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宫内府典藏丰富的前朝佳作,以致皇帝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去领略历代御窑之风采,从而对处于艺术顶峰的各方面的艺术成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此所凝积的美学思想使得他们由钦慕古物转入摹古抒情之际,更具独特的艺术视野,往往撷其最精华之处组合化裁,既保留经典元素,又另见新意。 ” 佚名 《乾隆及妃古装像》轴(乾隆)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江山众生,胸怀天下,悦目清赏,修身养性。透过一件件工艺精湛的艺术品,窥见清代宫廷文化中崇尚华丽精致、寓意深藏的一隅。现以《易经》“乾卦”的彖辞为线,引出今次“慕古抒情”“独创新意”“极致精巧”三个主题。时光回溯,供今人感受宫廷别有意蕴的审美趣味,体悟皇家的思想与情怀。 清乾隆 姚文瀚绘《弘历鉴古图》横轴 故宫博物院藏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通天。 ——《易经》 扁壶一式化裁于永宣御器,其形典雅尊贵,透出皇家独有的气派,深为乾隆皇帝喜欢,多次谕旨唐英为之烧制,存世所见品类繁多,纹饰图案亦丰富多彩,可见当年烧造之盛,是为乾隆朝御瓷摹古与创新于一体的典范。 本品即为其中卓越的佳例,造型优雅隽秀,颈之两侧贴塑描金夔龙为耳,可爱生动,与圆润扁平的瓶体上下相衬,更见玲珑精巧,其耳饰繁复之程度又为同类之最。纹饰雍容华丽,通体施以霁蓝釉为地,以金彩描绘缠枝洋花和暗八仙纹,飘带和枝蔓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 瓶身前后各设开光装饰,一面绘仙山胜景图,画中祥云迤逦于山峦叠嶂之际,古松错落,虬枝横斜生姿,苍翠茂密,山间瀑布飞流,地下溪流汹涌,山石以青绿山水之法绘就,曲尽其妙,设色苍雅葱翠、浓重绚丽,得宋人意蕴,仙气飘逸。另一面绘“海屋添筹图”,画中松苍林茂,顾盼生姿,三老齐聚于树下,画风写实工细,须眉毫发刻画入微,衣纹细劲流畅。海屋设色妍美丰富,一如皇家园林之规制,庄严而富丽。底为浅圈足,内施松石绿釉,中心署“大清乾隆年制”红彩篆款,篆法精妙,笔道稳健。 纵观乾隆朝此式扁壶之装饰多为花卉与龙凤题材,山水人物则属罕见,与本品相近者唯见一例,为清宫旧藏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乾隆 粉彩粉青地开光山水人物图三孔扁瓶”,与本品尺寸相近,该扁瓶绘画的主题为麻姑献寿,寓意与本品暗合,皆为贺寿题材,装饰风格相同,尤其山石、古松画法皆与本品一致,当出自同一人之手,底款书法亦同,可鉴二者制作于同一时间。 比较本品山石的成形和施彩技法,发现其与雍正时期宫廷绘画风格一致。其施用的小斧劈皴法深为雍正皇帝个人所喜好,同类之例遍见于雍正朝宫廷绘画作品之中,比如清宫旧藏雍正朝《胤禛行乐图》册页之“弹琴图”中胤禛所盘坐的叠石之状一如本品所绘之山石。然而此绘画风格却不见延续至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中,亦几乎不曾出现在乾隆御瓷之上,但本品与前述“清乾隆 粉彩粉青地开光山水人物图三孔扁瓶”则是例外,强烈地保留着雍正时期的绘画遗风,据此可以作为断代的依据之一,本品烧造时间应该是在乾隆朝最初几年里,相距雍正一朝非常近,故风格前后相沿。 本品气韵婉约雅致,清新复见华贵,温和蕴含富丽,沉稳亦不失和谐,极尽考究之能事,尤显雍容高雅、赏心悦目,当属乾隆御制彩瓷之翘楚。 本对小杯广口弧壁矮圈足,或受到明代早期“莲子碗”影响,经过重新调整后显得愈加轻盈,更符合雍正皇帝的个人风格。胎体纤薄并无羸弱之态,线条柔美亦非造作之势,秀外慧中有超尘之感。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1.石门堂旧藏 2.香港苏富比,1990年05月15日,编号222,成交价 HKD 1,760,000 3.艾斯肯纳齐旧藏 出版: 1.《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页176,图版222 2.《私人收藏清代瓷器》,Eskenazi, 伦敦,2012年11月,编号19 本品为一对,敞口,弧腹,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胭脂紫釉,色若绛霞,美如宝石。另以诸色洋彩彩料绘就牡丹、芍药、芙蓉、秋葵、菊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画匠以墨彩勾勒花枝叶脉,覆以各式彩料,斑斓绚丽,其中墨绿一色极为凝厚鲜亮,翠韵悠然,为后世所不及,釉上蓝彩淡雅悦目,边缘以白地展现外轮廓,花蕊、花心点绘出粒粒细斑。器底施白釉,正中落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 清康熙 珊瑚红地瓷胎画珐琅九秋图宫碗 2020年10月19日 编号5016 成交价:RMB 7,187,500 此类“九秋同庆碗”为康、雍、乾、嘉四朝品级极高的门类,康熙、雍正早期多为珊瑚红地五彩加珐琅彩,雍正中晚期多为珊瑚红地粉彩和胭脂红地洋彩,乾嘉则多为胭脂红地洋彩。而且早期九秋碗多为敦式碗,后期多撇口。此类清代早期“九秋”珐琅彩瓷一改此前雄丽苍劲之风格,特别在吸纳西洋技艺之后,彩料细腻柔和,气息婉约清新,以致名品迭出,惊艳古今,焕发彩瓷魅力之新姿采,下启雍乾之世华丽彩瓷之先声。此碗即为嘉庆早期的胭脂红洋彩式。雍正例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录于《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2013年,台北,页58,故瓷8663。嘉庆例传世极罕,仅见数例,香港苏富比,1991年10月29日,编号285,以及荷兰苏富比,1995年10月16日,编号93,为欧洲私人旧藏。本品成对保存,足见其珍。 清雍正 胭脂红地洋彩九秋花卉图小碗一对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品出处:香港苏富比,1990年5月15日 成交价:HKD 1,760,000 展览:海外藏家藏历代中国玉雕艺术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品精选上等白玉雕琢而成,质地莹洁,润若鲜荔,造型轻巧细薄。内外壁各刻如意云纹两道,杯心阴刻松树、梅花、佛手纹,参差相迭,外壁摹刻乾隆御制《三清茶》诗。诗云: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鱼蟹,鼎烟迭生灭。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乾隆丙寅小春御题。后钤“乾”“隆”方圆印章各一枚。丙寅为乾隆十一年(1746年),原诗见《清高宗御制诗初集》 卷三十六。 御制“三清诗”茶碗,为乾隆、嘉庆两朝在重华宫茶宴上使用的特制御用茶具,传世所见以瓷质者为大宗,漆器与玉器则罕。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乾隆御制《三清茶》诗,以松实、梅花、佛手为三清,每岁重华宫茶宴联句,近臣得拜茗碗之赐。由此可见,三清茶碗之名贵,故素为藏家所重。 清乾隆 御制诗茶器及茶具 故宫博物院藏 本器造型古朴典雅,直口,长颈,方肩,筒形腹,下承圈足。器身通体施以炉钧釉,釉色绚丽夺目,其中红、蓝、紫诸色相浸相润,交融于身,灿若云霞,美轮美奂,无有穷尽。釉面垂流感十足,恰若清晨垂露欲滴,极富天然韵致,底暗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其无论形制、釉色均仿宋瓷,宋代原型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北宋汝窑奉华纸槌瓶、粉青纸槌瓶,编号:故瓷017856N、故瓷004371N。 备注: 1.香港苏富比,1994年11月1日,编号99 2.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编号579 3.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4.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编号1883 5.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386 本品敛口耸肩鼓腹,口有双耳,底圈足。造型沈稳而秀雅,釉色深沈,流淌的蓝绿釉色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底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为雍正朝仿宣德蚰龙耳铜炉而作。 清宫《活计档》记载,雍正七年七月十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持出均窑双管瓜楞瓶一件。奉旨:着将秋耳乳耳三元炉木样旋做几件,并此瓶俱交年希尧,照此瓶上釉水烧造些来。钦此。」 雍正八年十月二十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八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仿均窑磁乳炉二件……」「仿钧釉瓷炉」即指炉钧釉各式炉。 清雍正 炉钧釉蚰耳炉 香港庄贵伦先生旧藏 保利香港,2013年4月7日,编号778 成交价:HKD 7,820,000 炉钧釉为雍正朝御窑仿钧器时所创,以低温烧就而成,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色泽深沉,其高级产品及官窑中,鲜有釉色中呈现红色斑点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称「高粱红」,且此独雍正一朝特有,尤为珍贵。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见。雍正炉钧御瓷流传甚少,公私收藏也难觅其影。同类可参阅《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页78,图22。另见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页3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雍正时期,唐英参考明瓷佳器,依明代图样又添新颖纹饰,承袭之余更青出于蓝。此盘重开明初之制,纹饰似曾相识,乃见于永乐青花盘,二瓜一瓞,同藤绵延,根茎没地,凹壁绘缠枝花卉,口沿饰水波纹,可比较天民楼藏例,录于《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鸿禧美术馆,台北,1992年,编号25,另见珠山御窑堆积出土一例,刊于《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北京,1999年,图版70。永乐之后,瓜瓞纹饰日渐式微,虽见盌、盘之类仍有采用,然构图有别,如一宫盌,成化年款,饰折枝瓜瓞三株,载于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年,卷2,编号677。另有一嘉靖盘,通体主饰「瓜瓞绵绵」纹,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图录《蓝白辉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台北,2016年,编号98。同品种藏品参见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页374,图201。除此之外,雍正时期另有一款图案相近,但口沿海浪绘做海涛状青花瓜瓞绵绵纹折沿大盘,参见《天民楼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页198,图82。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易经》 此件百花不落地折腰碗精巧妍美,为乾隆御瓷粉彩器之珍贵隽品。碗分盖、身两部分,碗敞口、折腰、腹部斜收、下设圈足,盖设圆钮,与碗紧密扣合。盖碗以粉彩满饰各色花卉,百花圃簇似锦,将底釉遮住,不留空隙,故而得百花不落地之名。图案绘牡丹、菊花、茶花、牵牛花、莲花、玫瑰花、百合等,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繁密之极。盖钮及碗底正中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全器釉彩妍美多姿,画工精细繁密,处处彰显出乾隆彩瓷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了极大的美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清乾隆 粉彩百花尊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2.粉彩百花图瓶 上海博物馆藏 3.清乾隆 粉彩百花不露地荸荠瓶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 4.清乾隆 粉彩百花葫芦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百花不露地装饰之出现必在工艺繁荣之世,考其源流,可知雍正一朝为初创阶段,多见碗杯之属,花叶之间留有空隙,尚无致密之象,实物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之后发展至极致,嘉庆初年尚见。其工序之繁缛,设色之丰富,绘画之多彩,绝非数人之力可成,当为彩瓷之翘首。彩瓷之妙贵在工致,工致之本则在于良工与巧匠。百花不露地者,若无良工为之构图设计,巧匠为之敷彩洗染,何来一器成,天下宠?故其烧制颇为考究。 清乾隆 粉彩百花不露地葫芦瓶 北京保利,2010年12月5日,编号4686 此种盖碗应是帝王赏花时专用的茶器,存世少见,检阅公私典藏,未见与本品全然相同者,纹饰较为相近的一例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之乾隆粉彩百花图葫芦瓶。其他有流于市场的百花不落地瓷,价格不俗,查阅近几年的拍卖记录,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一件“清乾隆 粉彩百花不露地葫芦瓶”以2240万拍出(北京保利,2010年12月05日,编号4686),可见此式品种之珍贵。 1.北京庆宽家族旧藏 2.中国嘉德,2004.05.17,Lot 2148 本品瓷板胎质洁白细腻,采用粉彩装饰,画面用青、绿、蓝、灰、红、黑等多种彩料绘出高山、流水、楼阁、苍松、嶙石、仙人、仙鹿。远景与近景结合。颜色深浅与山水画用墨深浅一样,层次清晰。远山高耸入云,山间枝叶繁茂,近景仙人老者,表情丰富。整幅图景如中国古代山水画,传统绘画技法和西洋技法相结合,应是宫廷画师出样,交御窑厂定制的“画意”瓷板。纹饰主题绘“龙马负图”,可见五老相聚松下,仙鹿逡巡山中。龙马负图是根据古代传说“河图洛书”而绘制。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二者都是“天授神物”。绘画细致入微,颜色艳丽,为清乾隆瓷板画之精品,极为难得。此件作品配原装硬木框,屏座后配。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本品式样隽秀典雅,曲线柔美流畅,颈之两侧对称各置一双螭龙耳,作双联玲珑状,与圆润的瓶体上下相衬,益见灵空精巧。口沿及足墙外饰如意云头纹一周,瓶身前后雕饰“苍龙教子图”,图中祥云迤逦,漫天飘飞,苍龙腾空而起,虬躯矫健,瞠目张颔,威风凛然而俯视,大有气夺千里之势。幼龙则破浪而出,昂首欲飞,与上方苍龙深情对望。其刀工流畅自然,刻划细腻,精美绝伦,所见祥云虽多,却形态各异,深得迤逦之姿,福海之中波涛汹涌之象,更是不厌其烦地以剔刻层层相套的线条构成,细腻而娴熟,展示御窑工匠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两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全器釉色青绿深沉,釉汁莹润厚腴,随着暗刻花纹的凹凸起伏而自然流动堆积,浓淡有致,铺陈出充满了灵动的韵律之美。圈足内阴刻六字篆款,端庄规整,笔道遒劲有神。本品为乾隆御窑摹仿宋元龙泉窑之佳作,充分展现了龙泉青釉之美与刻花技法之巧。其釉色较平常所见粉青与豆青色泽深沉静穆,当年唐英《陶成纪事碑》对雍乾之交摹仿龙泉窑作品有清晰记载:“一仿龙泉釉,有深、浅二种”,对比实物,本品应属于深釉色的摹古作品。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易经》 2.香港苏富比,1987.05.19,Lot 345 出版:《中国玉器全集》,艺术出版社,1991年,第353 这件白玉龙凤六方瓶,用整块白玉精雕而成,造型高古,寓意吉祥。瓶侈口、细颈,鼓腹敛足,瓶身棱角分明,作六方形,且因瓶腹部凸出,整体棱线形成微妙的断错,造就了沉稳而具有变化的视觉效果,瓶身光素,仅在口沿和底沿部分阴线刻云雷文。此瓶造型模仿自古代铜觚,觚是一种比爵更大的饮酒器,一般敞口、长颈,细腰,高圈足,略呈喇叭形。《广雅·释器》称:“二升曰觚。”《周礼·梓人》则载:“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直到春秋时代,孔子还把觚视为酒杯的代表,《论语·雍也》记录孔子看到当时的饮器已然不合礼制,便感叹“觚不觚,觚哉!觚哉!” 战国以后,觚才渐渐销声匿迹。但后代将觚视为重要的礼器,多有仿制,如宋代官窑瓷器中就有仿觚者。 清代考据求古之风盛行,玉器亦多仿古彝器,这件白玉龙凤六方瓶便是其中一例。但瓶身外围又有极富时代气息的复杂装饰。一面雕如意祥云缭绕瓶身,下方作湖石造型,凤凰端立湖石之上,回首顾盼,口中衔着一枝灵芝仙草,灵芝头恰好贴附玉瓶,又与旁边形态近似的如意祥云相呼应。另一面可见凤凰尾羽修长华美,垂落瓶上,凤凰身后烟云氤氲,一对螭龙嬉戏于云间,寓动于静,气韵如生,暗合《周易·干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之典,且凤凰回首顾盼,恰与下方仰首向上的螭龙配合默契,龙凤呈祥,寓意可喜。整器造型装饰颇富匠心,布局十分巧妙,既大方疏朗,又不失华贵精丽,且两面皆可观玩,妙趣无穷。这件白玉龙凤六方瓶为香港著名收藏家赵从衍(T.Y.Chao)先生旧藏,流传有序,更显珍贵。 香港苏富比,1987年05月19日,编号345 此嵌玉山水人物诗文座屏以紫檀为料,呈长方形,落地式,屏心攒框镶板,内侧嵌玉雕琢山水人物图景,刻制精湛,意境清幽。其间以玉质做七人游卧于山石之间,或下棋,或观景,或小憩,人物形态刻画生动,构图置放聚三攒五,错落有致。木石雕琢兼用浮刻、透雕之法,前后景致互相叠加穿插,现有纵深之感。所刻景物石质高古,花叶葱茏,卷云盘绕,溪水奔流,文人雅士共聚于此,突显其意境清雅,悠然恬静之气,极富文人意味。底座挡板及壶瓶牙子刻制浮雕螭龙纹饰,精致繁复,华美细腻。座屏背面题御制诗句,诗云“重熙累治世蓄昌,钧陶锦绣化工鬯,掩映松筠三弯草,群仙引进万季觞,玉峰真是蓬莱岛,萦回飘渺走神迒。”下题“臣于敏中敬书”。 作为写诗数量最多的一个帝王,其诗歌内容极为广泛,“敬天勤政,慎宪勒几,惇典庸礼,对时育物”“知几指示,铭勋绘凯之作”及“量雨雪、课收成,校粮价,谋小民朝夕之需,笃大君宵旰之念者”,应有尽有。总之,无论是朝堂之间的文治武功、亦或帝王个人的生活情趣,无所不包。其中,关于勤政恤民的诗作,在乾隆诗集中占据的比重最大,几乎无卷不有,充分体现了乾隆帝作为一代君王的拳拳爱民之心。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紫檀框嵌珐琅宫廷人物挂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因受儒家思想熏陶,并且基于“民为邦本”的思想,乾隆帝写下了许多恤民诗,如本件法国藏家旧藏的铜胎掐丝珐琅座屏,其以硬木为座,木座减地浮雕“福庆”、夔龙纹及西番莲纹。屏心为铜胎,做工精美,掐丝细腻,画面上方以满鎏金为地,华丽珍罕,并于其上掐饰云纹,并题书乾隆御制诗,相似者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乾隆四十二年的紫檀框嵌珐琅宫廷人物挂屏,以及另一件乾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农家乐图挂屏,可资比对。本品的远山近林,云雾袅袅,山间错落着民居,一行人沿溪前行,其中二人裋褐挑担,紧随前人,一片太平气象。 画面右上一隅掐丝刻题御制诗文《赋得野无伐檀》,文曰:“义经象茹彚,尧典着明扬。继此风人咏,思伊魏国章。丁丁则非远,坎坎韵犹长。力食励无忝,素餐愧不遑。嘉兹伐檀苦,绻彼寘河伤。预育菁莪盛,勤搜仄陋藏。野无遗薖轴,朝有庆明良。咨尔释褐者,其何赞典常。”(载于《清高宗御制诗集·三集·卷九十二》)其后又书:“御制赋得野无伐檀,得扬字八韵”,并“臣于敏中敬书”及朱印二方。 《清高宗御制诗集·三集·卷九十二》 图景与御题诗相呼应,在“丁丁”“坎坎”的这些伐木声中,展现了一幅伐檀之景,认为劳动则无愧于天地,不敢尸位素餐。借着《诗·魏风·伐檀》,感叹“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的辛劳,培育良材、将才能而地位卑微者选拔而出,选贤举能,则为天下喜乐之大事。诗中表露了乾隆帝对辛苦劳作者的恤念之情,同时对自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进行了反省,自激自励,进一步体现了其“仁政”的思想。 2.美国东部藏家旧藏 2005年纽约苏富比拍卖图录封面及内页 参考 此香几高大庄严,凝重威仪,体魄宏伟。香几高束腰,四角短柱雕刻生动形象的竹节纹。竹节间长出竹芽,生动写实。短柱及上下托腮开槽口,装嵌倭角开光的高浮雕透空绦环板,四面绦环形态各不相同。束腰下的托腮喷出,上檐打洼,做工精致规范。托腮下膨出的牙板及腿肩,厚重坚实,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宽阔的牙板透雕拐子龙,其间点缀团寿纹,纹饰疏朗有致,立体感极强。三弯鼓腿壮硕坚实,以巨材锼挖而成,原料耗费极大,可谓不计工本。腿足肩部浮雕卷叶纹披肩,上截内角透雕草龙纹角牙,巧妙的填补了空白。腿足底部外翻出透空的花马蹄,做单体西番莲卷叶纹样,精美绝伦,落于双层台座之上。台座高束腰,座面板雕团福寿纹,周饰西番莲纹。下有托腮、牙板及卷珠足。台座的束腰及牙板透雕夔龙纹,工艺精良,台座四底足做吉象纹,象鼻连通卷起的底足,本品造型变化多端,线脚复杂,装饰手法多样,用材纯良技艺精严,可谓细节处处极尽工巧之能,无不体现当时最繁复华丽之技艺。 清乾隆 姚文瀚绘《弘历鉴古图》横轴 故宫博物院藏 把其它材质的艺术风格移植到瓷器上,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一项绝技。这些以瓷为之的各种工艺品,都能准确地表现原物的色彩和质地,做到仿什么像什么,仿制技术达到随心所欲的高度成熟阶段,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里的技术人员已充分掌握了各种釉彩的配制方法,以及对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的掌控技术。正如乾隆时朱琰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蒋鲍云治铜、濮仲谦雕竹、江千里螺甸、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目前所见乾隆时期以瓷为之的这类作品有仿斑花石、洞石、朱漆、雕漆、古铜、书函、竹、木等。其中仿古铜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造型有方瓶、牺耳尊、花觚、汉尊、鼎、炉、盒、圆洗、佛像、三足盆、凫式壶、三羊洗、葵口洗等。一般都是在与古铜色调相近的茶叶末釉瓷器上进行装饰。在众多器形当中,花觚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种。 清乾隆 仿古铜牺耳尊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仿古铜鎏金花觚目前所见共有三件,造型、大小、色彩均相类,高度均在27厘米左右。两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本件由私人收藏。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商代青铜花觚,喇叭口,长颈,筒腹,近足处外撇,圈足。腹中部作扁鼓状突起。花觚四面出戟,通体雕刻古铜纹饰,中间扁鼓状突起处雕刻夔龙纹,上下分别雕刻仰、覆蕉叶纹。非鎏金处施铁锈花釉,其上涂点松石绿釉,以模仿古铜器上之绿锈斑。外底中心雕刻阳文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有的款字笔画还涂金彩。 这种花觚造型规整,各部分比例协调,工艺精湛,质感逼真,除非拿在手上掂量或轻轻敲击听听声音,否则,若陈设在一处,人们只是驻足观赏,恐怕不会有人认为是瓷制品。因此,这种乾隆仿古铜鎏金蕉叶纹出戟花觚充分反映出中国制瓷技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的高超制瓷技艺。 本品敞口,硕颈,凸起弦纹一道,肩饰对称鸠耳,扁圆腹下垂,椭圆形圈足外撇。胎体洁白坚缜,釉面莹洁光润,发色明翠鲜丽。其纹饰自上而下繁密铺陈,口沿绘两道弦纹,颈部饰蕉叶纹、折枝花、缠枝花卉和海水纹,腹部以缠枝花卉纹为主题,足墙饰仰莲瓣纹、折枝花和如意勾云璎珞纹。绘工为仿永宣青花,采用点染法,用笔精细不苟,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 天津市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拍品形制、纹饰完全相同的藏品,而另一件与此相似的龙耳尊则为1998年香港苏富比封面拍品,造型完全相同,纹饰相类,上下边缘纹饰及布局略有不同,后于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再次拍卖,编号1058。 此尊体型硕大,胎体坚实,肩部饰对称双龙耳,扁圆腹下垂,椭圆形圈足外撇。胎体洁白坚缜,釉面莹洁光润,发色明翠鲜丽。外壁青花纹饰以青花双圈为界,呈带状分布,自口沿向下依次为蕉叶纹、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海浪纹、缠枝四季花卉纹、莲瓣纹、如意勾云纹、璎珞纹等。纹饰布局繁而不乱,青花描绘精细,发色纯正。绘工为仿永宣青花,采用点染法,用笔精细不苟,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 左:清乾隆 青花花果纹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乾隆 茶叶末釉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乾两朝宫廷仿古艺术思潮兴盛,体现着雍正,乾隆父子二人对圣王时代的顶礼膜拜,是有意识地宣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的结果,其致力摹古求真,同时却不拘于纯粹的摹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并成就了十八世纪清宫艺术文化的复古风尚,本品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双龙耳大尊正是诠释该艺术理念之佳例。 此件造型仿自上古青铜器,造型恢弘俊伟,气质端庄大方,甚宜殿堂陈设。线条优美饱满,胎釉莹白温润,颈部左右附饰双龙耳,自上而下绘饰洒脱,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且色泽有深浅之别,浓淡相宜,层次宛然,苍雅之气跃然眼前,堪称乾隆御瓷少见之重器。其周正端庄,制作严谨,成型技术要求颇高,难度不逊于方器的制作,双耳、圈足、瓶身均需要印模成型后粘合方成。 此器摹取三羊铜壶为范,追求端庄古雅之美,于此基础之上则赋予新的装饰风格,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肩部堆贴模印三羊首,精巧别致,以缠枝花为主题纹饰,并加海浪纹,蕉叶纹作衬托,安排规整自然。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苍雅之气跃然眼前,与温润莹白的釉面相映衬,更见丽质不凡。 仿青铜器造型,喇叭型口,瘦长身,小圆鼓腹,喇叭形底座。花觚内饰松石绿地,外珊瑚红地,通体粉彩描绘缠枝莲花和八宝纹,口沿、颈部、足部均有描金,加置如意纹、变体莲花纹、青花回纹边饰带,纹饰层次感极强,华美艳丽。其器内与底部皆施松绿釉,束腰处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单行红彩篆书款。其珊瑚红釉一色填涂均匀明快,浑厚润泽,其它彩绘深浅自然,精工细料,富有立体感,远观之如佳人婷婷玉立,富丽堂皇,可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 清皇室崇信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清宫廷中设有藏传佛教殿堂,供有佛像、佛塔、供器、法器等,质地有瓷、金、银、铜等,均制作精工。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瓷质藏传佛教用器,有些专为蒙藏民族所制,反映了内陆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宗法器有八宝、佛像、藏草瓶、贲巴壶、甘露瓶、法轮、五供、七珍等。装饰纹样多为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有番莲纹和八宝纹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见以各种色釉为地的粉彩器,色彩娇艳夺目。八吉祥亦称为“八宝”,为佛教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有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吉祥纹装饰瓷器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并多与佛门圣花—莲花组成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模印有八吉祥纹样。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多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描绘。花觚为五供之一,形制古朴,纹饰寓意吉祥,尽展乾隆时期瓷器繁缛奢华的艺术风格特征。由于清代皇族将藏教奉为国教,宫廷中佛事活动繁多,故此花觚作为佛前供奉之物,常年接受皇帝与皇亲贵族叩拜,此殊荣非寻常宫廷陈设器可比拟。 本品拟取周代铜尊为型而成,气质古朴,典雅端庄,颈部和胫部均饰三道弦纹,上下呼应,肩部与腹部各浮雕饕餮纹一周,双耳为半圆形,俯贴肩部,胫部镂空六个海棠形孔,是为青铜觚尊所特有,为本品平添古意。其釉质匀净莹润,一如凝脂,所饰饕餮古纹,清晰流畅,此浮雕工艺颇为复杂,有如珐华器皿之制作,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底暗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之精致考究,可见雍正御瓷烧造水平极高,如蓝浦《景德镇陶录》就有评曰:“(年窑)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 雍正帝对白釉器别有青睐,据现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白瓷素雅莹洁的喜爱尤甚,另可证年窑摹制白瓷的史实和烧造技术尤佳,蓝浦赞誉不为虚言。 左:宋至明 错金银兽面罍 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雍正 白釉模印夔凤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存世所见雍正御瓷之中白釉浅浮雕器皿,极为稀罕,不见与本品相同者,而工艺相近者亦仅知二例,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亦为摹制青铜古器,浮雕青铜器纹饰,以上堪称雍正御瓷之独特摹古佳器,唯有款式不同,本品为阴刻六字篆款,后二者则是青花六字楷款。摹古,是康雍乾三代御瓷主题旋律之一,摹制青铜古器纹饰最早见于康熙青花,雍正继之,乾隆则大盛,无论纯粹摹古还是改进性摹古,均独步有清一代,唯一不同之处,康雍之世摹古多为赏玩,乾隆时期则祭祀礼器与陈设赏玩并重,尤其乾隆十六年之后,内府厘定礼制,考订《皇朝礼器图》,瓷质摹古器皿更注重礼仪实用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壶取商周青铜酒水器“盉”之造型,广口外侈、阔颈、圆肩、深腹,前后设直流及曲柄,下承四柱足;造型秀雅端庄。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四足、鋬及流装饰卷草灵芝纹,腹部主体纹样为莲托八吉祥,八宝居于莲花之上,排列疏密得当,衬带婉转,颇具动感。纹样绘工流畅自然,青花发色纯正,并采用乾隆时期流行的“点涂法”以仿永宣苏麻离青之效果。器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包装 盉作为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乾隆一朝摹古之风兴盛,清宫内外皆崇仰三代古物,其中以瓷仿铜为当时常见之法,此件即为乾隆时期摹古之作。据《乾隆记事档》载:“乾隆三年四月十八日,司库刘山久、崔总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宣窑青花八吉祥高足壶一件,传旨:着交唐英照此壶样式花样,多做几件,得几件并原样先送来。钦此。”并“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大官釉高四足茶壶、宣窑青花八宝高四足茶壶各一件,传旨唐英烧造。”此处所载高足壶即为盉,嘉庆、道光两朝均作为大运瓷器品种烧造,道光时期清宫谨遵道光皇帝节俭的治国思想,奉旨停止烧造“不急之务”的十六种圆琢瓷器,此类器为其中之一,故此类器形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御瓷有所烧造,其它朝代不见,尤显珍贵。 左:清乾隆 青花莲花托八吉祥纹盉式壶《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第296页 右: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八宝盉壶,北京保利,2013年6月4日,编号 7599,成交价:RMB 2,760,000 同类器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例,《清康雍乾名瓷》页101,图71;另南京博物院藏一例,著录于《清代官窑瓷器》,页175;西藏博物馆一例,刊于《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页116-117;香港天民楼1992年曾展览于台湾鸿禧美术馆一例,参见《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页212。 3.日本关西著名实业家族旧藏 本品为仿古造型,作琮状,拍品通体施仿官釉,釉面温润如玉,汲取了宋瓷的特征。其器形方形器身,圆足,象征天圆地方;瓶身以八卦纹和穿带纹装饰,此件拍品瓶身一侧上方有两组对称的象鼻穿眼,穿眼内缘的积釉在出窑后曾予打磨修整,以确保通畅,这两组象鼻穿眼和圈足两侧的方形孔洞,应为穿绑绶带固定之用,线条挺括。底部正中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为典型乾隆早期「唐窑」款识。 琮式瓶最早出现于南宋,仿自上古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窑和龙泉窑制品最为知名。清乾隆朝盛行摹古之风,唐英《陶成记事碑记》所记「仿铁骨大观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等等即是证明,极力仿制宋代制瓷艺术风格与美学高度。宋代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是分不开的。宋代艺术追奉的创作原则是「台于天造,厌于人意」,追求的最佳境界是「天工与清新」,甚至皇家御苑也「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基于此,在乾隆皇帝与其倡导的仿古美学影响下,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在遍临宋代名窑瓷器之后,尝试将古韵今意融于一体,仅借鉴宋瓷某一特点而加以变化,创烧了一些新品种。 左:明 仿官釉琮式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宫旧藏 右:清乾隆 仿汝釉镂空穿带琮式瓶 保利香港,2012年11月25日,编号778,成交价:HKD 2,990,000 本品之天蓝釉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创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悦目,似天青之蓝,故名,可与同一时期创烧的豇豆红釉媲美。但与同期名贵的釉色豇豆红相比,天蓝釉器物烧造数量少之又少。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件白釉鼓钉小花觚,形制与本品相同,唯满施白釉,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杨静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23页,图112。另一例可参考《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第333页,图219。与本品可为一对者,形制,釉色,纹饰皆完全相同,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康熙天蓝釉花觚,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 卷一 上册》,页308,图115。 庆小山(1848-1927),名宽,号松月居士。隶正黄旗。工书善画,供职于醇亲王府,由醇亲王府进入清宫内务府,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凡帝后的衣食住行用都由内务府管理。内务府自清初顺治时设立后,各朝沿置不变。庆宽在内务府历任内郎、堂郎中、晋三院卿,三院指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属正三品,在大清内务府的历史中,能一身而居三院卿者仅庆宽一人。 任三院卿后,庆宽被慈禧太后钦派办理宫廷大典、领衔绘制紫光阁宫廷历史绘画、宫廷肖像及陵寝礼图等,成为一名内务府重臣。光绪十一年,紫光阁修成,朝廷命征粤、回、捻三案战绩,并绘功臣真像,设立功臣画馆于京师。庆宽总管其事,经六年而全图成,计百数十轴之多。光绪十四年,庆宽依据内务府藏圆明园档案,重绘图稿,兴工修复清漪园,修复后改称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十四年颐和园兴工,凡宫殿楼台亭榭以及点缀各景图样皆出自先生之手。”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庆宽奉旨主笔绘画该典礼全图,工笔彩绘人物、礼仪,图尽其态,极为工细。光绪二十年,慈禧60大寿。庆宽奉旨绘该典礼全图,从紫禁城直到颐和园之庆典全图长卷。庚子事变后奉慈禧之命负责散落宫外的器物的重新收集工作。庆宽家族的明清官窑收藏,也是百年来北京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品质极高,一旦出现在市场,必以高价成交。 此瓶为仿先秦礼器玉琮样式之宫廷御用精品,唇口,短颈,平折肩,长方体腹,器腹四面饰凸起的八卦纹,圈足。底部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形制端庄,胎体厚重,端凝古朴,以瓷质仿古,尽得上古礼器庄严神秘之风。制器考究严谨,修胎完美,胎质细腻坚致,通体满饰仿哥釉,釉质肥润,温厚醇和,莹泽如玉,釉色沉凝,釉面布满大小开片,交错自然逼真,形如冰裂。 琮式瓶,清代又称“四方八卦瓶”,始于南宋官窑、龙泉窑,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玉琮外型并加以变化而成,古朴而雅致。因其形由玉琮变化而来,故称琮式瓶。此式一开,遂为后世历朝所遵循,烧制不断,清代亦将道教意义上的八卦纹饰饰于器身,乾隆朝以后成为官窑的传统器形,底圆体方,暗喻天圆地方之意。 琮是中国古代用于祭地的玉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此瓶以八卦纹为主体纹饰,八卦纹是由短线符号组成代表《周易》中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图形。相传伏羲创八卦图,八卦分据八方,居中为太极图。《易传》认为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易经·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此件道光仿哥釉琮式瓶传承旧样,造型古雅规范,釉面润泽细腻,开片自然,实为道光官窑单色釉之上品,配随形木座,极富欣赏与收藏价值。 本品器型仿汉代之铜壶化裁而成,唇口束颈、宽肩敛腹,底足外侈,造型上下呼应,端庄稳重。器身饰弦纹数周,肩部两侧施铺首衔环耳,除此外别无繁饰,仅以通身仿官釉装饰。仿官釉釉质肥润,简洁有致,大气婉约。 除仿官釉外,相似器型雍正一朝有诸色釉品,相同例如清宫旧藏炉钧釉铺首耳壶,见《故宫陶瓷馆.下编》,页445,图354;另台北故宫博物院入藏茶叶末釉铺首尊,著录《故宫清瓷图录.上卷(康熙窑 雍正窑)》,页152;尚有窑变品,出自大收藏家Hall Family旧藏,曾经著录于《Hall Family Collection inventory no. 441》;另有青花者,造型一致而尺寸和纹饰不同,如南京博物院典藏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尊,《清代官窑瓷器》,页63。尚有一例,录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31。 黄民三博士(1896-1986)原名良弼,祖籍广东台山,1896年出生于加拿大,幼年回到广东读书,后在美国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因为拜服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民三」,后来他还在海外帮助孙中山先生筹款。黄民三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牙医,是牙医国际学院五位中国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香港牙医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在专业之余,黄民三最大的爱好便是收藏古玩,1947年,他移居香港,将在海外收藏的所有藏品都带回香港,黄博士在香港仍然致力于收藏,在他去世三十年后,其后人终于将其藏品公诸拍场。 黃民三博士(1896-1986) 所敷施的仿官釉色幽隽淡恬,散见开片,颇具旧迹,暗合宋人《坦斋笔衡》:「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之评述。其形敦实古拙,深得宋官神韵。对宋官器物的形制来源与审美感受,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卷·「论官哥窑器」作如是评述:「论制如商庚鼎、纯素鼎、葱管空足冲耳乳炉、商贯耳弓壶、大兽面花纹周贯耳壶、汉耳环壶、父己尊、祖丁尊,皆法古图式进呈物也。」「故余每得一睹,心目爽朗,神魂为之飞动,顿令腹饱。」 胤禛的感悟和追求最终得以实现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彼时唐英秉承圣旨悉心烧造,尤其在仿古方面,超越前代,独步一时。他按照胤禛发来内府典藏的宋官旧物,对照临摹,以求胎釉、气韵一致。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研陶心得《陶成纪事碑》中记「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于此将「大观釉」列于诸类仿古色釉之首,可见重视程度之高。本品底足平扁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之效,观之古意盎然,可知唐英摹古细致入微,对每一处特征皆细加留意。 本品整体呈八方形,两侧各饰一贯耳,腹部微鼓,下承圈足。瓶内外壁通施仿官釉,釉色天青,釉面肥厚,其上散落空灵开片,端庄素雅,超凡脱俗,器物足端平切,涂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发色纯正,款识具有乾隆官窑早期款识的特征。 本品包装 《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江西烧造磁器处》中载“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官釉收小八方双管瓶一件,官釉四喜瓶一件,官釉太极纸槌瓶一件,官釉放大天盘口大汉尊一件,官釉六方双管尊一件,官釉莲座蒜头瓶一件,官釉葵瓣笔洗一件,官窑腰元罐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俱照样烧造送来。烧造完时再将交出原磁器缴回,仍交磁器库。此磁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钦此。”综上对于烧造此类瓷器的严格要求,以及下发原样照烧的做法,对于仿官釉瓷器的重视由此可见。 贯耳瓶造型源于上古青铜器,宋代官窑首先将其运用于瓷器之中。清代贯耳瓶器形多样,有圆、方之分、大小之别。如本品这样的八方贯耳瓶,一般常见有两种,一类高度为十四公分的小尺寸贯耳瓶,一类高度为三十至四十公分的杏圆贯耳方瓶,尤是此类高度为二十四公分的八方贯耳瓶十分罕见,流传数量极少。查阅各大博物馆馆藏及近年拍卖市场资料,不过寥寥数例,且均署早期款识,可见此类中等尺寸的仿官釉贯耳瓶应为乾隆早期的特殊产物,不似小尺寸或大号杏圆贯耳瓶一样多见,尤为稀少,凸显其珍贵。 清乾隆 豆青釉贯耳方瓶 香港佳士得 2006年5月30日 编号 1486 成交价 HKD 3,480,000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夏朝、商朝、周朝作为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为后代文明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周公创造的周礼制度,更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调。孔子对周礼十分推崇,《论语》记有他对周礼的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清乾隆 御制黄玉双联璧 L:23.5 cm 备注: 1.Christian R. Holmes 夫人收藏,纽约 2.Frank Caro,纽约 3.赛克勒(1913-87)收藏 4.纽约佳士得2009年3月18日,编号399 展览:《3000 Years of Chinese Jade》,纽约,1939年,页45及88,编号225 清 玉双联璧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古铜洋彩金蕉叶纹出戟花觚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26.5 cm 备注:英国SIDNEY L. MOSS旧藏 出版:《中国陶瓷》(艺术版),2011年第十二期 展览:东方陶瓷学会展览,1956年 清乾隆 仿古铜牺耳尊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或更早 御制铜鎏金兽面纹双耳大尊 H:78.5 cm 备注: 1.英国额尔金勋爵旧藏; 2.布伦戴奇旧藏; 3.英国SPINK旧藏; 4.北京保利,2011.06.05,Lot7302 清雍正 白釉模仿仿古青铜兽面纹双耳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高:21 cm 备注: 1.新加坡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2010年6月5日,编号4843 展览:“百年华章 盛世国宝——庆祝中国共产党暨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国宝巡展”,2021年,深圳鹏瑞基金会 本品拟取周代铜尊为型而成,气质古朴,典雅端庄,颈部和胫部均饰三道弦纹,上下呼应,肩部与腹部各浮雕饕餮纹一周,双耳为半圆形,俯贴肩部,胫部镂空六个海棠形孔,是为青铜觚尊所特有,为本品平添古意。其釉质匀净莹润,一如凝脂,所饰饕餮古纹,清晰流畅,此浮雕工艺颇为复杂,有如珐华器皿之制作,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底暗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宋至明 错金银兽面罍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白釉模印夔凤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青玉仿古爵杯 (一对) “乾隆年制” “九” “十”款 高:12 cm 展览: 1.“海外藏家藏历代中国玉雕艺术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2.“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滨州市博物馆,2018年; 3.“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 出版: 1.《海外藏家藏历代中国玉雕艺术展》,2011年,第56页; 2.滨州市博物馆:《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2018年,第70页 本品玉色深翠匀净,气韵苍雅静穆,形制摹仿商周青铜爵,别致古雅,杯口左右两侧中心处立两柱,附设一鋬,敞口深腹,外壁浅浮雕回纹地夔龙纹,下承蕉叶式三足,装饰以卷云纹,古朴神秘。底部中心阴刻隶书“乾隆年制”款,字体朴拙遒劲,为乾隆时期御器的经典写法。署款上方分别刻“九”“十”以示序列。 乾隆一朝,博古之风盛行,爵杯既充当祭祀神器,同时又是为清玩而摹古之物,清宫以各种材质广泛为之,当中不乏玉爵佳器。本品形制规矩端庄,雕琢精致细腻,难掩皇家气息,若满斟此爵,纹饰、美酒、玉质必将相映成趣。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双耳扁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51 cm 此尊体型硕大,胎体坚实,肩部饰对称双龙耳,扁圆腹下垂,椭圆形圈足外撇。胎体洁白坚缜,釉面莹洁光润,发色明翠鲜丽。外壁青花纹饰以青花双圈为界,呈带状分布,自口沿向下依次为蕉叶纹、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海浪纹、缠枝四季花卉纹、莲瓣纹、如意勾云纹、璎珞纹等。纹饰布局繁而不乱,青花描绘精细,发色纯正。绘工为仿永宣青花,采用点染法,用笔精细不苟,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 雍乾两朝宫廷仿古艺术思潮兴盛,体现着雍正,乾隆父子二人对圣王时代的顶礼膜拜,是有意识地宣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的结果,其致力摹古求真,同时却不拘于纯粹的摹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并成就了十八世纪清宫艺术文化的复古风尚,本品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双龙耳大尊正是诠释该艺术理念之佳例。 此件造型仿自上古青铜器,造型恢弘俊伟,气质端庄大方,甚宜殿堂陈设。线条优美饱满,胎釉莹白温润,颈部左右附饰双龙耳,自上而下绘饰洒脱,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且色泽有深浅之别,浓淡相宜,层次宛然,苍雅之气跃然眼前,堪称乾隆御瓷少见之重器。其周正端庄,制作严谨,成型技术要求颇高,难度不逊于方器的制作,双耳、圈足、瓶身均需要印模成型后粘合方成。 清乾隆 青花花果纹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茶叶末釉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拍品形制、纹饰完全相同的藏品,而另一件与此相似的龙耳尊则为1998年香港苏富比封面拍品,造型完全相同,纹饰相类,上下边缘纹饰及布局略有不同,后于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再次拍卖,编号1058。 参阅: 1.《清盛世瓷选萃》,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页225,图72 2.《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165 铜胎掐丝珐琅饕餮纹出戟大方尊 H:60.2 cm 备注: 1.Robert Hoe III (1839-1909) 收藏 2.美国艺术联盟,纽约,1911年2月18日,编号888 3.Samuel P. Avery, Jr. (1847-1920) 收藏 4.1911年赠予布鲁克林博物馆, 纽约 (馆藏编号09.933.3) 出版:John Getz,《Catalogue of the Avery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oisonnés》,纽约,1912年,图版38 展览:《Blue of Jingtai. The Samuel P. Avery, Jr. Collection of Chinese Cloisonné Enamels》,布鲁克林博物馆, 纽约,1990-1993年 本品在1911年赠予布鲁克林博物馆,图为 本品在馆中陈列时的状态 清嘉庆 珊瑚红地八吉祥花觚 (一对) “大清嘉庆年制”款 高:26.5 cm 备注: 1.英国贵族Sir William Hutchinson Poe(1843-1934)旧藏 2.爱尔兰贵族庄园Glenmalire House,Laois旧藏 仿青铜器造型,喇叭型口,瘦长身,小圆鼓腹,喇叭形底座。花觚内饰松石绿地,外珊瑚红地,通体粉彩描绘缠枝莲花和八宝纹,口沿、颈部、足部均有描金,加置如意纹、变体莲花纹、青花回纹边饰带,纹饰层次感极强,华美艳丽。其器内与底部皆施松绿釉,束腰处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单行红彩篆书款。其珊瑚红釉一色填涂均匀明快,浑厚润泽,其它彩绘深浅自然,精工细料,富有立体感,远观之如佳人婷婷玉立,富丽堂皇,可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 清皇室崇信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清宫廷中设有藏传佛教殿堂,供有佛像、佛塔、供器、法器等,质地有瓷、金、银、铜等,均制作精工。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瓷质藏传佛教用器,有些专为蒙藏民族所制,反映了内陆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宗法器有八宝、佛像、藏草瓶、贲巴壶、甘露瓶、法轮、五供、七珍等。装饰纹样多为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有番莲纹和八宝纹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见以各种色釉为地的粉彩器,色彩娇艳夺目。八吉祥亦称为“八宝”,为佛教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有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吉祥纹装饰瓷器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并多与佛门圣花—莲花组成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模印有八吉祥纹样。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多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描绘。花觚为五供之一,形制古朴,纹饰寓意吉祥,尽展乾隆时期瓷器繁缛奢华的艺术风格特征。由于清代皇族将藏教奉为国教,宫廷中佛事活动繁多,故此花觚作为佛前供奉之物,常年接受皇帝与皇亲贵族叩拜,此殊荣非寻常宫廷陈设器可比拟。 明晚期 陈仲美制仿古紫砂牺尊 「陈仲美制」「仲美」款 长:26.5 cm,高:21.3 cm 出版:《阳羡砂器精品图谱》,编号22,1985年淑馨出版 备注: 1.陈克立旧藏 2.叶义先生(DR. IP YEE COLLECTION)旧藏 3.Robert H.Blumenfield Collection旧藏 4.纽约苏富比,1977.11.05,Lot195 5.香港苏富比,1984.11.19,Lot96 陈仲美是明代著名的制壶高手,后到宜兴从事紫砂陶艺。陈仲美的紫砂壶作品,别具一格,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载着他“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迭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记载中看到他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全面陶艺家,又是一个把雕塑和紫砂壶结合得很成功的壶艺家。难怪后人把他的紫砂壶称为“神品”。 这件陈仲美所制紫砂牺尊造型上仿造战国时期的青铜牺尊,气息端正高古。牺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牛;尊则是酒器。顾名思义牺尊即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周礼》将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古时“牺”“献”同音,都读作“婆娑”的“娑”。在六尊之中,最为华美的就是牺尊。 这件紫砂牺尊并非简单的对牛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处理。头型比牛略长,耳朵也高高耸起,整个身体筋骨结实、肌肉丰腴。整体造型有牛之壮而更显聪慧、灵动。在牺尊的脊背中间部位,有一个类似酒壶壶盖的一个圆形盖,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半环形盖钮,牺尊背上盖钮之下,就是把酒倒进去的入口,酒存在牛肚子里。而酒的出口,也就是现代酒壶的“流”,则在牺尊的嘴里,古人用牺尊倒酒之时,酒从牺尊嘴里流出,别有一番情趣。制作之精细,构思之巧妙,都是陈仲美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清康熙52年(1713) 御制铜鎏金蒲牢钮八卦纹「南吕」编钟 「康熙五十二年制」款 H:30 cm 备注: 1.美国私人收藏,1967年购于乔治亚州或路易斯安那州,后于家族内传承; 2.佳士得纽约,2022年9月22-23日,编号0820; 3.新泽西州重要私人收藏 清代时按古制于坛庙祭祀和殿陛典礼两类场合使奏用中和韶乐、而乐器的种类和配件非常讲究,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材料(又名“八音”)制造,凡十六种、多达六十多件。编钟属金属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系,而它的历史更可追溯至商代。据万依在《故宫博物院藏宝录》(香港1985年出版)的“金钟编”所述、除于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战国编钟达64件之多外、往后的朝代的宫廷编钟多为16枚一套。到康熙时、虽仍保持着16枚一套的制度、但音律的编排上略有改动:原有的十二律由低到高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此件铜鎏金编钟品相优美,交龙钮的铸雕精到,龙头五官和鳞片至为细致,瞠眼张口的神态和龙爪紧张,格外传神。钟身的八卦纹和字款等亦利落分明。器形上圆头的钟腹向上下微弯、与平直的钟顶和下口呈强烈比对、铸纹图案以纵横线框供围合分开(八卦)纹样、再配以小而高佻突出的鼓钉和圆大扁平的音乳、构成一饶富几何风格的图饰。除少处磨耗外,鎏金整体金光辉映,令人想象到康熙时祭祀典礼、全套齐悬在金漆雕木编钟架上时所展现的华贵及庄重。 清乾隆 郎世宁等绘《万树园赐宴图》轴(编钟局部)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铜错银四方鼎式熏炉 H:39 cm,重:6072 g 备注:巴黎苏富比2011年6月9日 编号0278 此炉宽边平口,口沿上有两立耳。炉盖镂盖做盝顶式,错银万字纹锦地,铸镂空云纹,间以鎏金轮、螺、伞、幢(盖)、花、罐(瓶)、鱼、肠(结、盘长)“八吉祥”纹。盖顶幼狮戏球,神采飞扬。口沿宽边一圈错银丝回纹,腹部以错银片构成饕餮纹,腹侧出戟。下承四圆柱足,足部错回纹,蕉叶纹。与清代大多数仿三代古铜器一样,形制和纹饰都有历史根据。此器仿《西清古鉴》周代金银错青铜召夫鼎而造。器物整体协调匀称,庄严肃穆,苞光内敛,集錾刻、错银、鎏金工艺于一身,不失为乾隆时期的仿古佳作。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元士三也。”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商代前期多为圆腹尖足,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圆腹柱足鼎占多数,西周中期鼎仍多柱足,但垂腹较宽。西周晚期,鼎足呈马蹄形,多半球形腹。明末清初之际,慕古之风盛行。商鼎周尊造型的器物开始出现在上层社会的装饰中,并成为文房清供之佳物。乾隆晚年将宫中所藏铜器著录于书,亲自主持编篡《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和《西清续鉴乙编》四书,极大地推动了金石学研究的发展和慕古之风。 错金技法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广泛应用,如洛阳中州路春秋中期墓葬中出土的错金带钩就是最早的实例。较细的错金是用尖刀在表面錾刻嵌槽,利用金银的延展性敲打成薄片或丝状,加热后用特别的工具压入嵌槽,最后用错石打磨平整,使之“严丝合缝”。 参阅: 1.朱力主编,《明清古玩真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99页。 2.张广文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玉器(下)》,图155,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第189页。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标题一词,出自元曲《人月圆·山中书事》,作于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可久。此散曲清丽自然、情怀浓淡,极具艺术感染力。上曲咏史怀古,下曲抒怀轻叹。描述皆如幻梦;慨叹人之世事沧桑,繁华如烟。更以精炼笔墨尽述隐于山野陋室、幽居茶酒耕读之事。突显了作者当时复杂里见平淡、红尘中返自然的独特心境。一派幽静、闲适、恬淡的情怀,极其精彩地描述了幽静恬淡的生活和放旷自由的趣味。花开花落,尽可入诗。春夏秋冬,皆可佐茶。 多年来,沉浮于红尘之中,游离于生活之外。此刻,还能有什么事呢?不过是采松花酿酒、汲春水煎茶罢了!有酒有茶有清风,读书弄墨写白云,已是一种清福。 唐《晏饮图》(局部) 前部站着两个奉茶酒的童子 唐 佚名《萧翼赚兰亭图》宋人摹本 明 佚名《品茶图》(局部) “功名利禄皆为虚幻,唯有内心的丰盈和灵魂的安宁才是永恒的归宿。” 啜 酒 1.思月堂旧藏 2.徐展堂先生旧藏 此碗敞口,深腹,高足外撇,碗心内凹,呈鸡心状。全器施嫩鸡油黄釉,碗内素黄无饰。外壁口沿饰一周如意云头纹边饰,近足处饰莲瓣纹,腹部绘九只矾红蝙蝠,红彩色泽艳而不俗,红蝠翱翔,姿态万千,飞翔于萦绕的云气中,宛如仙境,寓意千云祥集,洪福齐天。每只蝙蝠下各悬蓝带系扎的绿彩葫芦,纹饰细腻至极,组成福寿万代的吉祥图案。画风精湛至微,极尽细规。整器造型端秀圆润,彩头惊艳俏丽,干净悦目,纹饰规正漂亮,构图明快清朗,当为清雍正期同类器中少有的精典之作。底部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本品用色主调为绿、黄、白三色,基本属三彩瓷类,乃雍正朝新创,此后历朝皆无他例。其蝙蝠及彩带先留白,后施红、蓝彩,浅青葫芦又添褐斑。由于白釉地着彩,令矾红略呈粉色,因此同类碗常被误认作粉彩瓷。《天民楼藏瓷》展览图录摘录耿宝昌于《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所言:「这类黄釉地彩器上,施有红、蓝、白、绿、紫、黑各色……当时称之为『五彩新品』」(香港,修订版,1993年,页248)。而在雍正十三年督陶官唐英撰《陶成纪事》中亦提到「新试浇黄五彩器皿」,即意指此类黄釉加彩器,并在《清宫内务府档案》中也有「新试所得……浅黄五彩」的记载,可以推断此器为督陶官唐英所监制的黄釉新品,难怪出品纤巧隽雅,胎质、釉料、绘画无一不精。 蝙蝠为长寿之物,相传服食之可延寿。《抱朴子》云:「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又因为「蝠」、「福」同音,蝙蝠遂成为一种传统的吉祥象征物,在清代被广为运用在瓷器装饰上,以红彩绘画,又谐音「洪福齐天」。而葫芦又谐音「福禄」,同时象征子孙万代,故而蝙蝠与葫芦,兆寓子孙万代,福禄绵绵。 1.日本重要私人藏家旧藏 2.马钱特(Marchant)收藏,编号M4376 储 茶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小罐 「大明宣德年制」款 高:12.3 cm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明嘉靖 白釉云龙纹四方罐 高:24 cm 备注:北京保利,2019年6月6日,编号6430 奉 侍 清道光 青花折枝花果执壶 高:25.2 cm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2.北京保利2013年春季拍卖 编号7602 清雍正 粉彩仕女折沿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19.2 cm 备注:北京保利,2014年12月3日,编号5685 此件盘直口,斜腹,圈足,通体施白釉。盘心绘侍女红叶题诗图:主人案前执笔对红叶凝思,流露出淡淡的微笑,旁立一侍环抚扇无语,似已窥破主人之心思,娇丽无匹。身旁家具描绘细致入微,书案木纹绘画极为写实,旁置一香几,几面描金,几上搁置古物杂物,极为古雅。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三行楷书款,为一件典型雍正早期作品。本品构图简约疏朗,予人清雅之感,而局部绘饰则工细绝伦,寥寥数语恐难书表。其家具器用与《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诸处场景相似,皆精致考究之作,家具、衣物纹理质感如真,其细致程度由此可见之一二。画中所绘的十二位美人,颇具古气,丽质不凡,举止装扮,毫无俗艳之处。故雍正御瓷之仕女题材,具以此为范,气质相同,神韵一致,充分反映了雍正时期粉彩人物画的高超水平。此种题材于雍正早期作品中较为少见,所见雍正早期此形制盘类作品中,盘心纹饰可见有绘高仕、八仙、花果、花卉等,绘侍女者罕见。 瓶 花 备注: 1.日本大坂工业大学主席,Masataka Inoue教授旧藏 2.1975年代,购自Seigando & Co.,日本 3.柏知尼先生收藏 4.马钱特(Marchant)旧藏 本品盘口束颈,丰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美观俊雅。通体满施仿汝釉,釉面细腻凝润,色泽淡雅纯净,玉质感极强,几不见开片,即为仿「无纹汝釉」极为成功之作,弥足宝藏。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尽显出此瓶的雅致。圈足露胎处涂施黑褐色护胎釉,表现其「紫口铁足」的宋瓷特点,饶有意趣,为乾隆仿宋之精品。足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包装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