,此“风”就是伤寒之义。

痉病:燥盛则木枯而为痉也。外感后的木枯者,肯定不是血虚,不是归胶生地。痉病共有三方,皆无归胶生地。此木枯者,是经阳热盛汗出而亡津与汗泄营中之温气也,是为燥盛则木枯也。桂枝瓜蒌汤,葛根汤,此是解表寒而行营气也。大承气汤,泄阳盛之实,而不伤阴也,如阳明瘀血抵当汤证。若是不泄,则阳实伤阴,即为木枯,阴瘀亡败,孤阳也死。

燥盛则木枯而为痉。后面又若发其寒,寒湿相得,则恶寒甚,是痉病之有湿也,此解有点牵强。必竟解表为正治,表后汗出亡阳恶寒者为少数。

产后之亡血的痉病木枯,是归胶地芍之滋润药。产后三病,自汗,痉病,大便坚。这个痉病,就是血枯木燥,筋脉失养的病理。所以这个痉病,有外感燥盛与产后血虚木枯两种类型。所以痉病的综合病理,外感伤寒,而里气内应。所谓的木气枯燥,就是里气内应也。

2   湿者,土气也。水盛则土虚,而为湿气。外感伤寒,肺气外闭,不能行水,则水盛而土虚也。外有寒闭而里有水湿也。

3   暑者,火病也。火盛则金烁,而为暑热。此是有时令之夏热,又伤外寒,而里气之暑热偏见也。暑令之火热外蒸皮毛,则热先伤肺也。

夏月暑令蒸泄,皮毛窍开,而入冷水,则水入汗孔,行于皮中,是为暑病之有湿也。

4   痉湿暑,三气非同,而湿气相通,另一个意思就是阴阳交,则生湿。湿者,水火交济之中气也。

    痉病,经阳之燥热与营血中之温气外亡。湿病,就是里气之土湿。暑病,是暑月之时令火盛,三者相同,皆因外感伤寒,而里气内应,里气之偏见也。

十三章

痉亦太阳之病,外感于风寒者也。或缘于伤寒之多汗,或缘于产后之亡血。筋脉枯焦,固属阴虚,而汗血被夺,实为阳弱。切当照顾中气,不可恣用阴凉,缘为汗血失亡,虚者十九也。

1 痉病,也是太阳之病,外感于风寒者也,而筋脉失养的病。或缘于伤寒之多汗,汗泄血中之温气也。或缘于产后之亡血,筋脉失养也。筋脉枯焦,因属阴虚,而汗夺血中之温气,实为阳弱。切当照顾中气,不可恣用阴凉,缘汗血失亡,虚者十九也。

痉病一: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风伤卫也。风性柔和,故名柔痉。

1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此为太阳中风,发热汗者,风泄卫气也,汗出亡津伤燥,也夺血中之温,筋脉失养,名曰柔痉。柔痉者,身体强,几几然,痉十一,桂枝瓜蒌汤。

痉病二: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寒伤营也。寒性刚急,故名刚痉。

1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此为太阳伤寒。寒伤营血,卫气不出,则见发热无汗也。寒伤营血,寒性收缩,筋脉束迫,则病刚痉。刚痉者,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痉十二,葛根汤主之。

2   伤寒表实,则病刚痉。中风表虚,则病柔痉。伤寒则刚痉,中风则柔痉。

痉病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太阳病,发汗太多,亡其津血,筋脉失养,感于风寒,因成痉病。

1  本条作两个解。

   从提纲解,太阳病,发汗太多,则汗多亡津燥盛,汗夺血中之温,筋脉失养,因致痉病。

   另一个解,本有血虚木燥,筋脉失养者,感于风寒,里气内应,则成痉病。

痉病四: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家脓血失亡,筋脉不荣,虽感风寒,不可发汗。汗出血枯,筋脉焦缩,则成痉病。

1 疮家脓血失亡,筋脉不荣,虽感风寒,不可发汗。汗出则夺血中之温,筋脉失养,枯燥而焦缩(拘挛拘急),则成痉病。

痉病五: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风病木枯血燥,下之败中,津血内亡,则成痉病。复发其汗,津血外亡,必苦拘急。

1  木气为风,病必生燥。风病者,太阳中风或木郁之风,下之败中,津血内亡,则成痉病。复发其汗,以泄经阳,夺营中之温气,必苦拘急。

    发汗夺营中之温,众所周知,而泄下者,也利泄血中之温气,是气既脱而血也亡之理。观霍乱九,四逆加人参汤注解。

痉病六: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头热,面赤目赤,头摇口噤,脊背反张者,是痉病也。以太阳寒水之经,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走足,筋司于肝,血枯木燥,风动筋缩,而膀胱津液之腑,木所自生,更失滋润,故太阳之部,筋脉拘牵,头摇口噤,颈项强急,而脊背反折也。《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瘈,急。疭,缓),即痉病之谓也。若发其汗者,阳亡火败,水土之寒湿相得,里气既亏,而表气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经脉枯槁,动如蛇行,全失缓和从容之象矣。

1 本条为痉病总纲与定义。对痉病的症状最直观认识和理解。

痉病七: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脉紧如弦,直上下行,即上章之其脉如蛇也。

1 筋脉燥急,则脉紧如弦,直上下行,无土之缓象也。脉动如蛇行,同上条肝之真脏脉。(五脏风寒六:曲如蛇行者,木畅则直,郁则曲,一曲一直,郁而不畅,故状如蛇行。)本条直上下行,还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如蛇行,一曲一直的意思。

痉病八: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阴盛则腹胀,《素问》:肾气实则胀是也。暴腹胀大者,阴气内复,自脏流经,故为欲解。其脉如故,反沉伏而弦紧者,痉病不瘥也。

1  这个肾气实,是肾为阴脏,从阴论虚实,实为肾阳藏的意思,虚是肾阳虚的意思肾阴(区别肾无阴虚论的那个地黄滋水论的阴虚)。可肾阴盛,为什么会腹胀?

沉伏,是无阳的意思,所以不愈。弦紧,是营中之温气外泄的意思,仍是木气枯燥,筋脉失养,所以不愈。

沉伏与弦紧,皆是肾阳虚的意思。所以不愈。肾为阴脏,从阴论,肾气实则欲解,则脉如故。反伏弦者,肾气虚也。而沉伏与弦紧者,皆是肾气虚,故痉病不愈。

2  本条提纲的标点符号,句号在为“欲解后”,《金匮三家注》在“脉发故”后。细想了一下,在哪个地方,其实都一样,衬托后面的“反句”。那脉如故,是何脉?外感类型的就应是浮缓、浮弦、浮紧,亡血木枯类型的,就是沉细、弦细,细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