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皖皖 “历历黄图绕帝畿,幽燕从古奠丕基。辽金事去千年久,剩有斜阳似旧时。”辽金历史尘封已久,辽博此次展览通过难得一见的辽金相关文物,带观者走入那极具异域风情的历史之中。 01 初兴风土:契丹女真的文化起源与特色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女真族兴于白山黑水之间,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时叫“肃慎”。契丹最初崛起时,以游牧和狩猎为主要经济活动,契丹皇帝每年根据季节的变化,到不同的地方进行游猎和巡视,处理国家事物,历史上称为四时捺钵。女真人后来继承了辽的这一制度体系。 四季山水图·春 四季山水图·夏 四季山水图·秋 四季山水图·冬 捺钵为契丹语,意为行在,犹汉语之行宫、行营、行帐,通行于辽、金、元三朝,尤盛于辽代,其本意指的是移动的帐篷、营地或行宫,后逐渐演化为指代皇帝进行的四季狩猎与渔捞活动。 辽朝皇帝捺钵,有后妃、百官同行,其间举行南、北臣僚会议,确定国家大事,所以捺钵可以视为流动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辽代政治制度有异于别朝的显著特点。四时捺钵是游牧、渔猎文化在政治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国家治理的模式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策略,极富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女真人的游猎文化和契丹人一脉相承,金熙宗曾下诏:“自金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纳钵”,契丹皇帝每年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到不同的地方进行游猎和巡视,处理国家事务。 镶玉银鞓蹀躞带/鞧带 辽( 916-1125 ) 蹀躞带长 56-61 厘米 宽 1.6 厘米、鞧带下垂部分长 80 厘米 全长 320 厘米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鞧带,垂挂于鞍部后面马腹两侧。整个器具以薄银片代替革带,且集满来自西域的和田美玉做装饰。但是银带硬,玉石沉,不适合日常生活中使用,是专为随葬制作的明器。 “海东青”鎏金铜饰 辽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辽灭渤海后,居住在松花江杯流段,今松原之东的黑水人群被称为生女真。完颜部即生女真的一支,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于115年建立金国,金国最强盛时,所辖之地北至大兴安岭,东北至鄂霍茨克海及日本海,东南抵鸭绿江与高丽相邻,西达陕西西北与西夏接壤,南以淮河和大散关与南宋分届,女真的崛起和金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契丹石俑 辽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韩匡嗣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契丹石俑 辽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韩匡嗣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02 学唐比宋:辽金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吸纳 辽金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隋唐以来的中原传统。辽朝建国后,逐步消解契丹传统的部族体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女真早期实行勃极烈制,这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 1115 年建立大金王朝时创立的,即由少数高级官员合议制决定国家方针,辅佐皇帝决策,类似于明朝的内阁制度。 在攻取辽、北宋时,女真人将所获出行仪仗、图书典籍、礼乐器用等全部运回国都,开国礼制一开始就“参用辽宋”,辽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纳,源自其对华夏正统的深度认同,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玉册残块(契丹小字、汉字) 辽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双鹿纹鎏金银饰 辽 辽宁彰武朝阳沟二号辽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鎏金银箭服饰 辽 辽宁彰武朝阳沟二号辽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猛虎图》壁画 辽 敖汉旗博物馆藏 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支流松花江的南岸支流,是女真族的发源地。女真语“按出虎”的意思是“金”,所以称为金源。金源文化是女真文化融入汉文化的复合文化,是女真文化和汉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成果。清人龚显怀赞道:“金源魁儒硕士,文雅风流,殊不减江之南人物。”金源文化为北雄南秀,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增加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引马出行图壁画 辽 辽宁阜新平原公主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六尺铁车輨 (金 1115-1234 )黑龙江克东县古城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辽代陶瓷包含多种文化因素:一为契丹文化因素,如穿孔类鸡冠壶、穿带扁及其皮条、皮扣装饰,脱胎于契丹民族游牧时使用的皮革具;二是汉文化的因素,辽代陶瓷工匠主要来自河北等中原北方地区,其产品种类、烧制工艺、器型纹饰等受到了唐宋邢窑、定窑的影响;三是由于辽国长期掌控着丝绸之路东段,辽瓷中也不乏西域因素。
白釉盖盒、白釉盖罐 辽 辽宁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耀州窑青瓷飞鱼形水盂 辽 辽宁北票水泉辽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金代瓷器基本继承了北宋和辽代的瓷业体系,原辽代统治区的缸瓦窑、江官屯窑、龙泉务窑等窑场,仍大量烧造瓷器。原北宋统治区内的瓷窑在经历了宋金之交的战乱后,除汝窑外,定窑、磁州窑、钧窑、河津窑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制法上,叠烧法在北方地区的金代瓷窑中较为流行,具有时代特点。 “王兴”款绿釉盆 金 辽宁辽阳江官屯窑址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白釉褐彩诗文椭圆形枕 金 山西太原双塔寺街出土 山西博物院 三彩釉印牡丹双蝶纹海棠盘 辽 辽宁新民巴图营子辽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凤鸟形琉璃构件 辽 辽宁医巫闾山遗址群新立遗址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鎏金银冠 辽 辽宁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凌源市博物馆藏 云龙纹大铜镜,镜背以细线刻双龙绕钮飞舞,线条苍劲有力,双龙神态活泼生动,是辽代铜镜的经典之作。 云龙纹大铜镜纹饰线图 03 宋辽交聘:榷场贸易促边缘互市 宋辽之间很早就有了边缘互市。即使在双方战争期间,榷场(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也并未废罢。受到政府严格管控,政府通过设立榷场来监管贸易活动,征收商税,并限制货物的进出口。榷场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直到公元十三世纪后期结束。 《熙宁使契丹图抄》是宋朝派往辽朝的使臣沈括归来后向朝廷上报的自己撰写的“语录”,即使臣报告在辽朝应答的情形及在辽境的所见所闻。其中写道:“永安地宜畜牧,畜以马、牛、羊,草宜荔挺、臬耳,谷宜粱荞而人不善艺。四月始稼,七月毕敛;地寒多雨,盛夏重裘。七月陨霜,三月释冻。” 鎏金双龙纹银扞腰 辽 辽宁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八葵口式铜洗 金 黑龙江肇东西八里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辽史》中“宋遣使来谢”“宋遣使来贺”等记录颇多,宋辽交聘互动频繁,互相遣使超过六百次。宋辽使节频繁交往起到了加深了解、消除隔阂、维护和平关系的作用。宋代诗人苏领在《和过打造部落》中写道:“汉节经过人兑看,忻忻如有慕华心”,以此描绘出使的心境。 兽面纹琉璃瓦当 辽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花斑石 辽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银文房四宝 辽 内蒙古敖汉旗新惠镇英凤沟七号墓出土 敖汉博物馆藏 铜坐龙 金 北京宣武区白纸坊金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二十四孝故事陶塑(部分) 金 山西稷山县马村金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契丹人崇尚琥珀。据《辽史》记载,契丹与西域各地保持着良好的往来,来自高昌、龟兹、于阗、大食、小食等国的使者至契丹贡献琥珀等物。出产于波罗的海的琥珀材料,经活跃于西亚、中亚的商人之手,沿草原丝绸之路运抵辽境后,经中国工匠之手融入中国纹样和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琥珀装饰品,从中可见辽代与西域各族的商贸、文化往来。 叠胜琥珀盒 辽 辽宁阜新红帽子辽塔地宫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覆叶形琥珀饰件 辽 辽宁新民巴图营子辽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荷叶式琥珀饰 辽 辽宁新民巴图营子辽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榷场贸易中,宋向辽输出的主要有香药、犀象、茶、苏木、漆器等商品;辽向宋输出的主要有银钱、布、羊马、稾驼。此外,辽与西夏、西域诸国和吐蕃各部也都保持着榷场边市或朝贡贸易。金代,榷场贸易规模扩大,金向南宋输出丝、绵、绢、解盐、药材等;南宋则输出茶、布、木棉、象牙、玳瑁、香药、生姜、陈皮等,茶为大宗。《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 龙纹银盒 辽 内蒙古巴林左旗盘羊沟墓出土 赤峰博物院藏 龙纹瓦当 金 金上京遗址出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龙纹滴水 金 金上京遗址出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陶兽头 金 吉林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兽头 金 吉林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凤鸟 金 吉林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青铜饰件 金 吉林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漆木双陆棋 辽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04 礼乐秩序:仪仗制度承前朝 辽金在礼制方面继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辽立国后,尊用中原礼仪,宗庙、车服,礼乐等礼治秩序逐步确定。辽灭后晋时,将其宫廷雅乐器物运至中京,进而吸收了大量中原地区的音乐元素。 宣化辽墓《散乐图》 辽代音乐种类,既有“国乐”,即传统的契丹音乐,又有继雅乐承和借鉴隋唐和后晋的雅乐、大乐、散乐等。雅乐诗由318名乐工在辽廷册立大典中的乐舞。大乐是由2024名乐工作在辽廷迎宾、祝寿等仪式中演出的乐舞。大乐融入了隋代的文舞、武舞,乐曲常用唐代的“景云乐”。雅乐、大乐,均为辽宫廷大型乐舞,有固定的程式和曲目。 金代 赵励墓《散乐图》 赵励生活的公元11世纪,北京城 经历了多次政权更替。他于辽代末年考中进士,当时的辽国政府给了他一个“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推测应为最低阶品的从九品虚衔文散官。同年,宋兵攻逼南京,赵励为避兵祸携家南归宋朝。当时北宋朝廷有政策,辽地汉官归宋可于边境换授与在辽相当官职,赵励办理换官后尚未到宋京汴梁报到,即因颠沛流离积劳成疾病逝。赵励墓出土了《散乐图》《备茶图》等精美壁画。 金代 赵励墓《散乐图》 金代宫廷散乐主要用于宴请外国使臣、元旦、肆赦大典、民俗类节日等不同场合。宫廷散乐的盛行。金代乐舞仪式式吸收了解宋制,如雅乐有文武二舞,文舞名《保大定功之舞》,武舞名《万国来同之舞》。 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床金沟5号墓出土的《随从坐骑图》表现的是随从、侍卫等侍奉主人出行的图景。《仪仗车舆图》由13人组成仪仗,有两位手执团扇,上绘双龙图,一位手执伞,一位手执木杖,画面表现的是出行归来的场面,其中团扇、伞、仗为典型的汉仗卤簿因素。 《随从坐骑图》 《仪仗车舆图》 卤簿,是古代国家君主重大国事活动上的典章制度,是集仪仗队,军乐团、舞蹈表演、车辆服务、交通安全、治安保卫等整体规模的成文制度。辽代的卤簿承袭唐制,即“盛唐辇辂,尽在辽廷矣”。辽朝中期,即圣宗和兴宗时期,辽朝与宋朝通过正式缔结盟约,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状态,结为“兄弟之国”。该时期南北交流的大门已然打开,辽人能够更广泛地学习和接受中原文化。因此,作为彰显皇权至高性的卤簿,名目不断增加,问圣体仪、勘箭仪等礼仪中均出现卤簿的身影。 05 瑞鹤祥瑞:群鹤飞舞呈吉祥 宋徽宗《瑞鹤图》绢本设色 纵 138 厘米 横 51 厘米,藏辽宁省博物馆 《瑞鹤图》在此次展览中重磅展出。 《瑞鹤图》创作于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正值上元节次夕,宋徽宗赵佶在东京汴梁的宣德门前观赏节日灯火时,一群仙鹤突然翱翔空中,盘旋良久,最终缓缓向西北飞去。这一壮观景象让宋徽宗兴奋不已,认为是天降祥瑞,随即回宫将这一幕绘制成画,即为《瑞鹤图》。 《瑞鹤图》在创作后经历了多次流转。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陷汴梁后,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北上,北宋灭亡。《瑞鹤图》散落民间,不知所踪;元代中期为胡行简收藏;元末明初僧人来复曾在画上题跋;清朝乾隆年间被纳入皇家收藏,并备受诸帝喜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 入清内府前,《瑞鹤图》辗转于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清末末代皇帝溥仪随身携带《瑞鹤图》等书画珠宝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1950年最终被送入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虽然宋徽宗被评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的北宋末代皇帝,但后人对其书法却赞赏有加,其字体自称为“瘦金书”,后人称之为“瘦金体”。宋徽宗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的文字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也以模仿他的字体为荣。金章宗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金章宗瘦金体跋唐摹本《女史箴图》 金章宗完颜璟( 1168~1208 年,金朝第六位皇帝)提倡尊孔读经,敕修《大金集礼》《新定律令敕令敕条格式》《辽史》等书,编辑案牍奏章长达 2000 卷,并令将女真字直译为汉文,还要求侍卫亲军 35 岁者熟读《论语》《孝经》。他的瘦金体书法,与宋徽宗如出一辙。 1、参观预约:辽宁省博物馆取消线上实名制预约,免预约,免取票,观众可直接到馆,经安检后有序入馆参观。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馆内观众流量达到瞬时承载量峰值时,将暂缓放行。 2、展览内容:《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三层 20、21 号展厅。展览分为初兴风土——契丹女真的文化起源与特色;学唐比宋——辽金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吸纳;南北同风——多民族的共生与发展;文脉一统——多元文化的融聚与统一四个部分。 3、展览时间:2024 年 9 月 29 日~ 2025 年 1 月 28 日。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
|
来自: 新用户5761CeW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