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书文:作家不是一般人

 新用户7391BFGL 2024-11-14 发布于安徽

作家不是一般人

黑龙江 陈书文

  退休后工资相对固定了,手里的活钱也就那点稿费。就这点买个瓜果梨桃的小钱还被老伴給惦记上了,夸张地和朋友说,我手里有几十万私房钱。

  稿费确实私存了,不是很多,老伴说的至少夸张了十倍。具体数目上坟的时候告诉我妈了,别人都不知道。没别的意思,除了一个意外惊喜,再就是自尊心的极度膨胀。没这点稿费垫底儿,拿什么向家人证明,我不是一般的人?

  我这人没多大出息,从小见钱眼开,一来钱就好激动,一激动胡言乱语啥都说,有时喝点酒,三十元稿费我能说八十,要不老伴怎么说我有那么多稿费呢?

  我出道早,发表作品才知道有稿费。经常拿着五元、八元、十元的汇款单在邮局排大队取款。遇到熟人问干啥,就把手里的汇款单晃一晃,把取稿费三个字咬得嘎嘎响告诉人家,就有几个惊异羡慕的目光争先恐后挤过来,搭在我得意忘形的脸上。

  那时年轻气盛,每次接到稿费汇款单都心潮澎湃,好一阵热浪滚滚翻江倒海,没有半天功夫停不下来。身边的文友写诗的多,稿费也就两三元,我写小说稿费没有少于五元的时候,我的自尊心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膨胀的。因为我始终坚信,作家不是一般人,最起码得算个艺人,这个艺人上不了台面,他们付出的艰辛别人看不到,应该以稿费的形式多給他们一点体面,因为在各个行业的艺人中,还是作家要脸的多,少有负面影响。

  地方报刊的稿费是邮局汇款,我们铁路当时用信封车递(铁路内部信件随车传递)。上下两个边和中间的缝加了封条,一个椭圆形的红章盖了还几个地方。我知道是稿费后故意当着同事的面打开,把那几张票子捏在手里数了一遍又一遍。这一得瑟,引来几个“不怀好意”的同事经常“算计”我,从事务员那领走信封,当众撕开,用我的稿费钱买糖吃。有时不好意思也給我留几块,连同那个写明发表日期和稿费钱数的小纸条一同給我。

  那时我就懂得低调有多重要。

  一九八三年的第一场雪刚把大地染白,我的第一张稿费汇款单也悄无声息来了,整整三十元。我当时的工资是二十五元。面对如此高额巨款,自尊心怎么能不膨胀?当时我的伟大复兴作家梦可能也是受了稿费的刺激,起五更爬半夜,把工作以外的时间几乎全用在了看书和写作上。开花就会结果,那些年作品发的多稿费也源源不断,开始是几元、十几元、几十元、上百元,后来有的达到了千元。九三年在广州杂志上发了一篇五百多字的小东西,稿费居然来了八百。当时的精气神别提多足了,那时我就说作家不是一般人。

  稿费是我精神财富的象征。我用它办过一些有意义的事。给自己买过书,订过文学刊物,办文学社的时候补充过社费,还为给我鼓劲站场总想打我土豪的人买过冰棍、糖果、下过馆子。九三年第一回请妻子儿子到饭店吃饭,用的就是我的稿费钱。

  文学搞了几十年,没出啥名堂,没有叫得响的作品,更不用说有什么影响。小打小闹,自娱自乐而已。像本家陈忠实大师能拿来当枕头的作品我做梦都不敢想,八辈子也写不出来。稿费本来就不多,后期更难了。随着纯文学市场的萎靡不振,上一期纸刊成了一个普通作家梦寐以求的事。我经常接到期刊编辑的用稿通知,惊喜过后便要面对版面费或订刊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

  圈里的事我非常理解。市场经济,自负盈亏,政府不給拨款,经营很困难。你要照此办理,就是协助家人办刊,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歌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作家有一份责任。你要不愿协助,也不必大放厥词说三道四。买卖不成仁义在,作家海纳百川,有江河一样的胸怀,毕竟不是一般的人。

  现如今每年能在纸刊上发表十几篇作品,多数时间給网络平台公众号写稿。在这个领域我是个新人,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探索,我现在如鱼得水,在三十多家公众号发表了作品。但我还是倾向于有点稿费的那种平台,哪怕是十几元、二十几元的基础稿费。我总想,一个底层作家給你一篇几千字的东西,你才付给人家二三十元的报酬,怎么算你都不吃亏。

  近几年工资上涨比较快,手里的钱逐渐多了,偶尔来点稿费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都说能人不挣一般的钱,作家是一般人吗?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陈书文,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中国铁路文艺》《青年文学家》《黄海文学》《楚风》《新青年》《城市微小说》《人民日报》《工人日报》《黑龙江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