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的自我》整本书最吸引我的3个地方

 记忆的瓶子 2024-11-13 发布于河北

作者|Pinky   来源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隐藏的自我》这本书是跟《大脑的故事》一起买的,作者都是享誉全球的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两本书中的研究及理论有相通之处。


这两本书让我开始以不同的视觉看世界思考无问题,很有意思的两本书,读来收获很多。

读《大脑的故事》,明明看到了为什么却记不住细节

接下来分享一下这本《隐藏的自我》让我感触最深的三个地方。


🌼1.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全部都是清晰的

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视觉场景都是模棱两可的。所有的视觉几乎都是一种错觉。

虽然我们自我感觉眼睛看到的周边景象都是清晰的,可是实际上我们的周边视觉属于模糊状态,只有中心视觉因为高度聚焦才是清晰的

资料来源:[美]大卫·伊格曼.钱静译.《隐藏的自我》.浙江教育出版社

我们的眼睛看到哪里,哪里就是高度聚焦状态,就像摄像机镜头那般。

我们用手机的“人像模式”照相的时候,如果想让哪里清晰,就必须把镜头聚焦到哪里,拍照出来的照片也是聚焦位置清晰可见,周边位置则是模糊不清的。

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没想到吧?

之所以感触没有那么深,则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会把习惯性的眼睛投向自己想看的位置,所以才会产生整个世界都是清晰的错觉。

不信我们可以一起做个实验哈,这也是自从读完这本书后自己总忍不住在做的事😂

正常走在路上,眼睛目视前方,会发现只有眼睛正前方,也就是目光所及、所聚焦的地方是清晰的,而周边环境则没有那么清晰。

我们可以意识到身边走过一个人,但是这个人仅仅是轮廓般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并没有清晰地看到这个人的音容相貌。

就像今天送女儿去学校的路上,旁边一位老人领着孩子擦身而过,这也是我目光一扫之后获得的全部信息了。

当然,如果我想看得更清晰,了解更多具体细节的话,就需要专注地把目光投向对方,聚焦到对方身上。可是这样就需要消耗更多不必要的精力。

《大脑的故事》这本书中提到过程序记忆,这本书中也有相似的描述。

不仅如此,这本书中还提到了,我们在捕捉周围的信息时,如果周围环境可以被预测,那么就会成为无意识状态。就像骑自行车、驾驶、行走在路上那般。

资料来源:[美]大卫·伊格曼.钱静译.《隐藏的自我》.浙江教育出版社

除非事情发生了变化,跟预测有出入的时候,大脑才会重新恢复有意识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挠痒自己,而别人却可以。就是因为不可预测性。

🌼2.近距离接触触发了情绪反应,才让我们成为温情的人

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听从大脑的指挥做出的。确切的说应该是大脑通过不断接收来自身体状态的反馈信号做出的决定。

某项事物带给我们是喜悦的,还是厌恶的,是紧张的,还是放松的,这些对不同事物的情绪化价值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

《隐藏的自我》这本书中提到:“如果某个事件让人感觉是坏的,大脑就会劝阻人做出这种行为;如果感觉是好的,大脑人就会鼓励人做出这种行为”

这里可以用“理性”和“情绪”来解释大脑内部的决策竞争。这本书继续告诉我们:

“理性系统关注对外部事物都分析,情绪系统监视内部状态并关注事物的好坏。不需要内部状态的介入你就可以做数学题,如果要给你可能的下一步行动进行排序,必须要有情绪系统的参与。”

资料来源:[美]大卫·伊格曼.钱静译.《隐藏的自我》.浙江教育出版社

电车困境的选择就是理性系统与情绪系统的平衡。一旦与某个人有近距离接触,就会触发情绪系统,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比较容易的去选择用一个开关操控通过舍弃一个人生命去拯救5个人生命,却不容易选择通过将一个人推下天桥来拯救5个人的生命的原因。

因为近距离接触激活了情绪系统,这时候这个事件不再是数学问题,而成了个人的情绪性的问题。

那些远距离挑起争端的人,就是把一些事情粗暴的变成了数学问题、经济问题,正是因为没有近距离接触,才让决定的做出变得容易起来。

🌼3.成长环境对一个人影响有多大?

我们能成为我们自己,除了与基因有关,再就是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员斯蒂芬·索米和他的团队发现,猴子有两种不同的基因型:偏暴力的短型基因,行为正常的长型基因。

但是在短型基因被母猴养育的时候,表现会好很多,跟同龄伙伴一起长大则表现出攻击性。长型基因在这两种成长环境下都表现的比较好。

资料来源:[美]大卫·伊格曼.钱静译.《隐藏的自我》.浙江教育出版社

也就是说即便携带“不好的基因”,只要成长环境好,生活在良好的家庭中,依然可能不会有问题。但是不好的基因+糟糕的成长环境,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如果携带“好”的基因,家庭环境很好,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家庭环境糟糕,可能也不会出现问题……


这让我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很好的印证了以上这个观点。

哪吒本来应该是拥有“好基因”的灵珠转世,结果阴差阳错却成了背负邪恶基因魔丸的人。

一个生来就是魔的人,妥妥的属于带着坏基因而来的人。

但是哪吒的父母一直没有放弃他,带在身边养育,后来还有太乙真人这个师傅教导,父亲甚至要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哪吒好好活着,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抛开世俗的偏见,最终哪吒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命由己不由天”,不屈服,不放弃,不被他人定义。哪吒带着“邪恶基因”降世,却成了大家眼中的英雄。

回头看看带着灵珠这个“好基因”降世的龙太子,受父亲复仇理念的影响,以及邪恶师傅的教导,一念之差几乎犯下滔天罪行。

所以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基因有关,更与成长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读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有一段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现实比我们一般认为的更为主观。现实并不是由大脑被动地记录下来的,而是由大脑主动构建出来的”。

这段话让我想到《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提到的:

我们给过去的经历 “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资料来源:[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渠海霞译.《被讨厌的勇气》.机械工业出版社.

读完《大脑的故事》、《隐藏的自我》这两本书,我更加坚信大脑产生的主观想法真的直接决定着我们的生活。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推荐朋友们阅读作者的纸质版书籍,绝对会从中受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