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双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回春》卷四、《杂病源流犀烛》。主治痹证之痰瘀痹阻证。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鹤膝风、癫痫、健忘、头痛、肝硬化、肝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等属痰瘀互结者。 方歌 痰瘀痹阻用双合,桃红四物与二陈, 白芥竹沥方中加,化痰行瘀此方佳。 桃红四物用生地,二陈汤加白芥齐, 痰瘀痹阻筋络痛,活血化痰回春宜。 双合汤治痰瘀痹,桃红归芎夏陈皮;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陈皮、半夏(姜汁炒)各一钱,白茯苓(去皮)一钱,桃仁(去皮去尖)八分,红花三分,白芥子一钱,甘草三分。 用法 上锉一剂。姜十片。水煎熟。入竹沥、姜汁同服。 功效 活血养血化瘀,燥湿理气涤痰 主治 痰瘀痹阻证,症见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屈伸不利,舌质紫暗夹瘀斑、苔白腻、脉沉涩等。 “怪病多痰”,“顽症多瘀”。痰是痰湿,瘀是血瘀,湿则凝,瘀则聚,痰瘀互结,症瘕积聚,百病丛生。而且痰瘀互结导致的病症,轻则成疑难杂症,久治难愈;重则成危症癌症,药石难医。 痰瘀水湿,相互影响转化,可危害五脏六腑、肢体骨节经络,既加重旧病,又增加新病,旧病新邪胶着,使病程缠绵,顽固难愈。 湿为百病之源,黏腻难除,百病之源“瘀”,阻塞经络。痰黏瘀硬,两者结合,痰瘀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痰阻则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痰湿内阻,久必生瘀,所以治痰还要兼顾祛瘀。另外痰瘀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血证论》明言:“痰亦可化为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熟地滋阴补血;白芍养血柔肝和营;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六者组合,补血养血、活血化瘀,使瘀血去,新血生,让体内血液流通顺畅且充盈丰足。 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健脾,甘草补脾益气,白芥子利气散结。五者组合,益气健脾、化痰利湿。既能强健脾胃,以消生痰之源;又能搜刮全身的痰结将其打散,燥化体内已有之痰;还能理气益气、条达气机、行滞开郁,气行痰瘀自散、淤堵自消。《丹溪心法·痰》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顺矣。”本方是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白芥子组成的,故名日双合汤。 加减化裁 禁忌 生地黄畏川乌,为中药十九畏禁忌,同服易引起头晕、恶心等不适,故双合汤不宜与川乌同食。 医案精选 膝关节病案例 贾xx,女,58岁。2018年10月来诊。 主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2年,曾经摔伤膝关节。加重1周。 现病史:双膝关节疼痛,关节肿大,积液,活动受限,上下楼梯困难,不能下蹭。纳可,睡眠不好,便秘,汗多,易感冒。 望问切诊:形体中等,精神萎靡,面色泛黄,舌淡白,苔薄,脉沉。 诊断:膝关节病(半月板损伤) 辩证:痰瘀痹阻 治法:化痰消肿,蠲痹通经络 方药:双合汤加减 处方:桃仁15、红花15、当归30、川芎15、白芍15、茯苓20、半夏15、陈皮15、白芥子15、竹沥15、干姜10,紫苏梗10,黄芪30,党参15,白术15,酸枣仁15(打),合欢皮30,夜交藤30,薏苡仁30,熟大黄10, 首诊7剂,水煎服,1日1剂,1日2次,1次200毫升。 歌诀:痰瘀痹阻用双合,桃红四物与二陈,白芥竹沥方中加,化痰行瘀此方佳。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由酒当归、炒川芎、炒白芍、酒蒸红花组成。功用补血调血,活血化瘀。主治血虚瘀滞证。二陈汤出自《太平惠用由法半夏、陈皮、白茯苓、炙甘草组成,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痰湿。二方合用适当加味,治疗不同病症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易感冒,故加“玉屏风”玉屏风为中药名方,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由防风、黄芪、白术(炒)三味中药组成。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患者睡眠不好,加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茯神以养血安神,加熟大黄通便,诸病除。随访3年健康如初。 |
|
来自: 新用户5616Y0eR > 《名医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